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台
王晓瑜
多年来,莱芜东沈村一直流传着薄板台的传说。
薄板台:相传,村东800米处一土沙丘,因古时有一大薄板石而得名。据说,薄板石下有10张闪闪发光的金锄。
有一道士路过,对着大薄板看了半天说,这个地方了得,十个金锄担子孙,世代兴旺有人家。如果有同胞兄弟10人一起抬起石板就能取出金锄。众人听后皆半信半疑。当地,一户人家有9个儿子一个女儿,到第十个孩子是个女儿。等到女儿找了女婿后,老人让女婿冒充儿子,兄弟10人一起去抬石板取金锄,在石板即将要抬起的时候,石板在空中突然稍有一点停顿,老人着急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句:“恁姐夫使点劲!”结果石板呱嗒落了下来,金锄没有取出。可一股白花花的泉水喷涌而出,一眼清泉呈现眼前。
后来,那位道士在路过时,对着大薄板石说,凡事讲究个火候,时机不到,好事不来,清泉能流多少年?直到现在薄板台下仍有清清泉水从岩石下潺潺流出,常年不干,但谁也未曾见过金锄的踪影。
从此,关于人多力量大、有人就有财的传统观念在此地生根发芽。后来村里有九个孩子的家庭不少,其中一个妇女连续生了九个儿子后,她励志一定要生育第十个儿子,期盼达到十全十美。
王晓瑜,法学学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莱芜区诗词楹联协会顾问,莱芜区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讲师,凤城高级中学凤鸣文学社顾问。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都市头条2023度十大散文家,莱芜区表现突出文化志愿者,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人与海》《尚金花》等,曾在《时代文学》《黄河文艺》《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工人日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荣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等奖项,长篇报告文学《人与海》入选2022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同时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24年自然资源优秀图书项目,2024年短篇报告文学作品获“谁不说俺家乡好”采风创作一等奖,散文《香山牡丹》》被中国作家网选为推荐阅读文章,散文《我的父亲》获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另有多篇文章或被编入不同文集,或被评为多种奖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