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古诗联学院七绝天地278期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日月 宁静出题、
绝句结尾十六法第11法
平淡收结,内含深情诗评家常说,一篇之妙在于结尾,结尾之妙在于有情,有情之妙在于含蓄,含蓄之妙在于平淡。能以平淡语收结,看似漫不经心,有时诗人只是站在远处旁观,冷暖不露声色,落笔客观而不掺杂半点评判意见,但却把深厚的情感隐含在客观平淡的话语之中。这样的结句,读过只觉平常,掩卷始悟有味,及后思之弥觉高深,诗意厚重,这便是唐人五七言绝句中使用频率较多而手法也日渐精巧的结尾技巧。且看刘禹锡的《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全诗重笔浓墨写秋风:秋风来去无迹可寻,只听远处“萧萧”声中秋风已幡然而至,跟着看到雁群开始往南飞;很快地,秋风又进了庭院,在树叶中摩梭而过。至此,秋风的形象已具状可感,但诗人仍未露一丝半点情感,景中之情该在结句中点出了吧?却见诗人以“孤客最先闻”结句收笔。“最先闻”是喜是忧?从字面上看不出来,因其语近中性平淡得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不象苏颐在《汾上惊秋》用“秋声不可闻”,则悲伤忧愁情感立即溢于言表。那么,是不是诗人不想表达思想情感呢?显然不是。于是掩卷之余,再回头细想。秋风“萧萧”而至进了庭院近在眼前声在耳边,诗人听到了,其他人也当然听到了,可为什么却说是“孤客最先闻”呢?显然是“孤客”对周围环境的变异、时令物候的更替比别人更为敏感。正如唐汝询所说:“孤客之心,未摇落而知秋,所以闻之最早”。(《唐诗解》)“如此说来,则是“孤客”先有羁旅之愁和思归之痛方会敏感“先闻”,那么“萧杀”秋声便会令“孤客”触绪惊心愁上添愁黯然销魂了。你看,这强烈的思想感情就这么悄然无声无息地藏匿于结句的平淡语之中,难怪钟惺评此诗说: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便深厚(《唐诗归》)。提倡写诗要率真平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李白,是善造平淡而到天然的高手。读李白的五七言绝句,你会觉得如沐清风、抚触晨露、闲庭漫步、林间听鸟那么清新自然。《静夜思》这首五绝,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乃至时至今日仍高居十大唐诗榜首,其魅力正在其平淡到天然: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小诗清新朴素,四句尽是口头语信口而出:月白如霜,夜静秋凉,短梦初醒,不觉触动旅思情怀,举头低头之间,默默思念着久别的故乡。起句轻松,结句平淡。全诗既明白如话,
又蕴藉感人。它内容单纯,但情韵丰富;任何人都能理解,却又非一般人所能体味得尽。俞樾在《湖楼笔谈》中所说“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从无意写意则意真”,正是此诗妙处。也正是胡应麟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自然”之作(《诗数.内编卷六》),无怪乎网友们称此诗千百年来已融入中华民族一代代人的骨髓之中,以至于对“举头”“低头”的重复用字影响平仄律也毫不计较了。宋人绝句中也大量沿用此种淡语结句的手法。且看王禹俑的《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此诗开门见山,起句即点主题,承句抒发议论,第三句补述“乞火”情节,结句自诉志趣,用语平淡而内含深情。再看韩维的《展江亭海棠》:
昔年曾到蜀江头,绝艳牵心几十秋。
今日栏边见颜色,梦魂不复过西州。
此诗从诗题上看是咏海棠绝句,但细读诗文却是一首缠绵悱恻惆怅感伤的爱情诗:先前诗人暗恋一个红颜,几十年一直眷恋不能自已,不想今日见到一位容貌相似的女子,一时又勾起深藏心底的爱情,但青春已消逝,爱情已错过,情真意切又有何结局呢?结句“梦魂不复过西州”用语平淡而内含惆怅感伤,等于说美梦是该结束了。
老师们根据第11种结尾方法
创作七绝、五绝,每人限1--2首,学习期间统一 使用平水韵,要求中心突出 阅读通顺 无生造词。
《盘古诗联学院编辑部》
盘古诗联学院七绝天地第278期完成作业名单
1.何惠明2.根生厚福(二首)3.吴情(二首)4.戴德兴(二首)5.李凤英(二首)6.戴云霞7.李广恒(二首)8.柯美拓9.张丽辉10.尹洪宽11.金秋立红12.成人之美13.叶紫14.迟晶三阳15.潘如琴16.曾小玲17.一剪梅18.田园牧歌19.赵偲含20.大橘为重21.春云22.春草23莫祖颖24.李树森25-敬金忠.
