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记散文
北街梦寻(二)
浙江东阳
徐 志 赓
【上接第一部分】
(三)、民间工艺品展馆
展馆设立在照胆台起至陆宣公祠一带,展品由故宫博物馆、山东武梁祠、南京古物保存所、河南龙门、山西云岗等处设立征集处,向私人征集,包括绘画、雕刻、金石、建筑模型、工艺品、民间艺术品等。
(四)中国农业馆
馆址设在忠烈祠、文澜阁、中山公园几处,占地约百余亩,分为蚕桑、农艺、农业社会三部,展出园艺品、农艺品、农产制造品。陈列的品种十分丰富详尽,如蚕桑部有养蚕各期标本照相图片,桑园的各式栽培法,育蚕室的各式饲养法、蚕桑研究的各种仪器等。

(五)中国教育馆
馆址设在浙江省立图书馆,也就是现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徐潮祠、朱公祠、启贤寺及颐兴花园。展品有教育之成绩、统计展版;教育机构,学校现状图表;有摄影、歌谣、著作及民间故事书籍;民间游戏、谜语、神话、童话、风俗、图式等。展品除来自省教育厅、大学,还派专员向北平、上海、南京等处征集,该馆陈列各种展品四万五千七百余件。
(六)卫生馆。
馆址设在西泠印社、广化寺、俞楼社寓等处,展品内容分为医学、药学、食品、嗜好品、化妆品、运动器、保健、防疫、卫生教育、学校及工厂个人卫生、肺病传染十二部。展品以南京卫生展览会全体物品为主,并有广东、河北等地的大量展品。参观该馆人数较多,达206万人次。

(七)丝绸馆。
该馆址设在西里湖一带,东起西藏殿,西迄西泠桥。该馆设丝茧部、纺线部、绸缎部、服装部、装饰织物部、丝绸统计部之六大部,各厂号另有特别陈列厅多处。
(八)工业馆。
馆址设在葛岭之下,王庄、菩提精舍、抱青别墅及新建口字厅一带。该馆依据展品性质分设四个分馆,其下又划分为九十八个区。展品有模型、历代工业家图像、中国伟大工程图说,内容丰富,模型除自制外,还函电各厂商征集。

二所:
(一)特种陈列所。
馆址设在坚匏别墅、兜率院、大佛寺、留除草堂等处。凡各机关图表、模型及不属于其它会馆的物品均归本所陈列,分浙江省政府建设厅陈列室、中央建设委员会陈列室等九个陈列室。陈列物品分图、表、模型、标本四类,共计一万余种。
(二)参考陈列所
馆址设在岳庙,以征集外国物品供国人参考为目的。征品分原料与机器两大部分。由该所委托驻沪办事处和外国厂商如爱立司、西门子电机厂等厂家征集。该所筹备时间为最长,与其它馆开馆推迟了近两个月时间,至是年8月1日始得正式开馆。

2、意义:
首届杭州西湖博览会是一次成功的盛会,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浙江省的力量,经营起这样大规模博览会实属不易。它对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它犹如一针强心剂,给当时萧条的民族工商业注入了起搏的药剂。会上大量物品的展示,使得民众开始注意购买国货,抵制洋货对中国经济的侵淫,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来说,这次博览会是一个推销产品,改进企业发展的良好商机。
会中评选出各奖项三千余个,提高了以浙、杭产商品为代表的中国商品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宏扬了杭州西湖的知名度。这次博览会还把湖滨、孤山一带临街店铺林进行规范整理,时西湖博览会的国货陈列馆,到谢幕时,国人仍络绎不绝前来观瞻,故得以延续下来,成为现今杭州市解放路百货商店的前身。当然这次展会由于经费少、时间紧张,缺乏严密的整体计划;并受场馆、交通条件所限,工作人员少,线路拉得过长,给布置、管理带来了相应的困难,观众疲于奔走效果受到影响。

3、结果:
历史上,1929年的西湖国际博览会轰动了浙江和全国,影响波及国外,它与同期的“芝加哥博览会”、“巴黎博览会”和 “费城博览会”并称为当时的“四大国际博览庆典”,它的影响力在近代中国民族产业发展史上,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在秀丽的西湖山水间留下了永恒的印记。
随着杭州经济、城市的快速发展,加上良好的投资环境和秀美的城市形象, 从2000年起,杭州市恢复举办西湖国际博览会,它继承了1929年西博会的民族精神,并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内容。2003年还将工业馆旧址整修后建成“西博会”博物馆向游客开放。
2011年9月17日,杭州世界“休博”和“西博”会合并召开,应大会组委会邀请, 扬眉为杭州镌写了千古词章印于大会首日封。
《水调歌头 • 杭州 》扬眉 净寺晚钟响,月影落三潭, 雷峰夕照湖畔,潮水六和湾。 柳浪飞莺涤岸,虎跑双峰烟树,满陇桂花宣。 天宝物华地,梁祝结书缘。 吴人俊,越人雅,喜清谈, 花雕老酒酣畅,龙井问茶轩。 水墨江南明暗,诗话西湖晴雨,放鹤小孤山。 华夏第一郡,安逸乐悠闲。

