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所有的美好
——春阳散文集《千帆过尽》序
◎ 高晓晖 原湖北作协副主席

我在想,芸芸众生,熙熙攘攘,擦肩而过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如果某一天,你和一个熟悉或者陌生的面孔偶然相遇,并有那么一刻的逗留,你应该相信,这样的偶然中是隐含着某种必然的。老话说,同船过渡,五百年难修。没有一个漫长的修行,所谓的“偶然”大概率是无法出现的。
初见春阳,竟然在鄂西偏远的来凤杨梅古寨。今古传奇传媒集团组织来凤采风活动,100多人的采风团,好多陌生的面孔。此刻我正在那棵1200岁的古杨梅树下发呆,玄想着一棵树竟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以致站在它强大的生命磁场里,每个人都好像站在一尊硕大的观音佛像前一样,默默领受着一种神性光照,每个人都会感受到来自这棵神树的无边温暖 。这时,作家李晓梅邀请在场的刘诗伟先生,也邀请我一起在这棵古杨梅树下合影留念。一同合影的还有春阳。李晓梅我是熟悉的,前些年湖北省作协举办长篇小说重点项目扶持,李晓梅是热情的参与者。此后,她相继出版 《警中胭脂云》(吉林人民出版社)、《丝竹悠悠》(中国文联出版社)、《别梦依稀》(作家出版社)、《警仔的旗帜》(大众文艺出版社)、《绿萝的天空》(长江文艺出版社)、《300探案组》(四川民族出版社)等6部长篇小说和散文集《一路天歌姐妹曲》(大众文艺出版社)。李晓梅是一位警官,她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与勤奋,令我十分敬佩。只是春阳我此前并未谋面,更不知道春阳还是李晓梅的同胞妹妹。在千年古杨梅树下,幸遇一对姐妹作家,我相信这样的偶遇不应该是无缘无故的。
果然,刘诗伟先生很快将春阳散文集《千帆过尽》推荐给我,嘱我为之作序。却之不恭,正好,借此机会我也可以从春阳的字里行间,对文学的春阳作一些辨识,“陌生”的春阳或可由此愈发熟悉起来。
散文是离生命本真最近的文字,也就是说,散文总是在努力还原生命本来的样貌,一朵花从含苞待放到开怀吐蕊再到硕果累枝,散文最能呈现生命过程中的种种细节。不同的生命体必有不同展开方式,既有不同的历史链接,也有不同的现实形态,还有不同的未来走势。不同的个体,必有各自不同的生命精彩,也正是生命本身的精彩成就了散文的精彩。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每一次心灵颤动都可能成为散文创作的灵感之源。《千帆过尽》是春阳对自己人生旅程最真诚的摹写,从她的文字中,我能感觉到她特别的生命体验中特别的生命调性和生活质感。在春阳笔下,总有一种莺歌鹂语般的旋律在流动,如山泉般的清澈、明丽、欢快。她所呈现的生活图景,与她的成长经历相关,也与她的亲身体验相关,因而总是那么鲜活灵动,活色生香。
春阳散文中之所以有莺歌鹂语、活色生香的呈现,我想应该得益于三个重要因素:自信、善良和智慧。
自信是春阳散文的基调。唐代画家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讲的是绘画创作离不开客体与主体的融会贯通。造化是天然,而心源却是内功。内功愈强,则投射到造化之物上的情感色彩就更浓重。自信是作家内功强劲的重要表征。说春阳的散文充满自信的光采,这与她的出身有关。她出身于革命干部家庭,父亲母亲都是新中国第一代国家干部。尤其是母亲,是“红色译电员”,是远安县第一代女公安。在春阳笔下,多次提及母亲,毫不掩饰来自母亲的骄傲和自豪。《红色译电员》记述母亲邓智珠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投身革命,成长为“红色译电员”经历。