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板铜琶唱大风——马学林《赞中国著名军旅艺术家张保和作品中国好人颂》组诗赏析
撰文/赵建仁
一一《中国葡萄酒》杂志社
驻宁夏首席记者
2025年4月2日
军旅艺术家张保和以快板MTV《中国好人颂》开创主旋律艺术新境界的创作历程,在诗人马学林的笔下获得了诗性的升华。十首同名诗词如十面战鼓,以不同的韵律节奏,构建起一座气势恢宏的艺术丰碑。这组作品不仅是对张保和艺术成就的礼赞,更是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深度思考,其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的精妙建构。
一、意象系统的淬炼与熔铸
1.马学林深谙传统诗词意象经营之道,在十首作品中构建起多层次的意象体系。"铁板"意象贯穿始终,首篇"铁板鸣金正气歌"到末篇"金星声透铁花流",这个金属质感的意象既暗合快板艺术的表演形式,又隐喻军旅艺术家的铮铮铁骨。诗人在《七律·下平五歌》中,"快鞭劈雾惊雷落,纤笔雕龙晓月河"的意象组合,以霹雳惊雷喻艺术震撼力,以雕龙纤笔状创作匠心,形成刚柔并济的美学张力。
2."昆仑雪"的意象群构成另一条精神脉络。《鹧鸪天》中"昆仑雪淬玉声娇"的淬炼意象,与《天仙子》"昆仑雪淬玉声仙"的超逸意象交相辉映。诗人将艺术家的创作过程比作昆仑积雪的淬火锻造,既暗含军旅艺术家的坚韧品格,又暗喻作品经过千锤百炼后的纯净质地。这种意象经营在《山花子》中达到高潮:"竹板欢声震玉珂,昆仑雪淬剑锋多",将民间艺术的欢快节奏与军人气质的冷峻锋芒完美融合。
3.自然意象的铺陈更显磅礴气象。"万壑松涛和颂诗"的雄浑,"三春澍雨润新禾"的温润,"月涌大江眸"的辽阔,构建起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审美空间。特别是《翻香令》中"雪峰万仞铸春秋"的时空转换,将艺术创作提升到铸就历史的高度,展现出诗人驾驭意象的非凡功力。
二、形式创新的突围与超越
1.十首诗词涵盖七律、五律、七绝及四支词牌,构成完整的艺术方阵。这种多体并用的创作实践,本身就是对张保和"土洋结合"艺术理念的诗意呼应。在《七律·下平八庚》中,"土洋共展新篇美,点面光辉硕果明"的工整对仗,既点题又示范了传统格律的现代转化。五律《下平七阳》"淬火声尤烈,回锋意自彰"的炼字功夫,将快板艺术的节奏感转化为诗句的内在韵律。
2.词牌选择尤见匠心。《鹧鸪天》的流丽与军旅题材形成反差美,"星火炽,德风雕"的三字对句,如快板击节般清脆利落。《天仙子》采用韦庄体,短促句式营造出金戈铁马的紧迫感,"快鞭劈雾暖心田"的转承,恰似MTV镜头语言的蒙太奇切换。《山花子》结句"三十载霜凝曲魄,壮山河",以时间跨度丈量艺术生命,与李璟原作的苍凉感形成时空对话。
3.平水韵与词林正韵的严格遵循,彰显诗人守护传统的文化自觉。但守正不泥古,《翻香令》末句"天地气云稠"突破常规语法,以通感手法表现艺术感染力的弥漫,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创作,正是对张保和艺术突围精神的绝佳诠释。
三、精神谱系的构建与传承
1.组诗构建起三重精神维度:在历史纵轴上,"淬火戎毫塑玉姿"勾连起曲艺传统与当代创新;在现实横截面上,"九域同吟击壤波"展现艺术传播的广度;在未来向度中,"春霖润物发新苗"寄托文化传承的期许。这种三维立体的精神谱系,使组诗超越了一般应制之作的局限。
2.《五律·下平一先》"清音凝璧月,浩气贯云天"的空间拓展,将艺术作品的精神力量推向宇宙维度。《七绝·下平八庚》"松涛卷地传星火"的意象,暗合朱光斗所言"小节目大传播"的艺术规律,以自然之力喻文化传播之效。而《七律·上平四支》"昆仑雪地清音在",则将艺术生命力置于永恒的自然时空中考量。
3.诗人对"军魂"意象的反复吟咏,构成组诗的精神内核。《鹧鸪天》"军魂谱就清廉曲"与《七律·下平五歌》"军魂铸就清商谱"的变奏,将军人品格升华为文化基因。这种将政治主题艺术化的努力,与张保和的创作理念形成跨时空共鸣,印证了"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的深刻命题。
结语:这组诗词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它揭示了主旋律文艺创作的密码:在淬炼传统中开新境,在扎根生活中铸精魂,在形式创新中传薪火。马学林以诗词为刻刀,将张保和的艺术实践镌刻成永恒的文艺丰碑,这既是对"中国好人"精神的礼赞,更是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的诗意回答。当"铁板铿然正气骄"的韵律穿越时空,我们听见的不仅是艺术家的心跳,更是一个民族精神崛起的黄钟大吕。
作者:赵建仁,宁夏大学毕业,《中国葡萄酒杂志社》驻宁夏首席记者;《中国记录》通讯社副社长兼《中国记录》增主编;香港国际商会联合体副主席兼宁夏代表处主任;宁夏社会活动家,策划家。
2025年4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