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玉军
得知我退休的消息,朋友把我拉入了望岳诗词学习群。为了解学员基础水平,激发兴趣老师发起了“对仗”接龙活动,随意对,只点赞,不点评。学员更是踊跃参加。
记得第一次接龙出句是“鸣琴瑟”。我由于打字接龙还不熟悉,好不容易接上了,结果和一个学友发重了,都是“舞龙狮”。院长开玩笑说你们两个同频共振了。
第二次出句“醉把青荷叶”,对句“梦着绿军装”,勉强还算工整,但总觉得军装入诗的不多,非常生涩。
第三次出句“渭北春天树”,对句“终南夏日花”,自己感觉有点意思,钟南山和渭河水相对,南既做钟南山之南还和渭北之北相对,山和水都在陕西境内,夏日花对春天树;兴趣渐浓。
第四次出句“孤舟划破水中月”,对句“双碟演绎梁祝情”。问妻子如何,妻子说:“不管结构、词性和平仄对的工整不工整,梁祝的故事凄美感人,千古传颂,意境是好的,不能以词害意。”她的话更给了我家庭的鼓励。
兴致来了挡也挡不住,我就每天清晨打开手机,盼望着老师出题,真是翘首以待。还有一次出句“名苑依绿水”,对句“故道恋黄沙”,感觉自己就居住在黄河故道,写个家乡的景致,一个“恋”字把故道的特点写活了,洋洋自得,有点忘形。
我又看了看学友对的,还真有写故道的。有一个她,对的是“故道沐清风”。仔细考虑,“黄沙”是以前的风景,已经成为过去式,现在“黄沙”早已没了踪影。黄河故道开发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春天鲜花盈目,夏日绿树成荫,秋收百果飘香,冬藏物产丰厚。“沐清风”既写出了现在生态环境优美带来的身心愉悦,又暗喻了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党的惠民政策带来的真切实惠;清风对绿水。还是学友对的好,我要加倍努力了。
这期间我也尝试写了几首小诗,如《郊外即景》:“春来柳嫩黄,碧水绕城长。树鸟迎风立,白翁垂钓忙。”尽管写的像流水账,没有“起承转合”,但老师说:“就像一幅展开的风景画,太棒了”;并鼓励我多写多练。
根据对仗“紫鳞冲岸跃”,我对句“鸿雁缈云旋”。联系元好问的《雁丘》词,写了大雁:“大雁 横汾朔气寒,鸿雁缈云旋。皆为思亡友,殉情千古眠。” 为了鼓励我,分院长点评给了很高的评价,非常含蓄的指出了不足。这更增加了我学习诗词的兴趣。
我认真学习了院长的讲话,领会其中的精神;自学了《送东阳马生序》;尊师、勤奋是学习一切的基础。每天学习《声律启蒙》中的一个韵部,至少一篇唐诗。根据院长发的“掌握炼字功夫”,实践炼字。对古人“推敲”“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呕心沥血”有了切身体会和新的认识。“炼字”是苦的,可得到好的字词和句子时的感觉,又是非常快乐的。
意犹未尽,还想“对仗”,感谢诗社入一盏明灯,指引我走上诗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