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河套文学”,邀你一同徜徉文学的海洋。这里有诗词歌赋的婉转悠扬,散文的细腻柔情,小说的跌宕起伏,更有摄影书画的灵动之美。无论你是文学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皆能在这方天地找到心灵的慰藉与共鸣,一起领略河套文学的豪放魅力。
“人间四月,万物清明,缅怀故
人,遥寄哀思”诗歌、散文
精选五篇
文/张白
清明祭祀二首
(一)
清明时节雨纷柔,祭拜双亲涕泗
流。
燃纸焚香冥路寄,恩情似海却难
酬。
(二)
纸烟袅袅遍荒阡,香祭双亲涕泗
涟。
曩昔慈怀萌晚辈,恩承德泽奋扬
鞭。
祭亲浅吟二首
(一)
屈膝悲思涕泪纷,梵香鲜果祭慈
亲。
常遵母训承娘善,勤苦经年已脱
贫。
(二)
清明冷雨湿衣襟,往昔温慈只梦
寻。
常忆萱堂谆教语,不忘恩重最情
深。
清明思念母亲、魂牵梦绕地方
作者:张白
母亲离开我们,已然悠悠数载。然而,她的音容笑貌,却宛如昨日之事,深深镌刻在我的记忆深处,历久弥新。
母亲生于旧社会,身为童养媳,这一生可谓饱经沧桑。繁重的劳作使她的双手扭曲变形,哮喘之疾更是如影随形,纠缠了她整整一生。她裹着一双小脚,在岁月的长河中蹒跚前行。在我的记忆里,她恰似电影中坚韧不拔的形象,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苦难,从未有过丝毫抱怨。
我是母亲年近五十岁时抱养的独女,自小便是她掌心的至宝。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我自幼缺奶,母亲心急如焚,不辞辛劳地带着我四处求奶。东家大嫂、西家大婶,许多善良之人纷纷伸出援手,给予我珍贵的奶水,才让我得以健康成长。那些艰难岁月里,母亲为了我,不知遭受了多少艰难困苦。即便身患重病,她也拼尽全力,只为让我吃饱穿暖,还一心供我读书识字。尽管求学之路未能圆满,但我内心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上五年级的那年,我满心欢喜地捧回一张奖状,迫不及待地跑回家,渴望与母亲分享这份喜悦。可当我迈进家门,却见母亲虚弱地躺在炕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大夫在一旁为她输液,屋里的人们低声交谈,言语中透露着母亲病情危重的担忧。那一刻,恐惧如潮水般将我紧紧淹没,我不顾一切地扑到母亲身边,放声大哭。母亲艰难地挣扎着睁开双眼,声音沙哑却无比温柔地安慰我:“孩子,别怕,妈没事。” 我将奖状轻轻贴在母亲的脸颊上,她眼中噙满泪水,轻声夸赞我:“好孩子……” 那个漫长的夜晚,母亲在病痛中顽强抗争,最终缓了过来,我高悬的心这才落了地。过年时,母亲还特意叮嘱父亲,卖只鸡给我改善伙食,为我做身新衣裳。有母亲陪伴的童年时光,满溢着无尽的幸福与温暖。
母亲一生善良热心,邻里间谁家孩子无人照看,她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她的善良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我人生的道路,成为我一生学习的楷模,深深影响着我的为人处世。
后来,母亲的病情日益加重,为了悉心照料她,我无奈辍学回家,操持起繁重的农活。十七岁那年,我选择男嫁女家的方式成家,只为能时刻陪伴在母亲身边,更好地侍奉老人。
母亲临终前的两个月,家中已然一贫如洗,每一次看病都只能赊账度日。幸而有村里的赤脚大夫张大夫,无论何时召唤,他都随叫随到,犹如守护天使一般,成为了我家的 “专属医生”。年关渐近,母亲的病情急剧恶化,身体肿胀得厉害,打针输液都已无法缓解症状。张大夫无奈地告知,母亲恐怕时日无多,让我们早做准备。而彼时的我,身无分文,翻遍家中每一个角落,也只找到两元八角钱。走投无路之际,我拖着沉重的身躯,挺着大肚子,拿着这点微薄的钱,买了些简单的礼品,硬着头皮去找在公社当信贷员的同学贷款。同学见我如此艰难,心生怜悯,不仅给我贷了二百元,还亲自送到家中。随后,我又想到叔公开着门市部,便谎称自己想开小卖部,赊了八九百块钱的货物。整个腊月,我辛苦奔波,四处售卖货物,这才勉强攒下一些钱,为母亲的后事做了些许准备。
那年正月初一的夜晚,母亲终究还是没能战胜病魔,溘然长逝,享年六十九岁。临终之际,她用那满是老茧的手轻轻抚摸着我的脸,气息微弱却坚定地说:“孩子,别哭,有你在,妈知足了……” 母亲离去后,我在她的坟前悲痛欲绝,直至晕厥。但我深知,生活的重担仍在肩头,我还有父亲需要照顾,孩子需要抚养,我必须坚强起来。此后无数个寂静的夜晚,泪水悄然浸湿了枕头,我对母亲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却只能在无尽的回忆中落空。
母亲!愿您在遥远的天堂安宁冥福。这篇写于 2011 年 5 月新浪博客的思母文字,承载着我对您的无尽眷恋与思念。时光流转,岁月更迭,每到清明时节,这份对母亲的思念愈发浓烈。那些与母亲共度的美好时光,如同熠熠生辉的宝石,镶嵌在我生命的长河中,成为我一生中最珍贵、永不褪色的回忆。
作者介绍
张白(网名旭姝〉。内蒙古巴颜淖尔市杭锦后旗。爱好古典诗词,在塞上风诗学院第十七期班结业,作品散见于闽南诗刊,清馨诗院,草堂诗社,蘭亭文苑,陇上诗词曲苑,塞上诗林,都市头条等。

本期供稿:张 白
本期编辑:牧羊姑娘
图片来源:网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