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文富村
作者/郑立标
文富,先祖于宋仁宗时期,始有傅、邓、黄、钟、郑姓居住,距今近千年历史。村落位于大埔县之北部,古称黄傅村、黄古村,清中页改称文富至今。座落居于美丽崎峻的天子寨名山之下,是闽粤两省永埔两县交界通商必经之地。东接鸡髻山下之大常高坪同本坑头村山背靠,西至原长治之石田新村,南邻左弼永盛坪,北连茅坪和蕉叶村,东北紧邻甜竹与高乾。民国版县志:黄富村(又称文富村.黄古村)地域横约4里纵约3里,居民159户人口郑姓680人,黄姓18户85人,斯时全村只有765人。1964年前文富村是乡政府所在地辖甜竹、高乾两村。文富又是闽粤两省永埔2县交通咽喉要道。
美哉文富,风光奇丽,古今闻名,鸡冠山脉纵横延伸到天子寨山,宋朝末代皇帝赵昺曾在此駐留扎寨,崎峰叠岭,涧水纵横汇成一河碧波荡漾,由村中缓流而过,清沏見底游鱼跃,水天一色鸟雀欢。东山顶上宋皇駐,西出水口山上有练兵场,是清初顺治年间郑翘楚公任饶平营都司职駐大埔县衙即今茶阳镇政府。美丽水囗无与论比,据传如有文武官员到访或经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原因是如此靓美的水口风水宝地,这个村庄必有大富大贵或达官贵人也。当时是山高林密壑涧泉水流经坑头弯弯曲曲奔流到村内到伯公脚下与圹面水系从天子寨磜公里半山石缝喷泉而出灌溉近200亩梯田,再经过塘面良贵公祠前直泻邓屋而下到伯公脚下双溪汇合又向西流绕水口公王,再绕荷树墩学校背逆东再转弯西流至茅坪石田……到青溪汀江往茶阳入三河韩江奔大海。人们如临此地都会感叹天工自然景观之美哉!
文富村山高林密,山路弯曲绵延,横山岌石砌上岗有几百级石梯,岗顶是永埔咽喉要道洞观全境。东北有宋代皇帝駐扎于天子寨,西边有明末清初翘楚公在水口山顶的练兵埸。解放战争时期天子寨山顶设有刘永生,魏金水带领秘密駐在高乾、甜竹蓝头窠的游击队观察哨所和烟火台,坑头山角駐有他们的游击分队互相呼应,警情分享。
文富村山多田少人均不足3分地,今约有1800人,历史悠久,人文锦绣,山青水甜,民风醇朴,历代农耕为主,以竹艺编织谷箩、谷笪、畚簊、非遗文化物质传承畬箩(春盛)等产品为经济来源。今特色竹艺畲箩被县非遗物质文化列为保护传承品种。所以文富村是特色竹艺村。全村人基本上都是编织竹艺的高手。
文富村历史悠久,特殊景色有公母合壁为一体的松杉柏树(此树经县林业部门考古专家鉴定有830多年树龄登记掛牌为保护古树),地灵人杰,代代人才辈出,宋有皇帝进驻,明清有翘楚都司镇守,清有科举文人秀才光邦公爷孙(联符)等。“文富”村名和文富村“八景诗”是光邦公传世之作,八景诗曰“止家积雪,田寨残阳,剑石寒枫,渔洋收获,社坛古柏,龟埻明月,犀水春澜,狮涧幽泉”盛传于世,而且都是文富村之靚丽美景,各处游览心旷神怡,美不胜收!村中存石桅杆五枝,即塘面上良贵公祠前石桅杆3枝(大集体时损坏一枝),良全公祠前右侧一枝,司馬第门前二枝铭刻前人之功绩,在村内栩栩生辉,遙相呼应见证村内名人轩事以及近代的发展史。(大家应知道竖右桅杆是铭记各朝代有功绩或官衔的名人,石桅杆是清朝期间所竖立)。近现代人才辈出如民国时期郑其寿是军医教授(解放后享军级待遇),郑其颐,郑播仪是军医少校军衔(解放后蕉岭县曾任人大主任,政协主席),郑x仪任广东省政府秘书长(厅级),郑X喜留学澳洲博士后,現为杭州大学特聘研究博士导师,现职处级干部有郑x生郑x源等……大学本科研究生无数。真是可喜可贺村中人才辈出,他她们都是国家的栋梁。
