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长的脊梁(小小说)
作者 高剑维
“都给我听好了!今天这战术演练,谁要是掉链子,可别怪我不客气!” 陈刚扯着嗓子喊道,那声音在训练场上空回荡。三班的战士们整齐列队,个个身姿挺拔,可新兵李阳的眼神里却透着一丝紧张与不服气。
“班长,咱这演练方案太保守了,现在都啥时代了,还搞老一套,根本不符合实战。” 李阳冷不丁地冒出一句,打破了原本严肃的气氛。这话一出口,周围的战士们都愣住了,谁也没想到这新兵蛋子敢跟班长叫板。
陈刚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大步走到李阳面前,双眼紧紧盯着他,“咋的,你小子刚来几天,就觉得比我懂了?部队里讲究令行禁止,我说咋练,就咋练!”
“可班长,时代在变,战术也得与时俱进呐,不能光靠以前那一套。” 李阳梗着脖子,丝毫没有退缩的意思。两人就这么对峙着,气氛剑拔弩张,一场冲突一触即发。
就在这时,紧急集合的哨声突然响起。连长匆匆跑来,神色严肃,“刚接到任务,附近山林有不法分子逃窜,三班立刻出发,协助抓捕!” 陈刚立刻转身,大声下令:“全体都有,迅速整理装备,跟我走!” 刚才的冲突瞬间被抛到脑后,战士们以最快的速度集合,朝着目标地点奔去。
山林里地形复杂,荆棘丛生,战士们艰难前行。陈刚凭借着丰富的经验,走在队伍最前头,一边辨别方向,一边留意周围动静。突然,前方传来一阵嘈杂声,陈刚抬手示意大家停下。“听这动静,不法分子应该就在附近,大伙提高警惕。”
李阳此时也收起了之前的倔强劲儿,全神贯注地准备战斗。他发现了一处可疑的踪迹,小声对陈刚说:“班长,那边好像有情况。” 陈刚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微微点头。两人对视一眼,之前的矛盾似乎在这一刻悄然化解。
他们带领战士们悄悄靠近,果然发现了不法分子的身影。陈刚当机立断,下达作战指令,战士们迅速行动,将不法分子包围。经过一番激烈的搏斗,成功将不法分子全部抓获。
任务完成后,回到军营。陈刚把李阳叫到一旁,拍了拍他的肩膀,“小子,今天表现不错。之前是我太固执,你说的那些,我也琢磨了,是得与时俱进。” 李阳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班长,我也有错,不该在训练的时候顶撞您。”
经此一役,三班战士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陈刚也意识到,时代在发展,部队训练和战术也确实需要不断革新。他决定和战士们一起,研究新的训练方法和战术理念。而陈刚打小就痴迷的少林武术,也在后续的训练中发挥了更大作用,成为提升战士们战斗力的一大助力 。
此后,陈刚在日常训练中,不仅注重严格要求,更将 “以情带兵” 的理念贯彻其中。每次长跑训练,他总会留意那些体力稍弱的战士,一旦发现有人跟不上节奏,便会跑到身边,一边陪着跑,一边鼓励:“兄弟,再坚持一下,你能行的!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一开始也跑不动,可坚持下来,就越来越强了。” 说着,还伸手拍一拍战士的后背,传递着力量。
在一次日常训练中,陈刚决定开展军体拳对抗训练,以此提升战士们的实战能力和应变水平。“兄弟们,今儿个咱来场军体拳对抗,都给我拿出真本事来!” 陈刚一声令下,战士们迅速两两分组,摆开架势。
李阳和战友赵强一组,两人互相敬礼后,便进入对抗状态。李阳率先发难,一个弓步冲拳直逼赵强,赵强侧身一闪,巧妙避开,随即一个格挡反击,手臂如鞭,抽向李阳。李阳反应迅速,后退一步,用臂力阻挡。陈刚在一旁密切关注,不时大声指导:“李阳,注意脚步移动,灵活点!赵强,出拳再有力些!”
