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时期那些事
作者/盛百珍
诵读/渺邈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回首六七十年代的农村生产队,那段劳动的历史依然历历在目。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充满怀旧情感的年代。 是一群普通农民用勤劳、汗水和智慧编织起的时代篇章的年代。
在那个年代,生产队是农村社会的细胞,是人们共同生活、共同劳动的家园。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在田野上,劳动的社员们扛着锄头或拿着镰刀早早地来到田间地头,挥洒着汗水,为了农业丰收而不懈奋斗着。
这段历史不仅仅是劳动,更是一种奋斗的精神象征。那时的农民们,饱含信仰,坚信劳动的力量可以改变命运,用最朴实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传奇。困难并未让人们丧失信心,相反,它磨炼了人们的意志,让人们更加坚定地前进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
诵读/品味岁月
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由此可见春季的重要性,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时候,春节刚过,生产队就忙于抓备耕生产,社员们就投入紧张火热的备耕春耕生产中去。
送粪,就是把头年积造的农家肥用尖镐刨,然后装上马车,一车一车送到地里,十米左右一堆,待化后扬到地上,改良土壤,增加地力。
其次,就是打绳子,挑选良种,播种前种子的发芽试验,看出芽率能占百分之多少,真正做到一次播种保全苗。
惊蛰节气刚过就陆续开始播种小麦,大麦,那个年代我们大队的二河滩地有1500余亩地种小麦,下茬种大豆,俗话说,麦抢冰凌不收也成。春分时节就开始顶浆做垄。
在那个年代做垄就是用拉扒架子上面放着铁犁杖到地里,然后套上马,牛,开始作垄,垄距一般1.7尺到1.8尺右,一副犁杖一天也就作垄三四亩地,一个生产队一般去了小麦面积的还剩二百多亩地,五六副犁杖做垄不超十天就完成,扶犁的社员必备扶犁经验,要求垄距要保证,要直,做完垄后马上用毛驴或老牛拉着木头磙子进行压地,进行保墒,
在四月十八号前后(也就是谷雨前)开始播种玉米,玉米播种期五六天,最迟在二十五号也播种完,然后开始播种高粮,大豆,杂粮,青麻,在播种方法上,玉米用人工刨垵子,一人施底肥,一人点种子,然后覆盖薄土,播种高粮,犁杖后面装上点葫芦播种,一亩地下种量比较均匀,最后有人扶收子盖土,到了一九七二年前后各生产队陆续买了手扶拖拉机,在春播期间一次可播两条垄,而且种子,化肥,覆土均不用人工,提高了效率,缩短了播种期,播种后随即用木头磙子压两遍,以保苗全苗壮。
二.田间管理
作者/盛百珍
诵读/安然
备耕春耕生产后,就是进入田间管理的重要环节,首先,小苗刚生长出四五个叶片时就开始铲趟头遍地,全是靠人工劳动,农作物必须做到铲趟三遍地,在三遍地前还要追一次化肥,碳酸氢铵,用人工刨垵后把化肥放在里面再覆盖一层薄土。
高粮,玉米定苗一般在五月节前后定完,定苗时完全是人工,男社员用大锄头,妇女用小薅锄,先去掉围脖草,定苗也是技术活,不能伤苗,去弱留壮,去歪留正,株距在一尺五,一亩地要保苗在3100株左右,不小心伤苗队长发现要扣分,队长很有原则性,所以田间管理也是农生产丰收丰收一个重要环节。
其次就是防虫灭虫,高粮的蚜虫,玉米的螟虫,黏虫,小麦的麦蛛虫等全靠人工防治,有的人拿喷粉器,女社员拿布纱袋装满药按垄敲洒。喷洒的主要是敌百虫,1059等农药,味大,天热易重毒,在喷雾时可谓是全副武装,大豆生在期容易生长,黄藤子,影响大豆生长,拿黄藤子是必须认真,一人一条垄,手拎筐,一经发现必须彻底拿掉,否则就是断了也很容易再生,缠住大豆秧。
庄稼在生长期的管理非常完美重要,有句彦言说三分种,七分管,所以根据不同的作物品种有着不同的管理办法,在这个季节里社员的劳动强度大,非常完美辛苦,但社员们劳动热情高涨,早出晚归
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正在好干活,太阳往下缩,赶快搓根绳,套住上托。其干劲何等的高涨。
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夏秋季节,抗旱防汛救灾工作就迫在眉睫‘。
年初就企盼一年的风调雨顺,夺取全年的丰产丰收,可有的年份就事与愿违,有的年头,种子刚播完就被五六级的春风包的一干二净,无奈只能毁种,有的年头旱,秧苗枯死,只好补栽,有的年头河滩地涝的颗粒不收。
在1972年春夏之交之季发生大旱,各个小队都掀起抗旱高潮,机,马,人全上阵,起早贪黑,人担水,车用灌拉水,地下井抽水进行抗旱,发扬人定胜天的精神,本着一碗水也要救活一颗秧苗的决心,动员社会一切力量进行抗旱。就在干旱到了最关键的时候,龙江颂电影在我们公社上映,龙江风格鼓舞人心,不知是天公作美,还是龙江风格感天,当晚就下了一场透雨,解决了旱情。真是久旱逢甘霖,百姓笑语浓。
