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水泉
王晓瑜
来到东龙崮村,经过碧波荡漾的东龙崮水库,穿过一片果园来到山脚下,然后再沿着崎岖蜿蜒的山路就来到鹰窝崖。这里陡壁悬崖,势如斧劈刀削,据说曾有许多老鹰在此栖息,崖壁上有苍鹰的巢穴,故曰鹰窝崖。一巨石上刻有“鹰窝崖”三个大字,楷书阴刻,字体雄浑苍劲,一米见方。山上奇峰怪石,树木繁多,遮天蔽日,有柏树、刺槐、山芙蓉等。进入山坳有一座古庙,名曰“圣水庵”。崖壁上长满了各种灌木。每当初春,连翘盛开,一片金黄,就像圣水庵的一座天然金色屏障。
庵下巨石下有一山泉名曰圣水泉,泉水清凉甘甜,终年泉水不断,泉水随山势向西南流去,叮叮咚咚,如同在演奏一曲美妙的音乐,四时不绝。神水泉右侧有一石洞,名曰佛爷洞,约10平方米。关于此泉,还有一段传说。
相传明朝末年,当地一家财主修建花园,石匠们看中了泉顶巨石,想采来雕一对狮子,与庵里的尼姑谈妥价钱,用十吊钱买下巨石。
山下有一打柴汉,人称吕氏郎,为人忠厚正直。他夜做一梦,梦见一条小白龙来到他家,对他说:“明早你带十吊钱去圣水庵一趟,到那里自然会明白,切记。”
吕氏郎一觉醒来,甚觉跷蹊。他顾不得吃饭,就带着钱来到圣水庵,见两个石匠正准备动手劈石。他对两位石匠师傅说,此石系名石不可乱采,你们的工钱我可如数支付。说着将十吊钱付给了两位师傅。
后来吕氏郎得了一场重病,附近名医请遍了仍不见好转。一天他拄着棍子来到大石头边,突然遇到一位白衣少年。少年对他说:“这位大哥病体虚弱,看来必有重病缠身,我是来此采药的,我可为你治好病,但你必须付十吊钱方可用药。”吕氏说家中有老母在堂,妻儿一家靠他打柴维持生活,如今重病在身,实在拿不出十吊钱。少年见他为人忠厚,就答应免费为他治病。他用瓦罐舀了一罐泉水,然后从袋里抓了一把草药放在罐里说:“回家去吧,不消几日就会好的。”说完人即不见。
吕氏回家后吃了少年送的药,结果病体好转,渐渐康复。后来,他又来到庵前巨石前,再也没有见到那位白衣少年,自此,此事在当地流传开来,从此,此泉被称为神泉。十里八乡的百姓都到庵前神泉打水治病。
其实,也可能因山上生长多种中草药植物,所以泉水含多种矿物质和药物,能治疗多种疾病,又被称为“圣水”。每年农历三月三前来赶庙会或者平时焚香祭拜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王晓瑜,法学学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莱芜区诗词楹联协会顾问,莱芜区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讲师,凤城高级中学凤鸣文学社顾问。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都市头条2023度十大散文家,莱芜区表现突出文化志愿者,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人与海》《尚金花》等,曾在《时代文学》《黄河文艺》《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工人日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荣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等奖项,长篇报告文学《人与海》入选2022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同时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24年自然资源优秀图书项目,2024年短篇报告文学作品获“谁不说俺家乡好”采风创作一等奖,散文《香山牡丹》》被中国作家网选为推荐阅读文章,散文《我的父亲》获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另有多篇文章或被编入不同文集,或被评为多种奖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