其他小组的对抗也进行得如火如荼。王强和另一位战友在对抗中,你来我往,拳风呼呼作响。王强一记侧踢,劲道十足,对方连忙用手臂格挡,震得手臂发麻。陈刚见状,喊道:“王强,发力点再调整下,从腰部带动腿部,力量能更大!” 在陈刚的指导下,战士们的对抗愈发精彩,军体拳的招式在你来我往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新兵李阳在陈刚的悉心指导下,体能和军事素养飞速提升。除了常规训练,陈刚开始系统地将少林武术融入日常训练,提升战士们的战斗力。在教授少林拳法时,他不再只是生硬地示范动作,而是耐心地给战士们讲解每一招一式的实战用途和背后蕴含的精神。“兄弟们,这少林武术啊,不仅能强身健体、克敌制胜,更磨炼咱的意志。就说这弓步冲拳,前脚站稳,后脚蹬直,出拳要快、狠、准,这就像咱们面对困难,得有勇往直前、毫不退缩的劲儿。跟我做!” 战士们学得有模有样,一开始动作虽参差不齐,但在陈刚耐心地纠正下,逐渐变得整齐有力。
部队生活,勺子哪有不碰锅沿儿的。有一回,战士王强在训练中不小心扭伤了脚,疼得直冒冷汗。陈刚发现后,立刻冲过去,一把背起王强就往医务室跑。“王强,忍着点,马上就到医务室了!” 一路上,陈刚累得气喘吁吁,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可他的脚步一刻也没停歇。到了医务室,医生给王强处理伤口时,陈刚在一旁焦急地看着,不停地询问医生王强的伤势。得知并无大碍后,他才长舒一口气,坐在床边,轻轻拍着王强的肩膀说:“你这小子,训练可得注意安全啊,别毛毛躁躁的。这几天你就安心养伤,有啥需要,尽管跟班长说。” 王强看着陈刚疲惫又关切的眼神,眼眶泛红,哽咽着说:“班长,谢谢你,要不是你,我真不知道该咋办了。” 在王强养伤期间,陈刚每天都会抽空来看望,给他带些营养品,还帮他补习落下的训练知识。
还有一次,陈刚感冒发烧,整个人昏昏沉沉的,但他仍坚持带队训练。战士们发现班长状态不对,纷纷劝他去休息。李阳着急地说:“班长,你都病成这样了,赶紧去医务室看看吧,训练我们自己能行!” 其他战士也随声附和。陈刚摆了摆手,声音沙哑却坚定地说:“不行,我是班长,不能因为这点小病就掉链子。大家继续训练,都给我认真点!” 战士们看着带病坚持的班长,心中满是敬佩,训练时更加卖力,每个人都憋着一股劲儿,想让班长少操点心。而陈刚在训练间隙,还不忘关心战士们的训练感受,询问有没有人身体不舒服,需不需要调整训练强度。
可陈刚自己也有一脑门子烦心事。家里出状况了,爹妈身体不好,病歪歪的,得有人照顾,媳妇一个人忙得脚打后脑勺,压力老大了。有一天,媳妇打电话过来,带着哭腔说:“刚子啊,爸妈这两天病又重了,我一个人实在整不过来,你能不能请个假回来瞅瞅?”
