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颗榆钱寄深情
张学勤
又是一年春草绿,依然十里桃花红。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三月三春游,金灿灿的榆钱又在榆树上展开翅膀了。趁着榆钱刚刚展开翅膀,还没有来得及展翅高飞,马上采集回家做金榆钱小米稀粥,又甜、又粘胡、又糯,口味、风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说起榆钱子,一个令人难忘的小故事不说闷在肚子里,憋得慌。可是我这又笨又拙的两只手不听使唤,想写出来,心里敞亮敞亮。我的一个老大哥,他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年春天喜欢喝榆钱子稀粥,我知道以后,隔三岔五的每年阳春三月就抓紧采集榆钱子,除了自己享用,亦不忘记给老大哥送过一点儿,让他尽早能够喝上榆钱子稀粥。这不前几天,我看到榆钱子马上就要展开翅膀飞翔了,就马上采集。
说来话长,66年前,我们有缘在莱芜一中初中部同班就读,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不论学习,生活,思想等方方面面相互关心、互相帮助。直到如今66年,我和他都已进入八十多岁耄耋之年,仍常小聚。
由这样一个不足千分之一克重的小小榆钱子,回想人生,一路走来,从呱呱坠地、童年、青少年时期……每一个阶段的故事,历历在目。每一个阶段都如同那榆钱般,虽小却蕴含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凡。青少年时的我们,怀揣梦想,勇敢探索,无论是校园里的朗朗读书声,还是课余时间的欢声笑语,都是那么纯真而美好。那时的我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每一次的尝试与挑战,都是成长的足迹,都蕴含着榆钱展翅欲飞的希翼。
步入社会,生活的画卷缓缓展开,我们经历了风雨,也见证了彩虹。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位同事,生活中的每一个朋友,都像是生命旅途中的一道风景,有的短暂停留,却留下深刻印象;有的长久相伴,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次的挫折与困难,都让我们学会了坚持与不屈;每一次的成功与喜悦,都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拥有。

如今,站在耄耋之年的门槛上回望过去,那些曾经看似平凡的日子,如今却成为了心中最宝贵的财富。榆钱虽小,却串联起了我们与亲人、朋友、同学乃至陌生人的温情与记忆。它提醒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感恩。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不妨偶尔放慢脚步,像采集榆钱那样,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家人的关怀、朋友的陪伴,还是自然的美好,都是构成我们美好人生不可或缺的元素。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继续前行,在有限的时光里,创造无限的可能,享受每一个当下,让生活因我们的热爱而更加精彩。
愿我们都能像那金灿灿的榆钱一样,即使微小,也能在生命的树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照亮彼此,温暖这个世界。期待与各位老友的下一次小聚,继续分享那些关于榆钱、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美好故事。
作者简介:张学勤,1946年3月生。莱芜区高庄街道办事处沙埠村人。1954年入学,1968年高中毕业。任中学教师。1977年高考,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农学学士学位。高级农艺师,副教授。济南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莱芜区作家协会会员,莱芜区散文学会会员。在《人民网》《新华网》《经济效益报》《农民日报》《山东科技报》《农业知识》《牟国文学微刊》《莱芜日报》《莱芜老年报》《莱芜文学》《嬴牟文学》《莱芜古今》《莱芜文艺界》等报刊,期刊网络媒体发表文章。2022年7月散文十二家出版发行,有九篇文章入选。2006年退休。意气风发,满怀豪情,传播正能量。存书万册,学习新时代精神,传播正能量,生活丰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