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 墓
文/周保松
祥子有近二十年没回家乡了。为了给父亲修墓,清明前, 他特地回了趟家乡。
高中毕业后,祥子便外出打工。灵活的头脑加上机遇,使得他由一个打工仔,一跃成为腰缠万贯的包工头。
十年前,祥子的父亲因病离开了人世。死后,被葬在了西山凹里。这里地处偏僻,人迹罕至,连一条羊肠小道都没有。所谓坟墓,只不过是一个淹没在荆棘杂草丛中的小土堆而已。财大气粗的祥子觉得,这实在有损自己的身份,于是决定大兴土木,为父亲修墓。
经过十几天的紧张施工,祥子终于把父亲的墓修好了。清明节的前一天,祥子为父亲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凡是市场上能买到的祭品,诸如别墅、轿车、各种家用电器等等,祥子买了满满一汽车。
在祭祀仪式上,祥子跪在父亲的墓前,神情悲戚地说:“父亲,儿子没有为您养老送终。现在,儿子要加倍补偿您,让您好好享受享受荣华富贵……”
祥子让人把这一场景拍下来,配上音乐和旁白发到网上。许多人看后不禁为之动容。一时间,这段视频被不断转发。祥子因此而声名鹊起,成了网红。
清明节那天早晨,祥子的姐姐买了几刀火纸,来到父亲的墓前。她跪在地上,一边烧着火纸,一边哽咽着说:“苦命的父亲啊,当年,祥子要是愿意拿出几万块钱给您治病,您也不会就这样没了……”
那年,父亲突然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姐姐问医生:“这种病有救吗?”医生看了看衣着破旧的她,沉吟片刻,说:“这种病虽然少见,但不是绝症。不过,要想治好,得花很多钱。”姐姐说:“估计要多少钱?”医生说:“至少十万。”十万块钱,对于生活在贫困山区的人家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姐姐没有放弃。她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再加上东挪西借来的,总共凑足了六万。可剩下的,姐姐再也无力筹措了。万般无奈,姐姐不得不向祥子求助。祥子自从外出打工,便一直没有回过家,也很少和家里人联系。他的电话号码已换了不知多少个。姐姐想尽办法,才联系上他。电话中,祥子用一种几乎无法听懂的外地方言说:“我现在正在创业,资金非常紧张。你先想办法把钱垫上,以后,我会还给你的。”说罢,祥子就把手机关了。姐姐知道祥子的秉性,就没再给他打电话了。
花光了手中的六万块钱,姐姐再也无法可想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父亲离自己而去。临死前,父亲说想看看祥子。姐姐就给祥子打了个电话。可是祥子却推三阻四不肯回来。姐姐一气之下,决意跟他断绝关系。
这次回来修墓,祥子来到了姐姐家。祥子跟姐姐说,他初步估算了一下,把父亲的墓修好要花好几十万,提出让姐姐拿一部分钱出来。姐姐说,家里连遭变故,实在拿不出钱。祥子说:“按理,作为一个女儿应该拿点钱出来,可你既然说没钱,我也不逼着你拿了,修墓的资金我一人出。当年给父亲治病,你们只花了几万块钱,这和我给父亲修墓要花的钱相比,少多了。这下,你们没什么话可说了吧?”
听了祥子的话,姐姐心如刀绞,泪如雨下……
祥子把父亲的墓修得豪华而气派,吸引了十里八乡的人纷纷前来观看。许多不明就里的人竖起大拇指,夸赞祥子是个有孝心的人。有些老人还感慨地说,要是有个像祥子一样的儿子,再苦再累也值了。
作者简介:周保松,安徽滁州人,教师,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在省市级报刊上,已发表小小说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安徽文学》《百花园》《金山》《小小说选刊》《精短小说》《黄海文学》《新华文学》《安徽日报农村版》《新安晚报》《安徽科技报》《滁州日报》《滁州广播电视报》 等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