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与济南
许振宁

一
徐志摩,中国现代诗人、作家、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浙江海宁硖石人,原名章垿,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等。他短暂的一生到过国内外不少城市,和济南独有因缘。
和济南因缘中最有影响的事件是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12时35分,他乘坐的由南京到北京的350匹马力“济南号”邮政小飞机,在忽起的浓云密雾中与济南长清北大山相撞失事,34岁的徐志摩肢残命殒。而驾驶这架飞机的飞行师是王贯一和梁璧堂。王贯一,1892年出生于山东德州一个大户人家,中国航空事业奠基人之一,是济南乃至山东走出的第一飞行员。1916年6月,王贯一在济南陆军学校学习,他熟读诗书,悟性敏捷,成绩优异,后入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学习,后又成为中国民用航空公司飞行机师。徐志摩乘坐“济南号”飞机,由济南走出的飞行员驾驶,在济南失事,对于多次来济南的徐志摩,把诗魂永远留在这里了,算是一种宿命吧。
11月21日午时,当时居住在济南后坡街的王贯一父亲、五叔、妻子王曹氏、儿子、女儿和陪同的中国航空公司驻济办事处等几名官员,备好棺材和寿衣,由济南站乘坐火车,抵达党家庄火车站。晚9点,棺木运回济南。此时,也有一众徐志摩生前好友、文化名人来到济南,收敛尸骸及悼念,新闻媒体作了广泛报道。
在一些悼念挽联中,蔡元培为其撰写的挽联独具特色: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东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90多年过去了,济南人民没有忘记这位诗人。位于济南长清大学城的北大山的徐志摩纪念园庄严肃穆,草木苍翠,他的雕像、纪念碑赫然而立,他的代表作《再别康桥》镌刻在著名诗人牛汉题写的石碑中心。不远处,依托山体还刻有徐志摩遇难时报纸的报道。不时有人登高凭吊,献一束花,默默站立。而蓝天上不时飘过几朵轻盈的云彩,是否为诗魂没有带走的那片云彩?笔者登上北大山,看到石碑介绍飞机失事时,想到有人提议也应刻上同时遇难的王贯一和梁璧堂的姓名,或者也立一块纪念石碑在旁侧,也是对他们的慰藉吧。
在纪念徐志摩逝世九十周年时,在北大山、在济南高校都有凭吊纪念研讨活动,而平时在济南的中学里就有徐志摩的诗歌朗诵,不少学生都能背诵《再别康桥》。笔者也曾组织过学生朗读徐志摩诗歌。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济南著名诗人孔孚先生也是最早提出恢复徐志摩名誉,应对他及诗文重新认识,进行广泛的研究,而得到了响应。
二
徐志摩曾多次到济南。1924年4月,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来中国访问演讲,49天行程,徐志摩全程陪同翻译。他们到上海、杭州、南京、济南、北京等城市游玩和演讲,泰戈尔返印时,徐志摩和泰戈尔依依不舍,一直陪同、送行泰戈尔到新加坡。
4月22日早五时四十分,一声汽笛长鸣,泰戈尔一行乘坐南京到济南的快车抵达济南。到车站迎接的有省市官员和各界人士200多人。“得到众人欢呼,场面有些难以控制”,他们好不容易在众人簇拥下出了火车站,到达下榻的津浦铁路宾馆。
当天下午,泰戈尔在在山东省议会东院作了露天演讲,一路陪同的王统照先向听众介绍一番,诗人徐志摩则现场翻译,所有这些都引起了听众浓厚的兴趣。演讲结束以后,他们还到齐鲁大学参观,泰戈尔又作了一次非正式的演讲。随后,济南各界在津浦铁路宾馆设宴招待泰戈尔一行,他于翌日一早乘火车赴北京。徐志摩对好友王统照说,有时间还要来济南,看看“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情景。于道泉对一些非正式场合、闲谈、来访、拜会等进行翻译。
