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美丽和灿烂
——记原准噶尔时报社编辑部主任赵梅筠
作者:王学正 朗诵:沈虹
在当年的准噶尔时报里,有她的精彩之笔,在灯光闪烁五彩缤纷的舞台上,有她浑厚优美的歌声,在电视台走进演播室的节目里,有她的欢声笑语,在老年大学的课堂上有她朗朗的讲课声,在社区里广场上,有她教歌、指挥的潇洒身影……
有人赞她是五家渠的“德德玛”,有人说她是快乐开心的电视“明星”,有人把她比作五家渠的著名主持人“张越”。她的歌声给人带来了愉悦,她的话语让人倍感快乐,她的精神令人振奋,她的文章引人深思,她开朗快乐的性格和多才多艺的才华,受到了大家的尊重爱戴。有的人尊她为赵老师,有的人称她为赵大姐,她就是原准噶尔时报社编辑部主任赵梅筠。
对于赵梅筠,我并不陌生,因父辈们的友好,我从小就认识她。而在她的眼里,我永远都是她的小弟弟。赵大姐1951年出生于一个老军垦干部的家庭,父亲是兵团工业发展的最早的创业人和建厂人。她从小就受着具有兵团文化特色和传统文化的良好教育,性格开朗,为人豁达,心地善良,深受父母、老师、同学们的喜爱。作为文革中老三届的赵大姐,1969年她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被分配在一个远离父母的偏僻农场连队接受再教育。在那里,住的是地窝子,吃的是大发糕,点的是煤油灯……条件异常艰苦,但赵大姐都忘不了看书学习。晚上她在如豆的灯光下,悄悄地阅读好不容易借来的中外小说。白天她和男职工一样,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开荒种地,割麦子,收苞谷,赶牛车拉粪。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夜晚,她曾独身一人举着马灯为拖拉机耕地做灯标。在风沙弥漫的田野上,她曾用铁锨当饭碗,树枝做筷子,就着寒风沙土,吃着粗糙的苞谷面发糕,喝着葫芦瓜、白菜汤。收工后,不知疲倦的她,坐在地窝子的“房顶上”吹口琴,吹笛子,唱歌练嗓子。“敬爱的毛主席”、“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金色的太阳升起在边疆光芒万丈”的歌声飞出地窝子,飘荡在戈壁滩上的小连队,成为连队里大人孩子们眼里的“演员”、“明星”、“歌唱家”。
艰苦的岁月里,苦中作乐的赵大姐,把她原本就开朗乐观的性格锻炼得更加坚定、刚强。她学会了制造快乐,让自己快乐,也让他人快乐,她铸就了超然大度的人生态度。她从潮冷的地窝子里、微弱灯光中,悟出了“当一个人在记忆中闪动这如豆的灯光后,看到什么都觉得明亮的,而生活也因此是光明灿烂了……”这一深刻的人生哲理。
她在地窝子里的油灯下,阅读了大量书籍,悟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学到了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写作的技巧,为她日后走向教学、从事文字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地窝子里的歌声,让她练就了一副好嗓子,和当众演唱自如的胆量和风格,使她一首“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唱响走红,赢得了五家渠“德德玛”的美名。
1974年,赵大姐以优异的文化知识和文学才能以及歌唱的专长,进入了人民教师的行列。1981年调回五家渠皮革厂学校任教,十八年中先后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和班主任。1991年3月,赵大姐调至准噶尔时报社,先后任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直至退休。退休后的赵大姐,以“莫要为红颜退尽伤感,莫要为青春不再而叹息,我们还可以绽放花样美丽的心情,让这份美丽典雅高贵地绽放在春风里”的乐观人生态度,满怀激情地走进了夕阳红透的金秋里。
2000年,她参加了刚成立的五家渠业余艺术团,担任了《军垦之声》合唱团的女低声部部长。十几年来,她积极参加合唱团的活动和演出,曾随团参加过自治区、兵团各种类型的合唱大赛,以及中国老年学会举办的全国中老年才艺展示,获得各种奖项,并在2014年和团友们一起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展示了六师五家渠的兵团人风采。
在担任合唱团声部部长的同时,赵大姐曾经先后为五家渠三个街道十几个社区教歌。她在社区写节目串词,做节目主持人,所指挥的社区大合唱在参赛中多次获得一、二等奖。她带领社区居民在歌声中挥洒快乐,拥抱友情,受到社区朋友的喜爱和尊重。
赵大姐的事迹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媒体记者采访了她,并写了一篇人物通讯《五家渠的德德玛》,赞扬了赵大姐义务教歌、唱歌,为五家渠群众文化活动做出的突出贡献。