陈刚握着电话,半天没吱声,过了会儿,声音有点发涩地说:“媳妇啊,我也想回去,可现在部队任务老重了,我是班长,这时候哪能掉链子呢。你再咬咬牙,挺一挺,等忙完这阵儿,我指定回去。” 挂了电话,陈刚望着远处,眼神里全是对家人的愧疚。尽管心里牵挂着家里,但他在战士们面前,依旧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把对家人的担忧深埋心底,全身心投入到带兵工作中。
眼瞅着家里困难得不行,陈刚在部队还是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有一次部队搞实战演练,陈刚带着三班接了个硬茬子任务 —— 突袭 “敌方” 阵地。演练的时候,三班碰上 “敌人” 不要命地抵抗,前进的道儿被堵住了。
眼瞅着情况紧急,陈刚扯着嗓子喊:“都跟我冲啊,怕啥玩意儿!” 他冲在最前头,灵活地运用少林武术,左躲右闪避开 “敌人” 攻击,还瞅准时机,用少林拳法击退 “敌人”。战士们受陈刚鼓舞,也把刚学的少林武术派上用场,动作敏捷,配合默契,一路 “杀” 过去,冲破了重重障碍,顺顺利利完成了任务。演练结束,战友们 “呼啦” 一下围上来,纷纷竖起大拇指:“班长,你太牛掰了!这少林武术真带劲!” 陈刚咧着嘴笑,摆摆手说:“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咱是一个集体,大伙齐心合力才成事儿的。”
谁知道,这边刚结束任务,上头突然下了个通知,说是要精简人员,每个班得裁掉一个人。这消息一传开,班里炸了锅,战士们心里都七上八下的。陈刚心里也犯起了嘀咕,不知道该咋整。他琢磨来琢磨去,决定开个班会,跟大家唠唠。
班会一开始,陈刚清了清嗓子说:“兄弟们,上头下通知了,咱班得裁掉一个人。这事儿挺闹心,但咱得服从安排。我想听听大伙的想法。”
战士们你瞅瞅我,我瞅瞅你,谁也不吱声。过了一会儿,李阳站起来说:“班长,要我说,裁我吧。我来部队时间短,本事也没练到家,把机会留给兄弟们。”
陈刚一听,眼睛一瞪,大声说:“扯犊子呢!你这阵子进步多大,大伙都瞅见了。我心里有数,这事儿我来定。”
就在大家心里没底的时候,陈刚突然一拍桌子说:“我决定了,我去找连长,申请把我裁了。我家里这情况,也照顾不上,还不如回去,让兄弟们留在部队好好干。”
这话一出口,战士们都愣住了,随后纷纷站起来反对。王强大声说:“班长,你可不能走啊!你走了,咱班可咋整?”
陈刚眼眶有点泛红,说:“兄弟们,别吵吵。我主意已定。我走了,你们要好好干,把咱三班的荣誉保住!”
谁也没想到,连长知道这事儿后,把陈刚叫到办公室,一顿好夸:“陈刚啊,你这觉悟,高!不过这裁人的事儿,重新研究了,不裁你们班了。就冲你这为集体着想的劲儿,也不能裁咱这么优秀的班。”
陈刚一听,心里那块大石头 “扑通” 一下落了地,差点蹦起来。回到班里,他把这消息一宣布,战士们高兴得欢呼雀跃,一个个脸上笑开了花。
打这以后,三班在陈刚的带领下,干啥都嗷嗷叫,各项任务完成得漂漂亮亮,考核成绩也拔尖儿,成了全连的标兵班。战士们在陈刚的影响下,一个个都成长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优秀军人。李阳给家里写信的时候,这么写道:“班长就像一盏明灯,把我在部队的道儿照得贼亮。他让我懂了啥叫责任,啥是军人的担当。在部队里,我们敬班长,班长也爱我们,这种情谊,比山高,比海深。班长以情带兵,让我们这个集体充满了温暖和力量,我们都愿意跟着他,为了集体荣誉,为了保家卫国,拼尽全力。”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刚还在部队踏踏实实地奉献着。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把部队班长的职责和使命诠释得明明白白,成了战士们心里的标杆。他那挺直的脊梁,不仅撑起了三班的一片天,更撑起了部队那坚如磐石的钢铁意志,还通过传授少林武术,为部队战斗力的提升注入了一股独特的力量,而他与战士们之间那份真挚的尊干爱兵之情,更是在军营里熠熠生辉,成为了大家心中最温暖的力量源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战士在军旅生涯中不断奋进 。
作者简介

高剑维,原籍辽宁康平,现居长春,1970年生,行伍出身,中共党员,喜欢文学,酷爱武术。
科普中国武术专家,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科普创作协会理事,长春作家协会会员,长春新诗协会会员,今日头条签约作家,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
吉林省武术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第一部纪实电影《寻找真功夫》顾问。多年来,在《中国体育报》《吉林日报》《武林》《全球功夫杂志》及中国作家网、东北作家网、作家选文、腾讯、搜狐、新浪、今日头条等平台发表文章数百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