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峰老师讲国学之一》
【荀子•礼论篇:“丧礼之凡,变而饰,动而远,久而平。故死之为道也,不饰则恶,恶则不哀,尔则玩,玩则厌,厌则忘,忘则不敬…。”】
枳郎儿
曲牌
人之生
百事蒙
无情多交争
风声雨声入土声
月暗心澄
曾是人杰逝去孤零
庄子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人的生存在于一呼一吸之中,刹那之间,生生死死。人在阴阳一气聚之,有形而生之为人,魂魄在为人,魂飞魄散为鬼。俗称“生为人,死为鬼。”
死亡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规律,人们丧礼的原则是,死后要加以装饰。我们往往在追悼会悼念逝者时,往往夸赞逝者生前功绩,体现了“死者为大”的民俗宽容性。丧礼仪式主要让死者安息逐步远去。悼词不夸赞逝者,就会丑恶难看,丑恶难看人们就不会哀痛了,人们不哀痛,就会产生不恭敬,人们就不会知恩不报,包括不尊重父母的养育之恩。人性就近于禽兽了。也是人们的最大耻辱。所以我们要遵守清明悼念逝者的好的传统。
丧礼使死者远去,是用来成全恭敬心的,人们随着时间的增长,就会恢复平常心,所以优生,优生就是为了更好地协调生者心态。
老子曰:“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者,亦十有三”。出生入死老子认为:大体将其分为三类,生之徒,好生求生者,死之徒,不贪生,纵欲而死者,好之生,动之死地者,好生而作死者,贪生必怕死。
我们只能做到,目、非是无以见之,口、非是无以言之,耳、非是无以闻之,心、非是无以虑之。
柘枝引
词牌
相识一场祝安宁
不必苦残争
寻道多劳累
今生笑话自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