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惠渠工程图纸总设计人张蔚寿
文/张恩正
1952年3月,陕西省水利局派张蔚寿等7人组成商洛小型水利工作组,坐着马车,历时三天半时间,来到商洛开创水利。张蔚寿任组长兼工程师,是所有水利工程的技术总负责。1953年水利工作组改为商洛水利工作队,张蔚寿任队长兼工程师。
1958年以前,商洛科技界,还没有带技术职称的人,张蔚寿是商洛水利界以及整个商洛科技学术界唯一的一个工程师。
来到商洛初始几年,水利工作队完成了商县丹惠渠、荆惠渠,丹凤的龙潭渠和其他水利工程以后,于1957年就着手考察勘测洛南的洛惠渠工程了。张蔚寿工程师和水利工作者李玉亭、杨浩等人,在洛南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深入基层,爬山涉水,不畏艰辛,身临其境,经过深入考察和勘测,准备由张坪乡五龙村磨石沟口引洛河之水,设计一条总干渠长为29.1公里的洛惠渠。总干渠至眉头柿树岭后,即分为南北干渠。南干渠顺南张塬至四皓乡骆驼项退水入丹江,长12.5公里;北干渠则沿北塬至县城北的张塬退入洛河,长17.6公里。
全灌区包括永丰、保安、兑山,以及城关、卫东两镇。太平、永丰、白洛、四皓、胡河、保安、尖角、祖师等八乡,52村276个村民小组,10689户45603人受益。灌溉面积55561亩。
洛惠渠总设计图纸由技术负责人、工程师张蔚寿签名定案。在勘测设计过程中,设计组的同志们顶烈日,抗严寒,始终抱着对党、对人民、对水利工程高度负责任的态度,终于完成了洛惠渠的勘测设计工作。并于1958年9月5日剪彩正式开工,1959年12月竣工。
张蔚寿工程师的足迹踏遍了商洛的山山水水,对商洛水利工作抱有高度的责任感。他经常说,在有庄稼的地方,我们就要寻找看有没有可以被利用的水;在有水的地方,就要想一下水是否被充分利用,要善于动脑筋。
文革前,张蔚寿工程师被选为历届商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955年还当选为陕西省人大代表。1979年套改为高级工程师,并入选商洛地区志。
(以上资料来自我父亲张蔚寿生前口述,整理人:张恩正。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