在这之前,徐志摩也来过济南。1914年8月22日,这一年徐志摩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父亲徐申如送他赴京,晚上到达济南。因着急赶路,只在车站周围随意游逛。看到那座德国人建造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以及钟表楼的火车站宏伟壮丽,很是吃惊,说是有机会再来一趟,一定是很惬意的。
1923年7月的一天,徐志摩应好友王统照之约来济南。徐志摩晚上说,想吃汇泉楼的特色菜黄河鲤鱼。吃完后感叹黄河鲤鱼肉质细嫩鲜美,名不虚传。王统照吃多次,不以为然。吃过晚餐,王统照又邀请到大明湖乘船赏月,欣赏明湖夜色。走过鹊华桥,又游览了百花洲,月光皎洁,遥望着堤边的芦苇蒲草荷花,散发出清淡的香气,他们都有些陶醉。他们驾着小船剪波穿行,驶入芦苇荷叶之中,一两声悠扬笛音从湖畔的楼上隐隐传来,时而停船静听,时而轻摇船橹,遐思着,体会了“济南潇洒似江南”的情景。斯时,徐志摩是否还会想起了李清照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在徐志摩心中,这座江北的泉水之都,不亚于江南的苏杭之美。1929年,山东大学校长赵太侔被任命为山东省实验剧院院长,聘任徐志摩、梁实秋、洪深为通讯导师,剧院在济南,徐志摩很高兴地接受了聘请。
三
徐志摩和济南的因缘,还有他曾用白话译写过“千古第一才女”、宋婉约派济南词人李清照的词作。据资料披露,1985年,徐志摩之子徐积锴从美国来到上海,带回复印的徐志摩手书文字,是李清照12首《漱玉词》的白话译写(陈从周《徐志摩白话词手稿》载《新文学史料》1985年第4期)。
李清照《漱玉词》,元代亦称《易安词》,在明代即失传。明清以来的《漱玉词》为后人辑录,篇目、字词有所不同。
这里辑录一例徐志摩白话译写李清照词:一个人独住小楼,又为秋天更觉寂寞,夜也特别长,管他呢,早睡吧。怎晓夜来风雨,无情地,打得花枝零落,愁眉丧脸。只有菊花,越有风雨他越发起劲,你看啊,一股清香,酴醾不如呢?不过秋也快完了,花也觉得渐渐憔悴,怪可怜的。我倒有点依依不舍的样子,有什么办法呢,纵然是十分爱惜也爱惜不来啊,各处的菊花都不过如此,东篱不是一样吗?李清照原词是《多丽·咏白菊》:“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
徐志摩很喜欢李清照的婉约词风,和他自己婉约细腻词风也有关系吧,我们可以将徐志摩译词和李清照原词比照,揣摩体会。
徐志摩的白话译词也和另一个济南人韩湘眉有关系。韩湘眉我国早期的女学者之一。听说韩湘眉曾令徐志摩一度倾心,她“平素最喜读李清照《漱玉词》”。徐志摩的白话译词可能是应韩湘眉之请创作的,这些仅是猜测,难有文献证据。这也还算是徐志摩与济南的另一段因缘(传说)吧。
另外,这些年在济南遍地开花的“徐志馍肉夹馍”品牌连锁店,主打脆皮肉夹馍,口感、质量好。企业在济南起家,总部在济南,再到山东,不断壮大。他们提出的口号是“中国的徐志馍,世界的肉夹馍”,雄心很大。原来以为老板是叫“徐志”,是济南人,资料显示,老板根本不叫此名,也不是济南人,甚至不是山东人。还有馒头叫做“陆小馒”的。我感觉这是用谐音在济南蹭一下文化热点,既然是“热点”,那是因为济南人对徐志摩这位文化名人是了解的,接受的。听说有人吃了“馍”,追根会更深了解徐志摩的。
(此文经浙江工业大学教授、徐志摩研究专家、杭州徐志摩纪念馆《太阳花》期刊主编张欣修订,发表于二零二四年第二期《太阳花》上)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