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
再回“两山”
青山伴英烈,
清明倍思亲。
肃立碑前祭,
顿首敬军魂。
缅怀情深处,
举目凝眺远,
“麻栗坡”群山,
荣耀镇边关!
当年称:
“两山拔点作战”。
亦曾称“两山战役”。
后也谓:
“老山防御作战”,
菡括“者阴山”;
又称“老山战场”。
84年12月9日始,
数年内有原南京、济南、兰州、北京等军区野战军和“侦察大队”参加“轮战”。
继第13集团军37师后,
由云南省军区接防。
“两山”战场随之趋稳;
“边境扫雷”胜利收官。
四十年来,
那代人大多白发染,
步蹒跚。
再访昔日战场,
不由人感慨万千!
烈士陵园阵容耀眼。
不仅于“清明”时,
也不只是参战老兵重返祭奠。
还有烈士亲友,
社会团体,
老嬬妇幼和少先队员。
墓碑前摆满鲜花、糖果、香烟。
敬烈酒,
洒热泪,
诚燃香烛、情烧纸钱。
烈士英名与山河常在!
陵墓园,
一幅幅感天恸地画面。
午后上老山“战场遗址”缅怀、浏览。
主峰能见度良好。
驻防官兵殷情迎、扶、助力指点。
眼触处:
山林绿,
地植满,
民居秀,
尽显平安。
然如是,
曾经的激战场景依然脑中再现。
仿佛硝烟中,
我军将士当年威武英姿伟岸。
“50号高地”曾留影,
而今“战争史展馆”,
尚存踪影图片。
左观望,
曾“出击”的“968”高地密林高草遮掩。
右侧方,
夕阳下,
“扣林山”巍黛峰峦。
眼帘前,
大、小青山下,
曾经的战场“生死线”,
“建筑工地”沿江布满。
拥接我威武“国门”——天保口岸。
穿丛林,
攀崖壁,
走战壕,
驻足看,
情激奋,
斗志燃,
再有战,
仍争先!
再访“者阴山”:
惊喜间,
公路直达当年战场主峰。
驻足界碑旁,
尽览境内外山谷沟坎。
回望当年激战前,
为“适当时拔点作战”作准备,
侦察兵们在此“缠斗”数年。
似“民间武装”,
隐身在长田、江充村野前线。
探敌阵,
摸情报,
未有一丝怠闲。
战斗初阶段,
“一四工程”炮战达廾余昼夜间。
弹击处,
敌阵地天昏地暗。
继一举收复老山,
又以歼灭战拿下“者阴山”。
“两山战役”,
慑敌魂,
肃边境,
卫我疆土边关。
左冀那望不尽的“峰林”美景,
不亚于广西“十万秀山”。
而今倍感“风光如画”!
戍边将士浴血换来边垂大好河山。
临“原9号界碑”新建街道上,
己设置进出境“通关捡查站”。
境内外物流交易在此正邯。
大宗果、蔬及各类物品装车出境,
边民互市,
生机盎然。
我境内:
民居增,
交通便,
耕耘满,
光伏电板一片片。
“新农村”风貌尉然。
回访“老房东”情浓意满!
80翁老李家,
子孙满堂,
举家盛宴,
祝福问安。
老夫妇都曾是支前,
拥军模范!
谈当年,
话“支前”,
“民工”队伍参战勇往争先。
欢声笑语共赞:
“军民鱼水情”永固边关。
原战场指挥所,
杨万“边捡站”,
现改辖“移民局”。
原旧址营区己经焕然,
新建筑堂潢,
设施规范。
闻老兵回访、迎出门,
送热茶、嘘寒问暖。
“荣誉室”内多为“拔点作战”真实史展。
杨万乡政府己移数里外
重建,
新街区“城镇化公能”尽显。
夜宿乡街小“宾馆”,
静逸中辗转难眠。
叹年迈,
觉疲惫,
感巨变,
兴奋时,
言豪迈。
数日来,
寻踪觅迹奔走无憾。
所到处,
早已旧貌换新颜!
经历了,
“用战争消灭战争”,
换来边关无恙。
真可谓:
不虚行。
更欣慰:
“边疆处处赛江南”!
杨子谦
2025年3月30日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