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节 走进蒙古包:探寻草原深处的温情与欢歌
文:刘连成
2016年7 月 14 日的午后,我们带着满心的期待,缓缓踏入此次旅程的最后一个自费景点——走进牧家。这里,是一座连接现代与传统的时光驿站,引领我们叩开蒙古族生活的神秘大门。
当我们步入牧家的那一刻,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早已在蒙古包前笑脸相迎。踏入蒙古包内,一股温暖而质朴的气息扑面而来。低矮的小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蒙古族特色美食。蒙古族奶茶宛如一位优雅的舞者,在铜壶中翻滚跳跃,散发出馥郁的奶香与茶香交织的独特韵味。奶豆则静静地躺在盘中,如一颗颗精心雕琢的琥珀,散发着诱人的光泽。我们围坐在一起,轻轻端起奶茶,轻抿一口,那丝滑的口感瞬间在舌尖绽放,浓郁的味道顺着喉咙缓缓流淌,仿佛将草原的醇厚与温情一同注入心间。品尝着奶豆,细腻的口感和淡淡的香甜,仿佛在诉说着草原上一个个古老而美好的故事。
在尽情享受美食之后,我们纷纷换上色彩斑斓的蒙古服。那鲜艳的色彩、精致的刺绣,仿佛赋予了我们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们瞬间融入这片草原的怀抱。当我们身着蒙古服,迈着轻快的步伐走出蒙古包时,仿佛穿越时空,成为了这片草原的真正主人。
蒙古包外,广阔的草原如同一块无边无际的绿色绒毯,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的地方。洁白的云朵如同棉花糖般飘浮在空中,仿佛触手可及。微风轻轻拂过,牧草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着一曲欢迎我们的乐章。大家仿佛都被这草原的热情所点燃,在蒙古包前欢歌笑语,载歌载舞。有人欢快地跳起了蒙古族传统的舞蹈,那灵动的身姿、飞扬的裙摆,恰似草原上自由翱翔的雄鹰;有人亮起嘹亮的歌喉,歌声在草原上空回荡,与风声、草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美妙绝伦的交响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与喜悦,仿佛所有的烦恼都在这一刻被抛诸脑后,尽情享受着这属于草原的欢乐时光。
孩子们像欢快的小鹿般在人群中穿梭嬉戏,手中挥舞着彩色的绸带,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悦耳。女同胞们则精心整理着身上的蒙古服,摆出各种优雅的姿势,让同伴用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男同胞们有的两两结伴,比试起蒙古族的传统游戏,那认真的模样,仿佛回到了那个热血澎湃的少年时代。整个蒙古包前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我们仿佛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完全沉醉在这快乐草原之旅的美好之中。
这一场在蒙古包前的欢乐聚会,为我们此次的呼伦贝尔草原之行,画上了一个圆满而又璀璨的句号。
次日,7 月 15 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草原上时,我们怀着满满的不舍,踏上了从呼伦贝尔市返回长春的归程。回顾此次旅程,我们仅仅花费了 1050 元,其中还包括 200 元的自费项目。然而,这一路上所收获的快乐、感动与美好,却远远超出了金钱的衡量。每一处风景、每一次体验、每一张笑脸,都如同珍贵的宝石,串联成了我们心中最完美的画卷。这段旅程,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是蒙古族同胞热情的款待,是我们心灵与草原的一次深度交融。即便时光流转,这段美好的回忆,也将永远在我的生命中熠熠生辉,成为我心中最柔软、最温暖的角落。
【作者简介】刘连成,网名苍山一树;退休公务员,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桑榆文学社副社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喜欢文学,多篇文学作品在省市报刊及全国网络平台发布。其主要作品:自传《哈拉巴山一棵草》;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沸腾的黑土地》《四平市农业合作化史》;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吉林·双辽农场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