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魁 孙弋番报道)
清明时节,鲁山县仓头乡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息。连日来,鲁山县仓头乡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退役军人、教育部门代表、学校师生,以及任应岐将军的后人和当地群众等200余人,怀着崇敬与缅怀之情,陆续前往革命先烈任应岐的墓地,举行庄重的扫墓仪式。
在这片宁静的墓前,共产党员们庄重地重温入党誓词,誓言在空气中回荡,坚定有力。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触动,纷纷表示,要将先烈的遗志铭记于心,为建设美丽家乡而不懈奋斗。 任应岐将军,这位从鲁山县仓头乡走出的英雄,于1892年诞生在这片土地上。他心怀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毅然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于北伐战争之中,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解放而奋勇拼搏。
1934年5月,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任应岐将军与吉鸿昌将军等爱国志士携手,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反法西斯大同盟”,并积极组建抗日人民武装——“中国人民自卫救国军”,同时策划组织了震撼中原的大暴动,旨在唤起民众的抗日热情,抵御外敌入侵。 然而,他们的正义之举却遭到了反动势力的残酷镇压。独裁者蒋介石以莫须有的“加入共党、危害民国”罪名,于1934年11月24日,将任应岐将军和吉鸿昌将军同时押赴北平陆军监狱,残忍枪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任应岐将军大义凛然,毫无惧色,他挥笔写下遗书:“大丈夫有志不能伸,有国不能救,痛哉!”寥寥数语,却饱含着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而吉鸿昌将军留下的“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一悲壮豪言,更是彰显了英雄无畏生死、一心报国的崇高气节,其英雄气概,惊天地、泣鬼神。正是因为有像他们这样无数革命先烈的英勇牺牲和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任应岐烈士的待遇在多年间未能得到妥善落实。但正义或许会迟到,却永远不会缺席。
在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与奔走呼吁下,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核实,2021年7月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向平顶山市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任应岐为烈士的批复》,正式追认任应岐为烈士。这一纸批复,不仅是对任应岐将军革命功绩的认可,更是对历史真相的还原。 2022年9月,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郑重地向任应岐烈士遗属颁发了《烈士光荣证》。
证书上对任应岐烈士的功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任应岐同志于1934年11月24日,因对敌斗争光荣牺牲。烈士事迹彪炳史册,精神永垂不朽。其遗属当享国家之抚恤,社会之尊崇。”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烈士的深切缅怀和对其家属的深情慰藉。
2025.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