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瓦房:岁月镌刻的眷恋长歌
(散文)
杜继申(四川)
在四川大巴山那幽秘深邃、仿若被时光偏爱的怀抱中,隐匿着我灵魂深处熠熠生辉的明珠——老瓦房。这片土地,是我生命最初的原乡,是我童年欢歌笑语的源头。每一寸泥土,都印刻着我与兄弟姊妹嬉笑玩闹时活泼的身影;每一个角落,都藏着数不清、妙趣横生的童年故事。老瓦房宛如一位缄默却洞悉一切的智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静静守望在岁月长河之畔,默默承载着家族的兴衰荣辱与起伏变迁。它是一部用土木砖石精心撰写的家族史诗,每一页都晕染着化不开、拂不散的浓稠乡愁。这乡愁,是岁月历经漫长时光精心酿造的醇厚佳酿;是家族绵延不绝的生命根系;更是我心灵深处永恒不变的温暖港湾,给予我无尽的慰藉与力量。
老瓦房是川东北典型的木架结构,坚实粗壮的木梁与木柱,稳稳撑起家族头顶那片广阔天空。它们曾是山林中高耸入云、傲然挺立的参天大树,被先辈独具慧眼相中,自此被赋予全新而庄重的使命。
青瓦层层覆顶,恰似鱼鳞般整齐紧密排列,远远望去,其规整有序,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完美作品。当灿烂阳光倾洒,青瓦闪烁着神秘迷人的光泽,宛如一座深藏家族千年故事与传奇的无尽宝盒。每逢雨落,雨水顺着瓦楞潺潺流淌,淅淅沥沥形成一道道晶莹剔透、如梦似幻的水帘,温柔润泽着四周广袤的田野,这是老瓦房对脚下土地无声却深沉、质朴又厚重的馈赠。
石灰粉刷的白墙,恰似老瓦房身着的一袭素净淡雅衣衫,在质朴中自然透着典雅端庄的气质。墙上斑驳陆离的痕迹,是岁月这位随性画家不经意留下的独特笔触。也许是夏日磅礴暴雨溅落的泥点,也许是顽皮孩童随性的天真涂鸦,又或许是悠悠时光无情侵蚀后留下的深情吻痕。令人称奇的是,这些看似杂乱的痕迹非但不突兀,反而恰到好处地为白墙增添了几分古意。白墙在四周青山与广袤田野的温柔环抱中,显得格外醒目耀眼,它是家族屹立不倒的精神旗帜,是游子心中永不熄灭、照亮归乡之路的明亮灯塔。
老瓦房四周,是连绵起伏如巨龙蜿蜒的青山,与广袤无垠似绿海翻波的田野。青山犹如大地最忠诚无畏的卫士,岁岁年年、寒来暑往,始终默默坚守守护。随着四季更迭,不断换装,宛如时尚模特,仿若一幅永不褪色的天然山水画卷,为老瓦房营造出宁静悠远、超凡脱俗的氛围。田野则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慷慨丰厚的礼物,一块块不规则梯田错落有致分布于山沟之间。
成群结队的白鹭,是这片澄澈天空中灵动飘逸的诗行。它们时而舒展双翅,高高翱翔于田野之上,俯瞰大地丰收盛景;时而身姿矫健,敏捷穿梭于沟河之间,与潺潺流水相互嬉戏。它们洁白如雪的身影在翠绿田野和金黄稻浪中轻盈划过,宛如灵动跳跃的音符,共同奏响一曲和谐美妙的田园交响曲;时而又在青山之间悠然盘旋飞舞,那优雅从容的姿态与连绵青山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它们自由不羁的飞翔姿态,是对美好生活最纯粹的向往与追求。白鹭常常在老瓦房上空悠然回旋,似乎被这座古老建筑散发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它们是老瓦房最忠实的守望者,年复一年、不离不弃地见证着此地的沧海桑田与世事变迁。
然而如今,家人们陆续搬进繁华热闹的城市,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老瓦房,孤独地伫立在偏僻寂静的山旮旯里,茕茕孑立。去年,因事我回到老家,当那熟悉又略显沧桑的老瓦房映入眼帘的那一刻,一股难以言表的酸涩瞬间涌上心头,弥漫心间。往昔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袭来,曾经这里满是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清晨,此起彼伏的鸡鸣狗吠打破黎明寂静,温柔唤醒沉睡的人们;袅袅升腾的炊烟,是家的温暖信号。
当我走进曾经充满温馨的厨房,仿佛又看到母亲在厨房忙碌劳作的温柔身影,又回味起一顿顿热气腾腾、充满爱意的饭菜。想起当年
