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艾香凝日月 十七代匠心续春秋》
文 :刘永新
走进吕氏艾香工坊的大门,室内布置别具一格,一缕青烟在丁达尔光中仿佛己勾勒出明代的轮廓。艾香香飘着大明王朝和嘉靖年间的往事,石臼里沉睡的蕲艾碎屑仍带着李时珍采药时的晨露。第十七代守香人吕志斌立于"香乘天地"匾额之下,一袭素衫仿佛从《香谱》古籍中走出的合香师,掌心纹路里蜿蜒着五百年制香世家的春秋。
【香篆】
在宁静沁凉的炮制坊内,吕志斌执起梨木唧筒的姿势,恰似先祖在《遵生八笺》中留下的制香图谱。香泥在陶钵中经历着"春醒三蒸"的古法炮制,当唧筒轻压,玄色香条如墨龙入水,在空中划出"香篆"的禅意弧线。从我眼里看到这位非遗传承人的指节泛着琥珀色光泽——那是三十年揉搓香泥沉淀的岁月浆。"《吕氏香谱》云'香贵其气,气贵其真',他仍守着霜降采艾、九转窨藏的祖训。"他的声音混着捣香杵的闷响,在氤氲的蕲艾烟气中忽远忽近。
【合香】
三楼的古法晒香场宛如展开的《清明上河图》卷轴,吕志斌轻抚清代传下的竹制香筛,细述着"君臣佐使"的合香之道:"春取兰芷夏收菊,秋藏桂子冬蓄柏,四时之气凝于一炷。"当他演示"隔火熏香"时,云母片上的香丸在银叶下渐次舒展,他用传统手工摇滚制香工序含笑以香帚轻扫:"这可是正德年间配方的龙脑冰片,沾衣百日留香。"
【传薪】
在存放着明代香模的樟木柜前,吕志斌的眼神忽然郑重如奉香祭祖。"你看这'宣德炉'纹样的香印,当年需用七分沉水、三分栈香配伍。"他发明的全自动揉香机与传统工具并置,恰似时光的太极图。"古法讲究'择香、配伍、炮制、窨藏'四艺九工,现代工艺则要让千年香脉搏动新时代的心跳。"
午阳漫过百年晒香场的青砖时,线香阵列如待阅的时光卫队。吕志斌手持竹片校准香体曲度,艾绒在竹帘上铺陈出流动的金色长河。他独创的"阴阳合香法"正于此处显影:机械臂以毫米级精度植入沉香木骨,老匠人随后以麂皮包裹九揉九醒。当数控恒温窖藏室的蓝光映在嘉靖年间的陶瓮上,千年香道在数字脉搏中获得了新生。
【承脉】
"香之为道,在养不在熏。"吕志斌揭开祖传的紫檀香药匣,七十二格珍材在琉璃光中流转生辉。他取龙涎香与人工采集的崖柏花粉配伍,古法铜秤的刻度与现代光谱仪数据在案头交叠成趣。实验室里,气相色谱仪正解析着《香乘》记载的"南朝遗梦香",年轻学徒们将数据录入云端香谱时,窗外正飘来新采蕲艾的苦香。
午色浸染工坊之际,吕志斌点燃特制的"午未安神香"。青烟掠过《香火永续》匾额,在全息投影的《吕氏香脉谱系图》间化作金色游龙。香灰落在宣纸上的轨迹,恰与墙垣明代先祖画像的衣纹暗合。"你听——"他轻叩数控窖藏系统的触摸屏,地下八米处传来宋代龙窑余温般的嗡鸣,"这是新窨藏的'太虚引',用的是原生态育种的艾草。"
当我步入工坊每处,屋里的艾烟正书写着第六个百年的开篇。机械臂与传统香杵合奏着时空交响,基因测序仪在《本草纲目》残页旁闪烁幽蓝荧光。吕志斌立于古今交汇处,将"当年先祖用日晷测定采香时辰,如今我们在云数据库为每缕艾烟镌刻时空密码。"
古银杏的阴影漫过东壁《香道六合图》时,一缕倔强的艾烟穿透AR香氛模拟器的光幕,沿着永乐年间香案的老木纹蜿蜒攀升。在这虚实交织的时空里,五千年的草木精魂正以纳米级的香氛分子形态,叩响属于未来的门环。
2025.4.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