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扫墓》
胡书军
千百年来,清明节祭奠先辈,悼念逝去的亲人,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一直传承到今天。新中国成立后,清明节具有了更加宏大、更加深刻的意义。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浴血奋战,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清明节也成了祭奠先烈,礼敬人民英雄的好时机。所以在我当老师的那几年,曾带着学生们到石家庄市华北烈士陵园为革命英烈扫墓,度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清明节。
我把去烈士陵园扫墓的消息告诉学生们的时候,学生们显得异常高兴和兴奋。学生们每天禁锢在学校,教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是非常枯燥和乏味的,这样的生活几乎消磨了他们应该有的年轻人的朝气和活力。不少学生大喊“可要出去见天日了”“可有时间看风景了”。学生们这种被“解放”的心情我是理解的,但是他们此时的心态,与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是相去甚远的。我让学生们安静下来,给他们讲华北烈士陵园的情况。
我说,华北烈士陵园是1948年根据朱总司令的提议修建的。这里安葬着牺牲在华北地区318位团职以上的革命先烈,安放着650位革命烈士和老红军的骨灰。我问同学们,大家想一想,我们去烈士陵园扫墓,是旅游,是看风景吗?不少学生们摇摇头,显出内疚、惭愧的样子。学生们不像以前那样叽叽喳喳、说说笑笑了,他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我接着说出马本斋、周建屏、包森、白求恩、柯棣华、董振堂、赵博生等烈士的名字,我问学生们,你们知道几个呢?学生们纷纷回答,有的说知道马本斋,有的说知道董振堂,但是大多数人都说知道白求恩。我非常清楚,这与他们学的历史书有很大关系,石家庄市还有一座著名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已经声名远播,不少人都听说过。
我引导他们说,我们的前辈生我们,养我们,他们去世以后,我们不忘他们的恩情,清明节去上坟烧纸,祭祀他们,怀念他们,因为他们是我们的亲人;可是这些先烈,这些人民英雄,表面上看他们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可是他们却甘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有的回答是为了打败日本鬼子,有的回答是为了赶跑蒋介石反动派,有的回答是为了建立新中国。我总结说,毛泽东主席在《纪念白求恩》和《为人民服务》两篇文章里说过,他们的牺牲是国际主义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是为了解放人民,建立新中国,是为了解放世界上被压迫的民族和人民。
我告诫学生们,他们为了崇高的理想和信仰而献身,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忍所私以行大义”,他们才更伟大。更崇高。我们只有学习他们的精神,传承他们的精神,长大后才能做一番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也才能变得更伟大、更崇高。学生们被深深地震撼着,他们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我想他们的思想感情被指引到一个正确的轨道上,这时他们才能去正确的看待生活和思考人生。
在去烈士陵园的车上,学生们神情激昂,一路上他们合唱着《国歌》《歌唱祖国》等歌曲。爱国主义点燃了他们思想的火焰,他们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充满了青春的力量。
到了烈士陵园,已经有很多人等候在这里。一个个单位,一个个学校,整整齐齐地排好队,有秩序地进入陵园。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学生们首先在烈士纪念碑前排成整齐的队伍,向烈士们三鞠躬。学生代表向烈士纪念碑献上鲜花。然后,他们举起右手,在领读人员的带领下庄严宣誓: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继承先烈遗志,树立远大理想,奋发图强,努力学习,为国争光,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贡献力量。学生们声音洪亮,激情四射,青春的誓言在蓝天中激荡。
接下来,我带领学生们参观了华北烈士纪念馆、白求恩墓和烈士墓区。我感到每一座建筑都好像记载着一段悲壮的历史,每一尊雕像都诉说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展示了烈士们忠诚坚定、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每走到一个有文字介绍的地方,学生们都会仔细地阅读、观看,了解烈士的生平和英雄事迹,久久不愿离开。细心的女生们用纸巾擦拭着墓碑上的灰尘,行注目礼,她们以自己的方式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礼敬英雄,感受英雄们的崇高精神。
我望着一队接一队、一排接一排的扫墓人群,人虽然众多,但是静谧无声,秩序井然,大家走在苍松翠柏之间。神情庄严、肃穆。“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先烈们的故事正从他们的心中划过,血与火的英雄史诗让每一个人变得深刻与博大,思想感情在无声无息中得到洗礼和升华。扫墓人群中举着一面面红旗,红旗在风中猎猎飘扬,映红了大家的脸庞,一个个专注、坚定的眼神中,似乎散发出了思想的光芒。
回来的路上,我想到自己小时候看的革命题材影片所受到的教育,问学生们对什么影视剧印象深刻。学生们笑着回答,有《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情深深,雾蒙蒙》《还珠格格》等等。不怪学生们对革命历史懂得少,对革命故事了解得少,现在的文学艺术、影视剧艺术,革命题材的内容非常地稀缺。有人说过,思想这块阵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就清明节而言,我总想,要教育学生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先辈扫墓,更要懂得为先烈、为人民英雄们扫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树立起崇高的家国情怀,树立远大理想,做一番伟大的事业。(2025年3月31日)

胡书军,1966年8月生,中共党员,河北省作协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正定县散文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文学创作,以散文创作见长,多篇作品发表在《散文风》《燕赵晚报》《太行文学》,《春节的特殊感动》《最纯最真的母爱》等散文作品在中国散文学会、河北省散文学会征文中获奖。2015年、2017年出版长篇传记性文学作品《常胜将军赵子龙》《情寄高远——白朴的曲词人生》。《赵云的政治智慧》《试论赵云之仁》《白朴思想性格探析》《白朴在真定》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石家庄社会科学》《畅道正定》刊物上。2018年被授予正定县工会系统“最美职工”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