母亲每天为我们一日三餐忙忙碌碌,把粗茶淡饭做得精细喷香。平常我们难得吃肉,只要有好吃的,爸爸妈妈首先把奶奶请来与我们一起分享。过年过节,婶婶、姑姑们都在橱房里一起各显橱艺,做很多好吃的。我们这些孩子们不时溜进橱房,悄悄地偷拿自已喜欢的油果子,把个橱房搅和的热闹非凡。母亲的辛苦给予我们无尽幸福,此时心中满是回忆与感激。而如今,曾经象征温暖与生机的炊烟已不再升起,可那份对往昔岁月、对老瓦房深深的眷恋之情,却如同一坛陈年老酒,在岁月沉淀发酵下,在我心中越酿越浓,愈发醇厚。
我静静地站在院子里,儿时那件令我至今回想仍愧疚不已的耍小聪明之事,毫无征兆地涌上心头。人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有淘气、捉弄他人取乐的时候。那时,二妹生病了,妈妈心疼地用白面精心做了一个小饼,在物资匮乏的当时,这可是难得的美味佳肴。二妹满心欢喜,却又舍不得吃,只是小心翼翼地拿在手里,时不时把玩着。我比她年长七岁,心思相对多些,看着那散发诱人香气的饼,一个古灵精怪的坏主意突然冒了出来。我一脸狡黠地对二妹说:“二妹,把饼给我,我有神奇魔法,能把它变成月亮哦。”二妹满脸怀疑,水汪汪的大眼睛紧紧盯着我,满是困惑地问道:“真的能变出月亮吗?”我信誓旦旦,笃定地点点头,装作胸有成竹的样子。二妹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满怀期待地把饼递给了我。我迫不及待地狠狠咬了一口,饼边瞬间出现一个月牙形状的缺口,我得意洋洋地问她:“你瞧,像不像弯弯的月亮?”二妹天真无邪,脱口而出:“像!真的好像月亮呀!”可我却毫无愧疚之心,反而变本加厉,继续狡黠地说道:“这还不算厉害,我还能把它变成太阳呢。”说完,我又把饼的缺口处咬圆,然后再次问她:“你再看看,现在像不像太阳?”二妹看着手中明显变小的饼,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顿时不知所措,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此刻,回想起那段往事,二妹当时委屈至极的哭声似乎依旧在那间小屋子里回荡,成为我心中一道难以抹去的愧疚。
夕阳残照下,老瓦房孤独而坚毅地矗立着,仿佛一位垂暮老人,深情回溯往昔美好时光。金色余晖轻柔洒落在它身上,为它披上一层神圣庄重的光芒,然而,这光芒却更衬出它如今的孤寂与沧桑。曾经完好坚固的屋顶,如今破瓦残砖,一片狼藉;历经风雨无数次侵蚀的泥墙,密密麻麻布满岁月深深刻痕,宛如老人脸上的皱纹,写满故事。青苔肆意在阶石上蔓延生长,痕迹杂乱,仿佛在诉说着无人倾听的落寞与哀愁。它曾经的辉煌荣耀,在岁月磨砺下,已渐渐黯淡,破落的瓦片好似它千疮百孔、破碎不堪的心,墙壁上脱落的泥块露出里面粗糙的砖石,如同它饱经风霜后脆弱不堪的骨骼。每一道触目惊心的裂痕、每一处破旧残缺,都在低声讲述着岁月里的风风雨雨、艰难困苦。天空飘着如丝如缕的细雨,雨滴轻轻敲打着窗棂,发出滴答滴答的清脆声响,在空荡荡、寂静无声的房间里不断回荡,寒意顿生,曾经那些温暖旧梦,仿佛已如轻烟般消散在时光风中,了无踪迹。
我怀着敬畏与感慨之情,悄然走进堂屋,一股陈旧而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瞬间将我拉回过去。曾经摆放各类家具的地方,如今已空无一物,格外冷清寂寥。墙上泛黄的年画,画中人物依旧保持当年笑颜,可时光却如白驹过隙,匆匆远去。我缓缓伸出手,轻轻抚摸着那粗糙不平的墙壁,岁月的沧桑与厚重感在指尖流淌,每一道裂痕、每一块脱落的墙皮,都仿佛是无声的讲述者,静静诉说着往昔或平淡或精彩的故事。
当我轻轻走进奶奶曾经居住的房间,关于奶奶的记忆如汹涌潮水般向我涌来。奶奶是典型的传统农家妇女,脸庞清秀温婉,体态清瘦干练,中等身材,举手投足间透着质朴善良。她一生未曾踏入学堂大门,目不识丁,却天生聪慧,为人忠厚善良、勤劳能干。从年轻力壮直至九十二岁安然离世,她始终备受整个家族和三乡四邻的敬重与爱戴。在我的记忆里,凡是三乡四邻认识奶奶的人,无论大事小情,都由衷喜欢请她帮忙,而奶奶总是有求必应,从不推辞。她对我们这些儿孙更是关爱备至,给予无尽呵护与疼爱。若是有人送她几颗糖果或是几块饼干,奶奶总会第一时间拿回来,与我们这些孙辈分享,那甜蜜的味道,至今仍留存于我的记忆深处。
