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抚仙湖边好风光
——在云南旅游之三
文/刘玉伟
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的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也是珠江源头的第一大湖,还是中国第二,云南第一的淡水深水湖泊,中国第一淡水湖是位于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抚仙湖形成于地质年代第三纪末,地处澄江盆地之中,是云南高原在第三纪抬升过程中形成的断陷型湖盆地之一,受构造盆地影响,湖泊被群山环抱,周围湖积平原狭窄,属于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
抚仙湖名称的来历有多种说法,据《康熙河阳县志》中记载:“湖东南诸山,岩壑嶙峋,悬窦玲珑,中有二石,远看如两位神仙比肩搭手而立,扁舟遥望,若隐若现,相传仙人慕湖山清胜,因留其迹,故名抚仙湖。”另据《大明一统志》记载:“因湖中多石,玉笋山抚其上,宛如仙人而得名。”还有一个民间传说,讲得也是抚仙湖的来历,说的是深居天宫的玉皇大帝一日远眺人间,发现一颗状如葫芦的明珠镶嵌在云雾缭绕的万山丛中湛蓝明净,美丽至极,玉帝为之倾倒,急传肖、石二仙立即下凡描摹这人间美景带回天宫。肖、石二仙急忙腾云驾雾,漂落在明珠东南方向,走近一看如幻美景展现在眼前,其明珠仪态万千,孤山独坐湖中,此时烟波浩渺的湖泊水平如镜,形成了一幅幽深奇崛的山水画卷,二仙陶醉于此,以至流连忘返,久而久之,他们变成了两座搭手抚背、府视名珠的石人矗立于抚仙湖东南方。
神话归神话,传说归传说,抚仙湖作为古人眼里的“琉璃万顷”,它那美丽的风光几千年一直都是人们喜欢的地方。清代乾隆年间的澄江进士段琦,有一次约好友游玩抚仙湖时,就写了一首《题抚仙湖峭壁间有石、肖二仙抚肩并立》的诗:“提壶上舟立,烟环古洞前。如何几日月,常住小神仙。对我人三个,笑谁手并肩。湖名因此著,峭拔彩云边。”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也有“滇山惟多土,故名雍流而成海而流多浑浊,唯抚仙湖最清”的记载。
抚仙湖的美在玉溪澄江是有口皆碑,当地人更是夸赞说,抚仙湖春有百花秋有藕,夏有荷花冬观鸥,一年四季,抚仙湖总携着如画般的诗意迎接着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抚仙湖水清澈纯净,湖水净淡度为百分之99.5,为我国内陆淡水湖中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因此被誉为“滇中明珠”。
我们那天来到抚仙湖时,停车场上早已停了好几辆旅游大巴车,前往湖边的路上,既有和我们年龄差不多的老年人,也有许多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让我们感动惊讶的是,路边种满了大大小小的芦荟,有的芦荟长得又粗又壮,摸上去厚墩墩的。我老伴她们几个女人激动地说,这要是割一片拿回去,能做多少面膜啊!在路边的草丛里也绽放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路边的柳树有粗有细,树身歪歪扭扭,看上去别有一番风味。
抚仙湖边的沙滩上,有很多在拍照、在拍视频的游客,虽说这里的气温比西安也就高上四五度,海风吹过来还有点凉凉的感觉,但是那些爱美、爱拍照的女人们,还是脱掉厚厚的羽绒服,穿着漂亮的衣服裙子,在湖边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留下一张张美照。临近中午,灿烂的阳光照在湖面上,湖水波光粼粼,金光星星点点,波浪随着阵阵海风一波又一波地袭来,放眼望去,远处的群山在阳光下光彩夺目,云雾缭绕,若隐若现,那旖旎美丽的风光,别说让神仙着迷,真的也让我们这些凡人都是流连忘返。
我们在返回来的路上,看到整个公园里的花花草草,争奇斗艳,芳香四溢。公园里各种各样的雕塑,无论是蜜蜂还是小鹿,无论是孔雀还是大象,都栩栩如生,仿佛走进了童话的世界。这里真的是一片充满了诗意的地方,在这里行走,每一步仿佛都踏在诗行上,每一处都似精心绘就的画卷,铸就了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美丽的地方。
刘玉伟,2025年4月2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