文富村有430多年的祠堂民居古建筑群:良全公祠兴建于1590年全部为木柱盖阳阳瓦结构,良贵公祠建于1590年泥木盖阴阳瓦结构,民居辉映楼兴建于清雍正年间,易安居兴建于清乾隆初年,笃庆楼兴建于清道光年间,光裕楼于1985年拆旧建新是现在之规模,通德堂兴建于清乾隆1779年,允吉,逢吉,司馬第兴建于清嘉庆1796年,致和楼改建于1902年,文峰阁(凹上)于1976年改建是村中楼屋建筑房间多之最。这些都是历史久远和近代而且规模比较大的楼屋。如今村中新别墅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蔚为壮观,是改革开放之功,今人之福焉。
站在横山岌岗顶眺望鸡髻山和天子寨,你会震惊高山峻岭之崎峰俊伟,春天能感受云雾缭绕半山,村中炊烟袅袅,鸡鸣狗吠牛叫喧嚣声,人声鼎沸声声声入耳。坑头梯田和高山楣长秧地梯田几百亩相映绿悠悠,与群山荟翠连成一大片生机盎然。夏日小大暑期间望去金黄稻谷满山满畴都是金灿灿的黄金一样,微风吹拂翻金浪,蜂蝶飞舞舞翩翩,鸟雀飞翔互嬉戏,田园景色相映趣,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如诗如画欣欣向荣美丽醉人的景色绝无僅有,只在我文富,游览其中不亦乐乎,而流涟忘返!
还有文富村水口矗立在茅坪文富两村的中间学校,把二村的距离缩短,为行政村培养了无数的人才,升学致大学本科毕业研究生留学博士生无数。茅坪小学校由1977年兴建合并文茅二村的小学旧校舍,斯时最多学子有300余人,学校完善也成为村中一景观。因改革开放后年轻人都带家口外出打拼,上学人员减少加上政策原因于2010年学校停办。学校前2百米右边是水囗公王,当时公王顶有一棵4百余年的独具景色的柏树,记之曰枝叶枯槎势屈蟠,任凭劫火不调残为独特的风景。村间还有一座几百年的“兴福寺”常年香火旺盛,香烟缭绕,据传神灵灵验能祐四方百姓幸福平安,而吸引很多村民及邻村信众前往朝拜。此庵寺又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合十][合十][合十]依韵和光邦公文富村《八景诗》
犀水春澜
入春夜雨到通宵,双水清流岸下桥。
鸭拍翼风翻掌浪,耕牛尾扫犀江潮。
青山倒映溪中影,锦绣文章笔墨描。
蝶舞蜂飞真活跃,蜻蜓展翅戏波骄。
田寨残阳
古寨青山矗半天,夕阳西下色苍然。
霞光照影金黄稻,农户屋筒起晚烟。
群鸟飞翻石壁处,耕牛慢步到栏前。
崎岖小径明清路,历史风霜几百年。
渔洋秋获
风吹稻浪在渔洋,民众开镰谷稷香。
喜悦欢歌倉廪实,深秋遊赏菊花黄。
溪流直泻奔西去,弯绕黉堂转东方。
放学少儿来惠顾,欢声拾穗到田庄。
止家积雪
寒潮日夜起风沙,迷雾茫然盖止家。
峭壁悬崖白玉串,满山遍夜树生花。
昂天冰雪红梅笑,翠柏青松日影斜。
晨起开门眸眼望,才知路径没交叉。
狮涧幽泉
狮涧喷泉矮岌头,水清见底不停收。
突岩珠掛濛纱雾,滋润田禾历夏秋。
远眺林间青绿叶,近临沟壑湿荫幽。
风云渺影如仙境,直泻盈科大海流。
剑石寒枫
自然景物剑石门,梨树枫林有半村。
来往客商停小歇,归巢鸟雀暮霞翻。
风云历史苍桑幻,古迹仍存湿幽昏。
路徙人流车马啸,重观旧貌请临温。
社坛古柏
公王古柏立灵坛,疏落凋零势正蟠。
历代焚香烟火劫,飓风突起刮根残。
重新植树枝繁盛,祈佑长青不倒寒。
村立宋朝兴福旺,春秋冬夏壮奇观。
龟墩明月
龟背黉堂幼稚行,校前明月照三更。
涛声呼啸惊清梦,思绪纷飞动念情。
咪眼繁星难入睡,牛郎织女静无声。
千里鸿雁传书信,万级银桥鹊搭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