记得奶奶腰一直不好,走路直不起身,只能半躬着背,每走一步都很难受,而且她还有一只眼睛看不见,日常生活诸多不便。可小时候懵懂无知的我们,却从未懂得关心照顾奶奶,如今想来,满心懊悔与自责。后来我大学毕业回到老家,那几天,我和奶奶仿佛有说不完的贴心话。有一次,我小心翼翼、委婉地问奶奶:“奶奶,您的腰怎么老是直不起来,眼睛也不好使,到底是什么病引起的呀?”奶奶听我这么一问,顿时愣住,眼神闪过一丝痛苦与回忆,眼眶瞬间红了,泪水夺眶而出。我顿时慌了神,手足无措地说:“奶奶,对不起,是我不好,咱不说这个了。”奶奶轻轻擦了擦眼泪,平复情绪,缓缓说道:“孙儿,不怪你,这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既然你问起,我就讲给你听吧。”
那是1933年,红军浩浩荡荡来到我们这里。爷爷满怀热忱参加农民协会,担任协会粮食委员,整日不辞辛劳组织乡邻为红军征集粮草,并亲自送往战场前线。大伯当时年仅十六岁,也怀着满腔热血参加红军,爸爸那时十三岁,参加童子团,还当班长,带领一群娃娃站岗放哨、检查路条。那段时间,我们这里的前山、后山、大河两岸全是红军。然而不久后,红军走了,你大伯也跟着部队走了,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从此音信全无,成为奶奶心中永远的痛。后来,国民党反动派指使当地乡绅恶霸,四处疯狂抓捕那些曾经为红军做过事的人。爷爷为躲避抓捕,无奈带着爸爸躲进大巴山深处。可那些坏人仍不放过我们家,他们把奶奶抓起来,残忍地反手吊在后山一个叫木桐桠的大庙里。奶奶的腰就是被他们用木棒凶狠打断的,落下终身残疾。爷爷和爸爸得知奶奶被抓的消息后,心急如焚,偷偷跑回来营救奶奶,却不幸被坏人发现。爷爷被无情抓走,遭受非人的折磨,他们不给爷爷吃喝,还对他施以毒打,没过多久,爷爷就被残忍折磨致死。奶奶的那只眼睛,就是因为日夜哭泣、悲痛过度而哭瞎的。听奶奶讲述这些悲惨往事时,她泪如雨下,悲痛欲绝,我也感同身受,眼眶早已湿润,心中满是对那些坏人的痛恨与对爷爷奶奶的心疼。
几天后,我要回单位,走的那天清晨,全家人都早早起来为我送行,奶奶从贴身衣袋里,小心翼翼掏出一个手绢包,一层一层打开,里面是一个已经发黄的小纸包。她轻轻剥开纸包,露出几张皱巴巴的一元钱和一沓毛票,数了数,一共是十元钱。奶奶把钱递到我手里,满是慈爱地说:“孙儿,奶奶平日里也不怎么花钱,你拿着这些钱,路上买点好吃的,别饿着自己。”我看着奶奶那满是沧桑却又无比慈祥的面容,心中一阵感动,执意不要,可眼看奶奶要生气了,在推让之间,我的视线渐渐模糊,泪水不由自主夺眶而出。透过那带着奶奶体温的钱,我仿佛看到奶奶那颗金子般珍贵、善良无比的心,那是我一生都难以忘怀的温暖与感动。
从回忆中慢慢回过神,我静静地站在老瓦房庭院中,极目眺望远方连绵起伏的山峦和广袤无垠的田野。青山依旧巍峨耸立,田野依旧绿意盎然,可却少了曾经那份热闹活力与生机。夕阳余晖洒落在我身上,将我的身影拉得长长的,那一刻,我仿佛与这座饱经沧桑的老瓦房融为一体,共同感受着岁月的无情变迁与世事的沧海桑田。老瓦房见证了家族的繁荣昌盛与辉煌荣耀,也目睹了家族的衰落与困境,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奋斗、离去,承载着无尽回忆、深厚情感与数不清的动人故事。如今,它虽然孤独守望在这片土地上,但它所承载的那份家族精神与温暖记忆,却永远不会消逝。
离开时,我不由自主回头望了望老瓦房,它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像是在与我们作别,又像是在坚守着最后的等待。微风拂过,屋檐下的风铃发出清脆声响,仿佛在诉说着往昔故事,又似在叮嘱我们不要忘记回家的路。我在心底默默许下承诺:无论未来的路多么漫长,无论生活将我带向何方,我都会时常回来,看看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我都会想起老瓦房,想起在那里度过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想起奶奶温暖的怀抱和那充满爱的十元钱。这些回忆就像一束束光,照亮我前行的道路,给予我重新出发的勇气和力量。
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都希望老瓦房能一直矗立在那里,承载着我们家族的记忆,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精神家园,让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都能在它的怀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