七绝 送别
文/ 何惠明
青青杨柳夕阳中,竹筏轻轻过浦东。
身影迷茫心绪乱,明年此日驭春风。
五绝 清明
文/根生厚福(内蒙包头)
清明雨乍晴,郊外踏莎行。
纸烬风中散,新松立墓茔。
七绝 清明
文/根生厚福
柳色含烟近水湄,踏青喜语燕归时。
纸灰飞处添新土,野径无人絮满枝。
五绝·春寒思
文/吴情(辽宁抚顺)
小雨湿春枝,寒威骤至时。
新苗初破土,冷暖我心知 。
七绝·春寒叹
文/吴情(辽宁抚顺)
春归方见草芽新,料峭寒威忽又巡。
嫩蕊初萌难禁冷,悄然庭院立愁身 。
五绝•春雷
文/戴德兴
风熏醒百虫,雷响震长空。
虎啸青蛇动,人间盼岁丰。
七绝•春色
文/戴德兴
风摇柳舞鸟啼春,紫燕呢喃笑语频。
最是悠然桃李灼,一花一叶总撩人。
七绝·月夜寄远
文/李凤英
晚照残霞染旧笺,相思难语不成篇。
凭栏久望天边月,风动春潮又一年。
五绝·春游
文/李凤英
新桃映碧泉,燕舞柳含烟。
踏径游原野,春融意万千。
七绝.夜风
文/ 戴云霞
冷月清庭姣影盛,疾风夜半落英轻。
花魂缕缕随他去,唯有泥香伴晓晴。
以上由寒香若梅老师收录
七绝 晚春
文/李广恒
杨花似雪漫天飘,杜宇声声绕野桥。
落尽残红春欲去,独临幽径忆花娇。
七绝 睌春
文/李广恒
绿肥红瘦暮春时,风卷残英落满池。
坐看斜阳铺水面,尤怀去景引愁丝。
七绝·农说
文/柯美柘
怜农不要鄙桑耕,饱食须知汗水生。
自古朝廷称社稷,犹言稼穑国支撑。
七绝·赞桃花
文/张丽辉
夭客山林绽丽缤,引来莺燕舞翩巡。
东风慢拂幽香溢,方觉桃园不负春。
七绝·无题
文/尹洪宽
昨日白云千片碎,翩翩飞舞杏花佩。
谁嗔王母错抽签,口罩三层忙护肺。
七绝•喜见春雪
文/金秋立红
晨起推窗惊眼看,暮临满地落春坛。
山川一夜披银素,始信东风绘景欢。
以上由根生厚福老师收录
七绝. 叹玉兰花落
文/成人之美
莫叹花期短别春,何悲蕊落且成尘。
让枝恭待青芽探,瓣可油煎犒赏人。
七绝•三月桃花开
文/叶紫
窗前一树粉桃开,簇簇花英入目来。
细蕊摇风香几缕,频邀蜂蝶闹春哉。
五绝•春赏
文/迟晶三阳
东风送暖阳,百蕊吐芬芳。
陌野游人醉,春光先品尝。
七绝•太湖情结
文/迟晶三阳
昔年曾到太湖游,邂逅佳人楚忆留。
今日重临情动地,机缘不复怅心头。
七绝·桃花吟
文/潘如琴
桃花灼灼映春光,红粉娇颜笑语扬。
莫怪东风频顾盼,仙源深处是家乡。
以上由柯美柘老师收录
七绝.春耕插秧即景
文/曾小凌
铁犁破浪泛泥香,嫩叶千重压担梁。
巧手分株争入土,水田一霎着青妆。
七绝.拾叶有怀
文/一剪梅
雨渍苔阶翠未消,云裁天色入诗娆。
偶然拾得秋黄叶,方悟故人踪迹遥。
七绝.乡居忆旧
文/田园牧歌
旧时柴舍蔓藤缠,流水泠泠绕户前。
犹记垂髫欢趣事,烟云消逝泪潸然。
以上由诗妖俞子兰老师收录
汴西湖春色
文/赵偲含
涟滟波光碧水粼,湖堤翠柳掩轻尘。
何来笛曲清音袅,独望虹桥忆旧人。
以上张丽辉老师收录
七绝 学诗难之(春愁)
文/大橘为重
春烟醉柳拂长堤,客梦三秋独自迷。
新绿花妍枝上俏,频添苦闷不欢兮。
七绝 游芜湖套北油菜花海
文/春云
邀朋郊外踏春光,百亩良田油菜黄。
蝶舞蜂飞醉花海,临屏拍摄笑声扬。
以上由林春平老师收录
七绝.春雪
文/春草
十年不遇倒春寒,遍地梨花一夜残。
梦醒方知三月雪,时将白色覆红丹。
七绝·聆教
文/莫祖颖(广东)
阴晴不定是清明,岭岫芳菲尽惹情。
碧翠丛中烟缕意,聆听祖德诲教声。
七绝 清明吟
文/李树森 (安徽)
云缠雾绕正清明,蝶舞莺飞炫耀情。
坟冢飘飘难舍意,依稀幻影泪眸盈。
以上由 汪凤森老师收录

五绝 桃花
文/敬金忠(日月)
溪流三月中,薄雾起朦胧。
一片撩人醉,含羞带露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