血脉相连,精神永续
海南韩氏宗族理事会清明祭祖记
每年春暖花开之际,清明节如期而至。这不仅是一个缅怀先人的日子,更是一个连接古今、情感交融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海内外的韩氏宗亲及社会各界朋友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共同祭奠先祖。这场跨越时空的仪式,不仅是对先人的追思,更是对宗族家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祭祖仪式分别在卿公墓园、陈氏婆墓园、废公墓园、文昌青山岭谢氏婆墓园,韩氏宗祠举行。
3月31日的清晨,卿公墓园,清风习习,道路两旁彩旗飘扬,供桌上摆放着新鲜的贡品、糕点,香炉中青烟袅袅升起,宗亲们身着整洁的服装,列队整齐,神情庄重。随着主持人一声"祭祖开始",众人肃立,向先祖行三鞠躬礼。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数百年的宗族、家族历史在仪式中重现。
(3月31日卿公墓园祭祖)
4月1日的早晨,锦山韩氏大宗祠,灯笼高挂,四周彩旗飘飘,韩氏大宗祠里悬挂着“水流千里,皆出一源,树高千寻,根深枝繁”“热烈欢迎海内外裔孙荣归故里谒祭先祖”的横幅,熠熠生辉。
“缅怀先祖、弘扬祖德”的金黄大字悬挂在韩显卿公祠大门上,供桌上摆着贡品,宗祠里青烟缠绕,祭祀仪式在庄重的气氛在进行,随着主持人一声“祭祖仪式开始”,那浑厚的声音在祠堂四周回荡,彷佛把我们带回了那古老的岁月,宗亲们列队整齐跪拜在先祖像前,瞻仰先祖,感念祖恩。古人云: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祀大地,报徒弟覆载之德,祭祀祖先,报先辈养育庇佑之恩。
(4月1日在祠堂祭祖)
祭文中记载着韩氏先祖渡海来琼的艰辛历程,1197年,韩显卿携家带口抱谱渡海来到海南,他们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开荒垦殖,建立家园,开设昼锦堂,传播中原文化,族谱中详细记载着每一代人的奋斗历史,祭文不仅是宗族家族的记忆,更是海南开发史的缩影。海南韩氏与其他氏族一样,屹立于民族之林,为国家之兴旺,民族之崛起,齐家治国,励志修行,特别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韩氏宗亲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先辈们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的精神瑰宝,我们一定要发扬光大。
祭祖仪式不仅承载着对先人的追思,更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家庭、对亲情的深厚情感。我们牢牢记住韩氏是一个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氏族,这种精神一定要代代相传。
祭祖仪式结束后,宗亲们围在一起,分享各自的生活经历,这种交流,不仅增进了亲情,更让宗族家族精神在交流中得到传承,韩氏宗族家族重视教育的传统,在祭祖聚会中再次得到体现。
中国自古以来以孝道之天下,认祖归宗,祭拜祖先,是华夏民族数千年文化不断的根,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和情感纽带,更是宗族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许许多多的泰国、新加坡宗亲拖家带口,在耄耋之年,有个别宗亲还是坐在轮椅回来祭祖,其情感人,她们的精神,体现了宗族家族成员对先人的敬仰,对传统的坚守。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这种精神尤其难能可贵,为此,我们始终要记住: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宗族家族的精神血脉,将在这样的传承中生生不息,永远延续。(图片来自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韩富畴,海南文昌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做过中学教师,做过特殊行业警长。2021年退休,现为海南韩氏宗族理事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