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墙术
文/舟自横渡
穿墙术流行的地方
人们热衷于建墙
高的低的厚的薄的
无形的有形的
砖砌的泥糊的
无论固若金汤还是岌岌可危
无论走火入魔还是渐入佳境
穿墙的秘笈人手一本
从高到低
或者从低到高
每个人都在苦练
每个人都妄想
穿过苦练的人墙
而墙外
复有苦练的人墙
在苦练……
吴仲友读诗:
囚徒在困境中狂欢
《穿墙术》通过荒诞的群体行为图景,构建了一个关于自由与禁锢的现代性寓言。全诗以"墙"为核心意象展开了囚徒在困境中的狂欢。
"建墙"与"穿墙"构成闭环系统:人们狂热建造物理之墙(砖砌泥糊)与精神之墙(无形有形),却又集体沉迷突破这些自设的屏障。这种互为因果的荒诞,暗示现代人既是空间囚徒又是狱卒的双重身份——如同诗中"苦练的人墙"既是被穿越的客体,又是制造新墙的主体,在建造与突破的永恒循环中陷入生存困境。
"秘笈人手一本"将超越性技艺降维为标准操作手册,人人都可以找出适合自己的套路揭示工具理性对精神自由的吞噬。当"穿墙术"成为可复制的技术程序,其本应具备的解放意义被异化为新的规训:群体在程式化训练中陷入"走火入魔/渐入佳境"的虚假二元,用技术崇拜取代真正的越界思考,最终使突破性行为沦为体制内的惯性表演。
诗歌结尾的嵌套结构极具张力:"墙外复有苦练的人墙"形成无限递归的镜廊效应。每个穿越者自以为抵达的自由疆域,不过是他人正在穿越的牢笼。这种层层嵌套的困境,既可视作对现代社会中"逃离-陷入"生存模式的隐喻,也暴露出群体性认知的盲区——人们沉溺于突破的幻觉,却从未质疑"墙"本身作为权力符号的建构本质。
全诗语言如精密运转的齿轮系统,用"无论...还是..."的排比句式制造机械重复的窒息感,"苦练"一词的六次重复形成咒语般的催眠节奏。这种语言策略与诗歌主题形成镜像:当词语在惯性中丧失所指,恰似群体在训练中遗忘初衷,共同演绎着西西弗斯式的荒诞剧。
作为当代寓言的样本,此诗不提供答案,却以寒光凛冽的意象剖开存在真相:真正的穿墙术或许不在于苦练秘籍,而在于停止建造高墙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