春阳写道:“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前后,有一个职位受到特别的保护和重视,那就是能够破译摩斯密码的译电员。 ”“令人无比骄傲的是,我们的母亲邓智珠就是新中国的第一代红色译电员。”《革命熔炉》由母亲1950年代的工作照追忆母亲在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的一段经历。她说母亲16岁考入湖北人民革命大学,“成绩优异,出类拔萃”,是全校闻名的文艺骨干。敬仰之情,溢于言表。母亲之外,二姐也是她的偶像。在《一路天歌姐妹曲》“后记”中,深情地讲述了她们三姐妹相依为命的生活情态。特别说到二姐李晓梅是她的“榜样和导师”,二姐有“用积极明媚的目光看待生活”的人生“秘诀”,“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给予她深深的影响。 春阳的自信还与她的工作单位密切相关。还是一对羊角辫的小三妹时,春阳就对中国航天066 基地满怀无限憧憬,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她终于在二八华年成为了066基地的一员,几十年的艰苦历练,在春阳的心灵深处,涵养了航天人“敬业、报国、奉献”的精神气象,作为航天人的自豪感与航天人最深沉的家国情怀融为一体,铸就了源源不竭的自信之源。“航天情怀”在散文集中列为一个小辑,可以清晰地品读出航天人生活的奉献与牺牲,同时也清晰地勾勒出春阳作为航天人不断成长的生命轨迹。当然,春阳从笔端流溢出的自信与自豪,也是和航天人一道培养和锻造出来的。
善良是春阳散文的底色。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人的善良,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温暖的力量。春阳在她的散文中,不论抒情还是记事,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出自本心的温良。她总在用温暖的目光看取世界,看取人生。即便是经历过苦痛,也依然满心热爱。她很认同作家刘庆邦的观点。在《一路天歌姐妹曲》“后记”中,春阳引用了刘庆邦的一段话:“美感源于爱,源于对自然的爱,对生命的爱,对生活的爱。一个人心里鼓荡着爱,从一朵花、一棵草、一片云、一滴水里都能看出美好来。” 这段话是如此地贴近春阳的人生体验,以致在一定程度上,它已经成为春阳散文写作的主旨遵循。《千帆过尽》是一篇记游之作,通篇除了弥漫着来自姐弟俩结伴出游的青春气息,还有十分动人的人际交往。在大宁河的游船上,春阳记下了年轻船工诱发的美好情愫。她写道:
“其实,一上船我就注意到了这个年轻船工,因为他的眼睛特别亮堂,像大宁河的水一样纯净明澈,他的睫毛长而浓密,使得眼里的光芒谦和而含蓄,他这种钢筋铁骨包裹下的单纯和羞涩,很有对抗性、冲击力,看久了甚至具有一定的杀伤力。 ……我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心中不禁微微一颤,怎么会忽地想到这些?这跟眼前的大宁河、身边的游客、年轻的船工有什么关系?我马上低下头,看着缓缓流过的河水,微微脸红,径自好笑。”
在这里,年轻船工所呈现的本真的、朴素的并且刚健的美感,对年轻少女形成特别的视觉冲击,以致一时间击退了“天之骄子”在心目中的固有位置。春阳对年轻船工的美感认同,是对某种固有世俗美感桎梏的突破。发生这样的突破,应该是出自本心的纯真与善良发挥作用的结果吧。