赵大姐曾先后四次走进五家渠电视台《走进演播室》任嘉宾。2010年9月,她第一次参加的节目,就是《远亲比如近邻》。在这个节目里,赵大姐热情洋溢地论述如何处理邻里关系的精彩演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节目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此节目还参加了全国电视语言类节目比赛,与央视同类节目同时参赛,荣获三等奖。2012年,她第二次走进演播室,与原陈萍副师长和原师市两办主任梁铁军共同做嘉宾,主题为《最美不过夕阳红》。其中赵大姐讲述的老有所乐话题引起老年朋友的强烈共鸣。观众们都说,退休后就要像赵老师那样生活。2014年她第三次走进演播室,与律师共同做嘉宾,主题是关于把《常回家看看》写进法律,教育子女赡养老人的话题,引起广大老年朋友的关注和赞同。2017年十九大召开前,她第四次走进演播室,参加节目策划并担任嘉宾,题目是《谁不说俺家乡好》,并和感动中国百名人物之一李梦桃和原史志办主任文定欧同为嘉宾,互动聊天,畅谈十八大,喜迎十九大。节目播出后受到领导和观众的普遍欢迎,反复播出至年底,收视率非常高。
2013年至2016年,赵大姐参加了由师组织部、宣传部、老干局、史志办联合出版的《亮剑之师》系列丛书编辑工作,又先后参与编辑《将军记忆》《亲历军垦》《建城戍边》等三部书,并创作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如《回眸一看百笑生》,配乐诗朗诵《阳光路上,我们同行》《绽放花样美丽的心情》《选择我的快乐,我的心态我做主——生日感言》等,引起读者的关注和赞美。2014年,五家渠老年大学建成开学,赵大姐先后五个学期任老年大学声乐班合唱班班主任,她优美的歌声,耐心细致的传授,得到了学员们的喜爱与尊重。他们说,赵老师教歌,既能让人学到东西,又能让人心情快乐。
2013年,我出版了长篇小说《军垦医家》,电视台为我录制访谈节目,赵大姐也参加了节目录制,并对这本书做了精彩的点评,她如诗如歌的讲话,给我和广大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来,赵大姐为我这个喜欢文学爱好写作的弟弟给予了很多的支持和帮助,她常为我写的文稿做修改指导,成为我的良师益友。在创作《文人艺事》时,我邀请她做这本书的编辑,她爽快地答应:“好,姐支持你,咱姐弟俩好好地合作一把。”她在参加诸多社会活动的百忙之中,带着多病的身体,又为我这本书付出了很多的辛苦操劳,让我深受感动。
赵大姐,就像一支永不熄灭的蜡烛,燃烧着自己,快乐着他人。她常说:“我有一百个理由让自己和别人快乐,我要为自己和别人制造快乐,让大家都开心愉快地生活。”她从不在人前讲述自己的痛苦烦恼、把负面影响带给他人。她就像一朵永远开不败的鲜花,绽放着美丽,散发芳香,让人感到一种扑面而来、沁人肺腑的清香。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她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欢声笑语。她微胖的体态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她满脸的笑容挂满了快乐的智慧,她的性格、她的作为、她的魅力赢得了人们对她的尊敬和爱戴。那个因厌学辍学的中学生,永远忘不了是赵大妈的规劝,才使他重新回到课堂,鼓起努力学习的勇气。那些有过烦恼,厌倦生活的人,忘不了是赵老师给他们带来用快乐排解生活中烦恼的乐观态度。更多的人记住了她的歌声,记住了她在文章里、电视里的至理名言。
一位老军垦、老领导,在一次文艺活动的聚会上,真诚地向赵大姐举杯敬酒,他说:“衷心地感谢你,给我们带来快乐,为六师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五家渠群众文化活动,做出多才多艺的无私奉献。”
什么叫无私奉献?赵大姐的所作所为就是一种无私奉献!赵大姐是一个普通的人,平凡的人,但她的感人之举却是伟大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别人创造快乐,让他人高兴,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在我们这个人与人组成的大家庭里,只要每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丽,生活才会更精彩。生活当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不同的性格,但只有在对社会、对他人的无私奉献中,才会体现出应有的价值,从而展现出他人格的崇高、情操的高尚和性格的无穷魅力。
现已年近七旬的赵大姐,仍然豪情满怀、乐此不疲地为六师的文化事业、为五家渠的群众文化活动,继续奉献她的快乐,她的才艺。她要用快乐和智慧,制造出更多的欢乐,让大家都有一个乐而忘忧、快乐舒畅的好心情、好心态和乐观豁达的人生高境界。
原载五家渠《文人艺事》

注: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朗诵者简介:
沈虹,呢称叶子,新疆兵团人,曾长期从事电视新闻编辑播音工作,现为《都市头条》认证编辑,百草园书店,诗词天地,新华网<文艺创客>等多家平台主播,多次荣获朗诵大赛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