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7 年,23 岁的赵泰来意外地收到一封没署名的信。他一直觉得自己出身贫寒,家里靠耕田读书延续。哪能想到,这信里竟包含着一个历经好几代人、持续数年的艰巨任务。
原来,赵泰来的家里并非穷困,原本应该是相当富足的。
他的曾祖伍廷芳那可是相当有名。洋务运动的时候,伍廷芳自己花钱去英国念书,还拿到了伦敦大学的博士学位呢。之后他一心想着报效国家,回到香港当起了律师。接着又到了洋务运动核心人物李鸿章的手下做事,给当时中国人那薄弱的法律意识补了个缺。
所以,有这么一个声名远扬的祖先,赵泰来家不该这么穷。
原来,伍廷芳当年在英国求学时,瞧见好多本属于国家的物件被英国人占了,心里特别难受。所以,为了护住这些国家的文物,他把它们仔细收在一个庄园的地道中,盼着哪天时机合适了,再将它们带回国家。
于是,赵泰来得到了这些文物。这些文物多达8000多件,总价值超过8亿元。
那赵泰来,究竟是要把这些文物占为己有呢,还是依着祖上的吩咐,将它们送回祖国呢?
1954 年,赵泰来在广州东莞降生。“否极泰来”,大概这就是他父母对他深深的期盼。等熬过了最为黑暗、艰难的时光,所有的事情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他爸妈在当地是相当有名的知识分子,特别看重对他的教育。打赵泰来刚开始学说话起,就很重视对他语言方面的引导。教他认些简单的汉字,让他背些简易的古诗。
等他能晃晃悠悠走路了,他们就把些简单的小卡片摆在他跟前,叫他自己朝着正确的卡片走过去。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父母一直没放松对他的培育。白天会让他阅览各类经典书籍,还会让他去把各种琴棋书画学精学好。还好赵泰来特别懂事,而且相当聪明,能够出色地满足父母的期望。
赵泰来的爸妈跟他讲,得做个谦虚好学、懂礼貌守礼节的人,可别仗着有点才能就骄傲自大。
打他小时候起,他最深的感受就是一天到晚不停地学。他爸妈会轮着陪他,他一松劲儿,就轻轻拍一下他脑袋。他也不晓得自己为啥得这么干。他就觉着自己特别特别累,可又不得不接受这种硬塞知识的教育方式。
他也琢磨过,自己家跟身边人的没啥不一样,可身边人能在学校学好知识就挺满足了,而他却能搞那么多费钱的爱好。

或许那时候太年轻,没仔细琢磨,等琢磨清楚了,那段日子却再也回不去了。可他不晓得,在他那时的认知里,他父母对他的严格管教,是为了让他日后能担起整个家族的担子。
他的祖爷爷是大名鼎鼎的外交家伍廷芳。伍廷芳这人特别有头脑,在中国当时动荡不安的形势下,他发现了不少转机,还明白不能狂妄自负、闭关自守,得放眼去看这个世界。
那他就决定自己花钱去英国念书,还进了伦敦大学的法律系。等把大学的课程顺顺当当学完后,他可不满足就到这儿,接着又去攻读博士学位了。
这样的人才,在近代那可是相当稀罕的。他怀揣着报国的心愿,之后暂且辗转去了香港,进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
后来他接到邀请,给李鸿章当幕僚了。那时候,中国社会还有朝堂上,法律意识都特别弱。就这样,整个朝廷特别看重伍廷芳,而他呢,在咱中国那屈辱的外交史上,闪耀着自己的光芒。
他参加过修建铁路、跟国外进行交涉、对法令进行修改等好多国家大事,还两次担任过美国、西班牙、秘鲁以及古巴这四个国家的大臣。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很信任他。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碰上了叛变这事,心里负担太重,最后在广州病故了。
不得不说,有这么一个厉害的祖先,按说能让他的后辈吃喝不愁了。然而,赵泰来的爸妈可不这么看。他们觉得,就算祖上再怎么风光,幸福终归得自己努力去挣来。
但这可不止呢。他叔公赵律修,那在民国时候的香港,可是相当有名的“太平绅士”。他爷爷和他爸都是当医生的,在当地名声也挺不错。
新中国成立后,赵泰来的父亲领着家人,回到了久违的内陆,回到了广州东莞,那是赵泰来的出生地。
他爸进了当地医院,接着当医生。赵泰来打小就觉着自己爸妈和自家都挺平常的,他爸妈也没打算把祖上的风光事儿讲给他听,就天天严管着他学习。
但在当时那个年月,一家人能一块儿过着平凡日子,那可太不容易了。
在那个国内局势乱得不行的年代,就算来的父母小心翼翼,跟穷苦百姓没啥两样,可他们以前家族特别显赫的过往,还是被人给挖了出来,进而惹上了祸事。
日复一日的灾难不断重复,她的父母终究没能逃过这一劫,离开了他们深深热爱的世界。那时的赵泰来才15岁,他都还没弄明白生命是啥呢,就不得不承受和至亲的生死离别。
他不明白啥是死亡,他就清楚以前每天在家都能瞧见父母恩爱的样子,可如今家里就剩他自己了。