在罗家寨,春阳写到她与一位到药材收购站卖黄姜的中年男子的偶遇。先是“看到一个清瘦的中年男人从背篓中往一个布袋子里倒着什么东西。他一手横抱着背篓,一手牵着软塌塌的布袋子,我连忙过去帮助将袋子撑开。”继而问询:“来卖药材的吗?”“嗯,人家不收,说还没晒干。”进而写道:“男子一脸愁容地看着一大袋黄姜,脸上有一层细密的汗水。”春阳用很简洁的语言还原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场景,关键是这样一个场景不只是写出了卖药人的勤苦与艰难,更透露春阳本真的热情与良善。直到春阳离开巫山,将要登上返程的江轮时,她还在记念着这位卖药人,并且忧愁着卖药人的忧愁:“宾馆外一片漆黑,地面湿漉漉的,雨丝在车灯的光柱里丝丝可见。突然我脑海里想起一个声音:‘明天有雨,不晓得哪天才晴啊。’罗家寨那个卖黄姜的男子望天长叹的样子即刻浮现眼前。”
在罗家寨,春阳还写到与一群卖石头的小女孩的接触。买卖之间,卖者一派天真而买者满心怜爱,浓浓的善意在这一片小小的天地间传递着,在一片童声中,世界好像在散发圣洁的光芒。
智慧是春阳散文的亮点。智慧当然是一种聪明,但智慧却不等同于聪明。以自信和善良为前提的聪明,才可以称得上智慧。说春阳散文是智慧的,从整体上说的是作为创作主体“我”的冰雪聪明。她用充满爱意的目光虔心打量故乡或者他乡的山水、人物,点滴回忆都显得灵动而温暖。具体说来,春阳的散文兼具了选材的智慧,造境的智慧,心理拿捏的智慧以及言语运用的智慧。
从选材上说,春阳笔下所记,看似随意,实则自有讲究。春阳更愿意用自己的笔去记录她难忘的人。这些人包括亲近的人、温暖的人、勤苦的人、牺牲的人、敬仰的人等等。这些人,都与春阳的成长有或长或短的关联,正是这些人的精神辉光赋予春阳成长的能量和前行的动力。比如《那些年那些人》中所记述的人和事,有熟悉或者陌生的阿姨,有年轻或者年长的老师,还有县委书记这样的地方官员,他们组成了一个“爱的方阵”,给了春阳无尽的温暖和激励。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春阳把更多的念念不忘作了散文写作的素材,她懂得最朴素的情感往往是最动人的情感,用感动自己的故事感动读者,这当然是春阳最智慧的选择。
我以为春阳是很有造境天赋的,这种天赋使她的散文具备了小说写作的元素。春阳散文有精心编织的故事情节。在游记《千帆过尽》中,“小城个体户”一节,把相机的故障和胶卷冲洗过程,写得一波三折,人物的心情由游览巫山县城的闲适到胶卷冲洗的急迫再到照相个体户的无偿帮助进而生出对巫山县城的特别好感,情节转折起伏,格外引人入胜。
在散文创作中,春阳的心理拿捏功夫也很出彩。“夔门雄关”一节,即写春阳面对夔门雄关之壮美的惊艳之情,更写出少女春阳对同伴何磬才情的爱慕和欣赏。何磬在夔门观景时,也没耽搁赞美春阳的清纯模样,春阳写道:“那时的女孩子不习惯被人当面赞美,特别是异性。我虽心下受用脸上却不着痕迹,别过身去,观景不语。”“心下受用”却“观景不语”,会心会意,耐人回味。
春阳散文的鲜活得益于她的语言活泼灵动。“奉节一日闲”写旅店“同居”杨姓伯母,几句对话,就让杨伯母的“爽朗热情”“快乐亲切”跃然纸上了。与杨伯母虽是旅途偶遇,她却并不生分。问伯母贵姓,杨伯母回答很是可乐:“我姓杨,叫胖脸;你伯伯姓丁,叫二小。”接下来,春阳写道:“我有些懵,心想他俩的名字好怪,又不敢表露出来,只得脸上露着尬笑、眼里满是惊异地愣在那里,伯母见状已大笑着跌坐在床上。她一边笑得浑身发颤一边在纸上写了几个字递给我。我一看,是‘杨大容’、‘丁示’两个名字。等我反应过来‘噗哧’一笑,杨伯母新一轮的‘哈哈’声可谓惊天动地。”如此搞笑的画面,相信读者都会有如身临其境,感受到一份无法忘怀的喜乐。
莺歌鹂语,活色生香。当然是我阅读春阳散文集《千帆过尽》的一种直观感觉。仔细品味,春阳笔下的文字,似正好做了泰戈尔诗作《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注脚:把自己活成一道光,让人借你的光走出黑暗,“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活成一束光,绽放着所有的美好!”
是为序。
(高晓晖 湖北省作家协会原党组成员、副主席,一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