三、放鹤云亭外,断桥烟雨流,蜿蜒北山路,物华馆舍稠
秋水山庄:
北山街高大的法国梧桐树下,掩盖的是《申报》主笔史量才为爱妻沈秋水修筑的爱巢,秋水山庄。史量才(1880——1934年),名家修,江苏江宁县人,光绪二十五年考中秀才。受戊戌变法新思想影响放弃科举,考入杭州蚕学馆学习,光绪三十四年出任《时报》主笔。辛亥革命中参加了江苏的独立运动,被选为江苏省议会议员。中华民国成立的第二年,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革,时32岁的史量才得到张謇的支持,从席子佩手里买下了《申报》,踏上办报之路。

《申报》以报道国内外大事、新闻,拓展新文化运动为主,抨击时政弊垢,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开辟副刊“自由谈”,网罗鸳鸯蝴蝶派的文人,连载少才子佳人的小说。在他用心经营下,《申报》的销量倍增, 后又收买了《新闻报》的大股权成为申地报业大王。在他主持时,黄远生、邵飘萍、戈公振、俞颂华等一批有正义感的著名记者、编辑都先后在《申报》工作过,使《申报》成为当时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报纸。
“独立精神”、“无偏无党”、“服务社会”是史量才办报核心理念。为了保持《申报》的独立性,他不接受任何政治势力、军阀的支助。经济上的独立,才有效地保持“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的高洁品性,史量才认为“报纸是民众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

史量才经营《申报》二十二年,报纸独立性的品格始终贯穿着他的事业,他的办报思想和实践道路,提升了中国新闻史的公正性,正确地引导了社会思想的发展方向。1932年《申报》的发行量超过十五万份,创造了的黄金时代。
报纸是历史的档案,《申报》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报纸,原名《申江新报》因“申”字代表上海,于是就缩写成《申报》,它从1872年4月30日创刊,到1912年史接办,至 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见证了中国从帝制走向民主,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程,在赋有正义感的新闻工作者的艰苦努力、不断的探索下,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史量才少年在林启创办的金沙港杭州蚕学馆就读,他热爱杭州的风情,眷恋的西湖山水。转营《申报》后,开办了《申报》的杭州专刊,还将儿子史咏赓送到之江大学深造,随着事业的蓬勃发展,量才购得了静江路77号的宅基地,建起了西式的花园和主楼,以爱妻沈秋水的名义构筑了“秋水山庄”。这里前可瞻白堤的烟柳红桃、西子的水色湖光,后可观葛岭的朝晖夕霞、宝石山的风花雪月;目可睹放鹤亭上丹鹤盘旋,耳可听闲地庵木鱼铜钟,实实是一处绝佳的大世隐居。量才夫妇经常相偕来山庄憩息,多才多艺的秋水抚琴谱曲,指尖下流淌出清幽的乐曲,萦绕在青山绿水之间, 量才倾听徘徊,沉吟成诗:
晴光旷渺绝尘埃,丽日封窗晓梦回。
禽语乐声通性命,湖光岚翠绕楼台。
山中岁月无古今,世外风烟空往来。

史量才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受时代环境的限制,对当时的各个军阀及蒋介石政权,不能公然抨击,但他又认为报纸是民众的口舌,总要为人民说话,才能在社会上站得住脚。“九一八事变”后,他的思想受到了撞击,认定了民主救国的道路,聘请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任《申报》的设计部长,李公朴主持《申报》的流通图书馆和业余补习学校。改变“自由谈”的做法,聘请进步作家黎列文主持副刊工作,发表新文艺作品、进步文章,刊登了巴金的《沙丁》,茅盾的《林家铺子》等进步左翼作家的作品,发表了胡愈之的《动荡中之世界政治》等文章。
他自恃《申报》的总部和机构设在上海租界里,国民党政府无法取缔,所以在时政府有关重大政治、经济举措失误时,常旁敲侧击的予以批评。在他授意下《申报》先后刊登鲁迅和陶行知反对蒋介石政权的文章,发表了《剿匪评论》,反对蒋介石围攻红军,进行内战。他在出席国民党南京经济会议时,拒绝认购巨额债券,却在十九路军上海抗日时期捐出巨款,并主笔大量报道日寇的暴行,抨击蒋政府的畏缩导致国土沦陷。他的激烈进步思想遭到当局的嫉恨,深为蒋介石不满。1934年11月13日下午,史在由杭赴上海路途的汽车中,被国民党特务堵截暗杀,倒在沈秋水的怀中慢慢失去了体温。

在秋水山庄里,史沈伉俪度过了一段琴瑟交好、甜情蜜意的美好生活,有道是宁羡鸳鸯不羡仙,谁知黄钟毁弃、天妒红颜,好景不再。在安葬史量才的祭奠上,沈秋水素衣素服,怀抱着和史量才共同弹奏过的七弦琴,在史的灵枢前弹着《秋水伊人》的曲调,轻泣歌道:
月色那样模糊,
大地笼上夜雾,
我的梦中的人儿呀,
你在何处?
远听海潮起伏,
松风正在哀诉,
我的梦中的人儿呀,
你在何处?
没有蔷薇的春天,
好像竖琴断了线,
活在没有爱的人间,
过一日好像过一年。
夜莺林间痛哭,
草上溅著泪珠,
我的梦中的人儿呀,
你在何处?
(第二部分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