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纪念娴婆
古娴婆之墓碑失而复得十三周年补记
二O二五年农历二月初三
袁冬英
娴婆场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南端国道245线路旁,距东坡区20公里,古称雁摩铺,后改为艮龙场。该地位于古代成都到乐山、峨眉唯一的茶马古道旁,沿线有五里山坡、黄陡坡、万年坡、远望坡。距娴婆场一公里处,有座何家山,为娴婆居住地。
据《眉山县志》(民国12年版校注本)、《眉山县志》(1992年8月第一版改编)、眉山县委宣传部《古往今来话眉山》(1996年爱国主义教育辅助读物)记载:清乾隆嘉庆年间,何家山茶马古道半山腰住着一位何邱氏,丈夫早年过世,自己靠纺线生活。何邱氏在自家门口免费提供茶水为(给)来往行人饮用,细心的何邱氏还在茶水里放置谷壳,使过路人边吃边吹,避免行人饮水过急,造成心脏不适,还免费为行人提供雨具,晚上在路边点亮油灯,为夜行人照明,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何邱氏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使人感动,传遍各地,远近闻名,朝廷赐予她名号为娴婆,并把艮龙场以娴婆之名改为娴婆场。《眉山县志》(民国12年版校注本)载:治南远望坡,乾、嘉间(1736-1820),有老妪结茅路隅,纺绩自养。日备茶水及雨具,夜灯济行人,积数十年,远迩佥称娴婆,不名。死厝其地,藏番朝峨眉山经此,辄率众膜拜,各取小石砌墓,累累如塔状。光绪(1875-1908)中,附贡生赵煊为立碑,题曰:“古娴婆之墓”,今且以名市。
娴婆墓碑曾失落于民间多年,但至今人们都会举行纪念活动纪念娴婆。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在每逢清明节都会为娴婆扫墓,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农历三月初三纪念活动中,每有上千人参加。一年中每个月的农历初三、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冬月十九期间民间都会举行纪念活动至今。古娴婆之墓碑于2012年农历二月初三寻回,娴婆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古道热肠、乐于助人精神的典型代表和突出人物,娴婆精神平凡而伟大。
奉上谕为娴婆立碑之人赵煊,娴婆场赵汴山人,赵煊为南宋末代皇帝赵昺第九个儿子赵鹏后人,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人。赵煊勤奋好学,十四岁考取秀才、贡生、勅授修职郎一职,并担任眉州主考官。赵煊为官清廉,在家乡娴婆场筑路修桥(桥梁三座),放粮赈灾,建祠堂修建私学。为了尊重读书人,建了七丈高的字库塔,被朝廷御授为【皇清旌表节孝】并在娴婆场为娴婆立牌坊。按照朝廷规制,所有官员经过娴婆场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尊重。
同朝官员称之为:读孔孟书有云虹气立已首重立人花甲此称觞踏雪喜来千里安
成都知府高忠杰题匾: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世外樵渔皆福寿
桂欣有树兰欣有畹堂前麟鳯起儿孙
赵煊为遵循娴婆精神和孝悌文化给后人留下家风家训:
忠厚传家 绳其祖武 诗书继世 贻厥孙谋
横批 : 孝悌为先
行娴婆之善,学赵煊之孝
本文为真实人物缩写
袁冬英,女,汉族,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现居住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职业为建筑工程师,从事建筑行业工作四十多年。
“东坡杯”清明征文大赛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2025年清明即将到来之际,《三苏文学》特举办“东坡杯”清明征文大赛,征集清明思念逝去亲人、缅怀先烈等作品。
1、征稿时间:2025年2月6日至2025日4月6日。
2、作品应为思念已逝亲人、缅怀先烈以及踏青春游题材的小说、诗歌、散文等原创作品。
3、作品抬头应注明“东坡杯征文大赛”。参赛作品投《三苏文学》主编微信/ZWB612462。
4、参赛期间作品所有赞赏全部作为大赛运营费用及奖金。
5、参赛作品在《都市头条》三苏文学专栏上刊发,同时在《金榜头条》三苏文学专栏、《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选发。
6、作品在都市头条浏览量达4万才能入围。
6、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各一名,赠送《三苏文学》会员资格一年,分别奖励精美荣誉证书各一本。优秀奖5名,赠送《三苏文学》会员资格一年。
7、2025年4月10日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获奖名单。
8、三苏文学招募会员,壮大三苏文学社,会员可以升入管理层,投稿可优先编发。有意可联系主编微信/ZWB612462。
三苏文学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