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福山的传说
王晓瑜
万福山,山清水秀,树木葱郁,奇石、奇松密密匝匝,遍布山野。此山不但风光秀丽、多姿多彩,更有较多美丽传说。其中飞来石、弥陀佛石、老虎洞,相传甚响。
飞来石:许久以前,有个叫王青的人,因家庭贫穷,同妻子刘花逃荒要饭,来到了万福山。他们感到此处是块风水宝地,便居住了下来。
王青夫妻在此垦荒种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为了改善生活,他们有时到山上挖些野菜,打点野味回来。突然,一天夜里,王青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条巨龙向他扑来,把他吓醒了。他正在想梦里的事,外边突然狂风大作,雷声轰鸣,大雨倾盆。到了天亮,天空放晴。王青起床走出大门一看,一块大石压在了原来的石块上,他深感惊奇,马上进屋喊来了刘花:“怎么来了这么一块大石头?”他们绕着石头转了两圈,刘花对王青说:“给这个石头起个名字吧!”王青说:“它是一夜飞来的,就叫飞来石吧。”刘花说:“好,那就叫飞来石。”从此,这块石头被命名为飞来石,并传播至今。
据说,这块石头给王青夫妇带来了好运。他们夫妻结婚六年一直没有孩子。飞来石飞来不久,刘花就怀上了孩子,并生了个男孩,王青夫妇给孩子取名王光,寓意是为他们夫妻争光,光宗耀祖。
王光自幼聪明,十多岁就跟随王青攀石岩、摘野果、练弓箭、学打猎。经过多年的锻炼,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有一年,外敌入侵,王光踊跃参军,到边境参战,靠他的机智和勇敢,被提拔为一名将军,在边疆娶妻生子,香火兴旺。王青夫妇也共同走过了八十多个岁月。
弥陀佛石:在万福山腰,有一块弥陀佛石。相传,咸丰年间,盗贼猖獗,土匪横行,民不聊生。这年,一伙四十多人的土匪画着妆、拿着长矛大刀鸟枪凶器,向万福山下的丁家庄袭来。村民看到土匪到来,迅速向万福山奔去,找地方躲了起来。土匪进村后,看到人物皆空,为首的头领恼羞成怒,并大声吼道:“他们向万福山去了,把他们抓住,带走全部财物。”不可一世的土匪气势汹汹地向万福山奔来,可到了万福山上,看到雾气腾腾,迷雾茫茫。土匪们在山上折腾了半天,一个人也没有找到,只好悻悻逃离。土匪回来的路上,路过丁家庄,头领不解气,命令小喽啰们烧了丁家庄。从此,丁家庄永远地消失了,村民却都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如此令人神奇的现象,后来方知是弥陀佛大显神灵,散发雾气,用神灵遮盖了村民,村民才得以平安。自此之后,村民逢年过节都来给弥陀佛石燃纸烧香以祈求平安。
据传说,清朝年间,蝗虫成灾。蝗虫在天上飞着,能把太阳遮住,呈现一片黑暗。蝗虫所到之处,颗粒无收,树木光秃。万福山下的村民,因有弥陀佛石显灵的存在,蝗虫在天上飞行,它们看不到庄稼,自然不会落下,使庄稼免遭损害,让当地村民能吃上粮食,过上平安生活。
另有相传,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烧杀虏掠,无恶不做,所到之处,惨不忍睹。是年,日寇也侵袭到了万福山下的村民。为了生存,几个村的人都躲到了万福山上,日寇在村里找不到人,就向万福山奔来,他们向山上用机枪扫,用大炮轰,但村民无一伤亡。这大概也是弥陀佛石大显神灵,保护了当地村民。
老虎洞:是万福山的一大景观。抗日战争期间,曾作为泰山中学校址,有几十名同学在这里学习,度过了艰难岁月。洞的外边石块上,写着泰山中学遗址六个大字。不仅在艰难时期有学生在这里学习,而且还有着美丽的传说:
相传,万福山脚下的一户农夫喂养的母牛生了头小牛,这头初生之犊,在山上啃草时被老虎发现。老虎看到小牛并不怕它,便上前问道:“我是兽中之王,你为什么不怕我?”小牛昂起头说道:“常言力大如牛,你有什么可怕的。”老虎气急败坏地欲吃掉它,但不仅胜之不武,还填不饱肚子,于是就放小牛离去。一年后,小牛长成了大牦牛,老虎想吃它时反而没那么容易了,于是他们每天傍晚相斗,斗到天黑才各自撤离。农夫发现小牛天天都很晚回家,每次回家都是满身大汗,有时身上还带点伤痕,便产生了怀疑。这天他偷偷地跟着小牛上山,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发现老虎从洞出,在山沟里和小牛展开了殊死搏斗。
一场虎牛之战,使农夫胆颤心惊,也使他计上心来。第二天,他在小牛身上,绑上两把尖刀,当小牛在和老虎搏斗时,很容易地刺死了老虎。谁知,在这个老虎洞里,还有一只大老虎,一只小老虎,他们原来是一家,这只老虎看到同伴丧身于虎牛大战,虽悲愤也禁不住有些惧怕。因此,这只老虎带着悲伤,带着对人类的嫉恨,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它们离开了居住多年的石洞,逃往离此百里之外的景阳岗。
在景阳岗,大虎大发兽行,吃食过往行人,后被武松打死。大老虎领去的小老虎已经长大,它看到妈妈被武松打死,怕后来也遭武松毒手,就又回到了万福山老虎洞。回来后,便改邪归正,从不糟蹋百姓庄稼,不伤害老百姓的牲畜,只靠从山上逮野兔、抓山鸡、吃山果为生。长期与村民和平相处,村民知道它们不伤害人,也没有人再找它们的麻烦。
相传,老虎还救过周围村庄的一名孩子。这个孩子叫石能,这年他方十二岁,经常到山上摘野果,挖药材,补给家用。一天,石能又到山上挖药材,他看到一悬崖上有一颗丹参,就急忙攀登想摘下来,可当爬了一半山路的时候,一不小心,摔了下来,昏死了过去。恰巧,有一只老虎从这里经过,它看到石能危在旦夕,立刻用嘴叼起他来,快速送到村边。这时被村民发现,连忙通知了石能的父母,找医生进行救治,石能得救。石能父母非常感动,自此每当逢年过节在家烧纸时,也给这只老虎烧一些,让它平安生存,多行善事。
据说,这对老虎在这个山洞里繁殖了四代,居住了上百年。

王晓瑜,法学学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莱芜区诗词楹联协会顾问,莱芜区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讲师,凤城高级中学凤鸣文学社顾问。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都市头条2023度十大散文家,莱芜区表现突出文化志愿者,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人与海》《尚金花》等,曾在《时代文学》《黄河文艺》《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工人日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荣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等奖项,长篇报告文学《人与海》入选2022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同时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24年自然资源优秀图书项目,2024年短篇报告文学作品获“谁不说俺家乡好”采风创作一等奖,散文《香山牡丹》》被中国作家网选为推荐阅读文章,散文《我的父亲》获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另有多篇文章或被编入不同文集,或被评为多种奖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