他心里头那股子感伤和郁闷劲儿咋都散不去,还得应付每天吃不饱肚子又没钱的日子。可就算日子过得这么难,他爸妈早早就给他把后路给打算好了。
他们琢磨着,自己走了以后,儿子还没法儿把自己照顾好,也不能稳稳地掌控自己人生的方向。于是,他们早早给儿子留了封信,让他去投靠他姨母。
他清楚他姨母是母亲的姐,在香港待着,跟母亲就没再见过。对这个只在母亲讲的话里出现的姨母,赵泰来心里挺不安的。
他身上没钱,也不晓得咋去找那两位亲人。他姨夫赵少昂挺了不起,是书画界的大师,在香港很受尊敬。好多人哪怕跑很远的路,都盼着能得到他的亲自指导。
赵泰来的父母离世后,过了几天,他的姨父姨母才知晓此事。得知自己疼爱的妹妹不在了,赵泰来的姨母伤心大哭,可一想到年幼的外甥,便立刻和丈夫前往东莞找赵泰来。
两人初次见面后,虽说在感情上还挺生疏,可血脉却把他俩紧紧相连。他俩相拥而泣。
到了香港后,赵泰来望着这个和东莞不一样的热闹都市,心里一阵恍惚。
街上的霓虹灯那叫一个漂亮,马路上的车一辆接着一辆。那些个餐厅、歌厅啥的,在这十五年里,他从来都没碰过,觉着可新鲜了。
姨夫姨母过得很有钱,家里那些她见都没见过的豪华装修,着实让她长了见识。
他一开始老是觉得自己在别人家得小心翼翼,在家里啥都不敢吭声,还抢着做家务。还好他姨母挺开朗爽快的,主动找赵泰来聊天,帮他解开心里的疙瘩。
他姨夫赵少昂特别疼这个外甥。晓得赵泰来学过书画后,就叫赵泰来跟着自己学。学习上对赵泰来挺严格,生活里也一直很照顾他。
等赵泰来稍微适应了这儿以后,他对赵泰来说:“我清楚你父母对你要求严格,我也会如此。你长大了,该明白所有事都得自己努力去争取,不能光想着不劳而获。”
听了姨夫这话,赵泰来越发使劲地学习赵少昂教给他的那些玩意儿。
好嘞,赵泰来挺机灵的,在赵少昂的教导下,他不光继续学书画方面的知识,还把赵少昂额外传授给他的古玩鉴赏本事也给学会了。
一开始他搞不懂姨夫的这个决定,觉得姨夫把他当外人了,等他长大点儿后,他才明白,这都是为了让他能更好地长大。
除了艺术造诣上的培养,姨夫姨母在人格方面对赵泰来也没少下功夫。他们老是跟赵泰来说,得爱国,得做个对社会有帮助的人,啥时候都不能为了点利益就干损害国家的事儿。
他那会儿听着稀里糊涂的,不过也能大概晓得,国家是最为重要的。最后,经过艺术和人格的两方面培育,赵泰来在二十岁时,就达到了专家的水平。
原本觉着生活啊,就会在每天不停地学习和练习里一天天过去。
如今他有姨夫姨母疼着,自己也有能拿得出手的本事,他觉得,这对年少时就没了双亲的他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了。
起初,赵泰来觉得这可能是谁在搞恶作剧,没怎么当回事儿。他怀着好玩儿的想法把这封信打开了,哪承想这信里竟藏着个能把他惊到的秘密。
信里讲他祖爷爷是伍廷芳,还说了些伍廷芳的事儿。信里也说了:别埋怨父母或者姨夫姨母对自己要求严,这都是为了让他能把家族振兴起来,更好地通过考验。
之所以不说自己祖上曾很了不起,就是为了避免赵泰来变成只晓得乱花钱的富二代,免得家业被败光。
接下来,信里讲了顶重要的事儿:当年伍廷芳为护国家的宝贝,多次专门跑去英国,想方设法收购那些文物。那时对进到中国的文物有不少限制,在那个国家贫穷衰弱的年头,怕这些文物又被人给弄走,就只好把它们藏到了一个庄园里头。
大概有八千多件文物,信里还讲了有好多处房产,多数在香港和英国,都让赵泰来继承。这些文物跟房产总共算下来,差不多值五亿元呢。这真算得上是一笔天价遗产了!
为了保证这事的保密性,得让赵泰来赶紧把这信烧了。这信里说的事儿让赵泰来一下子有点晕乎。原来他家还有这么一段过去的事儿呢。不过他稍微想了想,很快就决定了,自己得想方设法把这些文物都交给国家。
自己那点儿私利确实挺诱人,可在国家大义跟前,他咋都没法儿让自己去谋私。想到事情能不能行得通,他决定先去瞧瞧庄园啥样,安排安排。他先是扮成游客到了英国,去找那个庄园。他穿过乱糟糟的野草,瞧见那个长久没人打理、破破烂烂的庄园,心里头一阵激动。总算到这些文物跟前了。它们不会言语,可每一件都满是故事。
但那时香港尚未回归,想把这些文物弄回国,实在是困难极了。没办法,他打算加入英国国籍。
这些文物数量特别多,他只得逐个把文物弄回来,接着从香港捐给大陆。因为运输这事儿特费钱,他就把自己在英国的房子都给卖了。
就这么一回一回的,他总算把全部的文物都给运回到祖国了。这时候,他冲着天空喊:“我办成了!”
他不晓得这位从没见过面的先祖,到底有着怎样的内心变化过程。不过他清楚,这位先祖给予他们的教育,已然牢牢印在脑海中,而且他还准备把这种爱国教育接着传给自己的后人。
面对差不多8亿的资产丝毫不动心,坚决把它归还给国家。他也向大家表明:人除了金钱,还有更坚定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