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又是一年祭奠先人的日子。然而,今年的清明对我来说格外不同。三十多年以来,这是我第一次身在异国他乡,无法踏上归乡的路,去祭扫故乡的祖先。我不禁想,今年老家的清明是否也下着雨?家人是否都回去扫墓了?往年的清明,无论漂泊何方,我都会拼尽全力赶回去,点一炷香,和家人一起清扫墓地,低声诉说这一年的悲喜。尤其是父亲,他在我还很小的时候便永远离开了我们。每逢清明,我都会来到他的坟前,轻轻拂去碑上的尘土,和他聊几句,仿佛他仍能听见,仿佛那微弱的香烟能将我的思念带到他身边。可今年,我只能站在异国他乡的窗前,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心中空落。并不是不想回,而是现实如同一座山,压得我无法动弹。
这几个月,我像极了一个迷失方向的孩子,在异乡的土地上奔波寻求新的方向。我为自己的小家拼尽全力,也为那些信任我的股东们扛起责任。这份奋斗,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安稳,更是为了不辜负那些在我最艰难时仍选择相信我的目光。我不能停下,因为每一步的坚持,都是对他们信任的回馈。这个清明,我没能亲手为祖辈扫墓,没能让父亲的坟前多一缕香烟,但我在冥想的时候用灵魂游走的方式和他们产生了某种的联接,我用心去触碰那片熟悉的土地,看见自己穿过各个山野,站在他们的墓前,双手合十,默默祭拜。这或许只是远方游子的一种自我慰藉,但那份思念却是滚烫的,刺痛着我的心。
然而,在这无尽的奔波中,我心底最柔软、最放不下的角落,始终留给了我的母亲。三个月了,我没能回去看她一眼。她已年迈,岁月在她脸上刻下深深的皱纹,身体也是病后康复的时候。我能想象,她独自坐在老家的门槛上,儿女们都远在他乡,家里冷清得只剩风声。她一定时常望向大门,盼着那熟悉的脚步声,盼着儿女和孙辈推门而入,带给她一点喧闹的温暖。可我,却一次次缺席。我拼命让自己的小家无忧无虑,却忘了,那个曾经为我遮风挡雨的女人,如今连一句简单的问候都成了奢望。清明是慎终追远的日子,我们缅怀逝去的先人,也感恩活着的亲人。可我呢?我连母亲的身影都只能在记忆中描摹,连父亲的坟前都无法亲手洒下一捧黄土。愧疚如潮水般涌来,将我淹没。
现实是残酷的,它像一把无情的刀,逼着我们在责任与亲情之间割舍。我选择留下,继续奋斗,不是因为我忘了过去,而是因为我必须为未来铺出一条路。我相信,父亲若在天有灵,看到我今日的挣扎,或许会轻轻点头;祖先若能听见我的心声,也许会为我的坚持而欣慰。可这信念并不能完全抚平内心的伤口。生活总在取舍中踉跄前行,我无法在这个清明回到故乡,也无法在这几个月中拥抱母亲,但我的心从未离开那片土地。在异乡的窗前,我点燃一炷香,斟满一杯酒,低声呢喃,将思念交给春风,让它越过千山万水,飘到家乡的山川河流之间。
回首这一路,若非生活所迫,谁愿背井离乡,风尘仆仆地求生存?若非万般无奈,谁愿在异国他乡,咬牙谋一条出路?谁又甘心背负不孝的骂名,远离那片埋着童年欢笑和无数回忆的故土?人这一生,总在奔波中寻找答案,可无论脚步迈得多远,心底最深的那片柔软,永远属于那些我们最爱的人。父亲的音容笑貌,母亲的那孤单薄弱的背影,家乡所经历的点点滴滴。这些,是我拼尽全力也割舍不下的根。
但我坚信,这条异乡之路并非绝境。我一定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找到生存与发展的希望,一定能让我的小家在这里生根发芽。前路或许布满荆棘,可我从不畏惧。当初我们一家走出国门的那一刻,比今日艰难百倍。那天,我站在故乡的路口,告诉自己:无论如何,我不后悔,也绝不回头。如今,这份决心依然炽热。我要用我的双手,克服一切阻碍,在异乡开出一片天,不仅是为了自己和家人,更是为了让远方的母亲有一天能为我骄傲,让父亲在天之灵能安心。或许,正是这份牵挂与信念,让我在清明的雨中泪水模糊了双眼,却依然选择昂首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