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忆往昔 和谐共生
作者:纪毓孟 笔名:春帆
蒙曼教授以她那温文尔雅的风度,细腻地描绘了清明节的画卷。这个节日,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散发着欢快的气息。她倡议,我们应把握这大好春光,迈出家门,投身于郊野的欢愉之中,放飞风筝、悠荡秋千,尽情沉醉于自然的恩赐与美食的诱惑。虽然祭祖依然是节日的核心,但我们将这份庄重转化为对先辈的温馨追忆,不再让其成为心灵的负担。于是,在这清明时节,彼此间的问候与关怀,得以摆脱传统的束缚,变得更加轻松与自然。
李建斌老师则以其博大的文化视野,为我们揭开了清明节丰富内涵的面纱。他着重指出,除了祭祖的习俗,踏青赏春亦是节日的灵魂所在。在这万物复苏的时节,我们应当敞开胸怀,释放真我,与大自然进行最亲密的接触。因此,在清明之际,相互间的问候与祝福,不仅是情理之中的事,更是对这一节日精神风貌的美丽续写。
两位学者的言辞,宛如春日细雨,悄然洒落心间,唤醒了冬眠的生机。在这个清明节,春意弥漫,万物复苏,樱花如云,柳绿桃红,春风轻拂,带来温暖的气息和无限的希望。河水轻吟,鸟语花香,大自然以其最绚烂的色彩和最生动的活力,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无尽魅力。
在这生机勃勃的季节里,每一次的郊游、每一次的风筝飞翔、每一次的秋千荡漾,都是我们对春天的深情回应。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在春光的映衬下,更显其文化的厚重与时代的价值。让我们在缅怀先人的同时,也沐浴在春天的光辉之中,体验生命的蓬勃与活力。在这节日氛围的环绕下,每一次的问候都如同春日的甘露,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使得清明节的精神内涵在春日的暖阳中,绽放得更加深邃,更加绚烂。
蒙曼教授与李建斌老师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细腻滋养,为我们重新定义了清明节的意义。他们让我们看到,传统与现代并非水火不容,而是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可以和谐共生。在这个清明节,让我们不仅追忆往昔,更珍惜眼前的每一刻,用一颗宽广而包容的心,迎接每一个温暖的问候,感受每一次生命的跳动。在这样的节日氛围中,我们不仅继承了古老的习俗,更在心灵深处播下了文化与创新的种子,让清明节的精神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作者简介】
纪毓孟,退役军人,愛好文学。青岛荣军联盟成员 青岛老兵之家理事会副理事长 青岛影视群演工会副会长 青岛电视台群众艺术联盟成员 青岛退役军人企业促进会成员 城阳作家协会会员 青岛老兵公益协会会长 青岛电视台城阳区艺术总团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