在做好抗旱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防洪排涝工作,我们大队七个生产小队有三分之二的土地都是河滩地,所以防汛工作尤为重要,首先是组织落到实处,抢险队,预备队的名单上墙并逐一落实,其次就是物资落实,大锤,铁线,木桩,铁锅,风灯等全部到位。预备土拉到堤顶,一般十五米左右就要放一堆长五米,宽一米,高半米的土堆,也称为土牛子。做到水不来先叠坝,有备无患。
在七十年代,连续几年洪水泛滥。洪水到国堤多半坝,社员们开始了紧张有序的防讯工作,提前做好灌鼠洞,打迎水的工作,水到后昼夜兼程,溜坝,排查管涌等隐患,干群携手连续作战,保大家,忘小家,好的典型不断涌献。党员干部带领社员战斗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的精神值得永远传颂。
中秋时节,大田作物开始陆续收割,真是稻谷飘香,处处是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先收玉米,割倒后凉几天,堆成小铺子,然后开始掰玉米,装车后运到生产队的场院,晚上夜战统一把玉米装入站子。
收割高粮后凉三四天,然后二十梱挫在一起便于通风,洒干后开始掐高粮,五梱高粮为一个高粮头。随之大豆也收割入场,谷子,杂粮等干后开始用石头磙子碾压,也称之为打场,后来玉米由开始用玉米穿子搓,变为玉米脱粒机了,提高了效率。
粮食入场后,为了做到颗粒归仓并安排适当人员进行检收。
在秋收的同时做到秋收与农田基本建设同时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主要是清,挖干,支,斗,农由沟,真正达到沟沟相通,渠渠相连的标准要求,农沟一般50.04米相隔,主要便于机械化耕种。平整土地,清农沟主要是为第二年的排涝做好准备,农田基本建设的工地上红旗招展,热火朝天。
脱谷后,生产队本着先国家后个人的精神,选好粮,水分低的高粮,玉米,大豆优先送交给国家提前完成征收任务。可称是比贡献,卖余粮年年超指标。
那个年代秋收和农田基本建设的火红场面仍时时在脑海里浮现。
五.冬闲变忙
作者/盛百珍
诵读/君子兰
时进冬天,寒风瑟瑟,可生产队的活计依然安排的满满登登。改变了猫冬围火盆的旧习惯。冬闲变冬忙。学习大寨人改天换地的精神,打黑土,改良土壤,就是把坑塘的冰掀开,把底下的淤泥土挖出来,车推人抬,送到地里五六米一堆开春后扬开,增加地力。
还有一部分人大搞副业生产,编槐条筐,编炕席,扎条帚,产品销往盘锦等地农村,增加了集体收入。有时晚上还要召开全体社员大会,总结过去一年的生产经验教训。制定新一年的生产计划和各项指标的落实,每块地种什么,怎么倒茬,并制定措施。
另外每个小队还自编自演文艺节目,小型多样《我是公社八大员》《社员都是向阳花》《劳工叹》等,活跃了社员的文化生活,深受百姓的喜欢。
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尽管后来生产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解体,但它所承载的那段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的历史记忆,至今还深深印刻在曾经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心中。
诵读/开心果
六七十年代除了抓农副业生产外,更主要的是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抓社员思想政治工作;对社员进行爱党,爱国,爱集体的思想教育工作。生产队有指导员,生产队长,副业队长,各有分工。指导员抓生产队全面工作,包括社员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传达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学习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
忠字舞,是那时的一种集体舞蹈,流行时间约在1966-1968年间。生产队每天晚上都要组织社员跳忠舞,忠字舞舞蹈动作粗放、简单、夸张,大多采取象形表意、图解化的表现手法。跳舞时手里通常以《毛主席语录》(红宝书)或红绸巾作为道具。较为典型的歌曲是《大海航行靠舵手》《敬爱的毛主席》《在北京的金山上》《满怀豪情迎九大》、毛泽东语录等歌曲为伴唱,活跃了当时的文化生活,百姓喜闻乐见。
生产队晚上经常召开会议,由参加"三支两军"的解放军主持,群众称为军宣队,每个生产队一名,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午饭到生产队社员家吃派饭,每顿饭一般三两粮票四角钱,都是家常饭。
另外还有下放劳动的五七大军,到各生产队劳动锻炼,自己做饭,一个生产队一般两名。
我们大队军宣队成员是吉林某部队的,其中有一名战士叫王同国同我关系不错,回部队后我们还通过几次信,部队首长发现后以为我的名字是女性,部队特安排人员找我核实,最后解除了误解。
那时春节除夕之夜生产队还要组织全体社员集中到生产队开会,进行忆苦思甜教育,然后吃忆苦饭。愁恨旧社会,更加热爱新社会,更加热爱伟大的党。
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小伙子,小姑娘现在都白发苍苍了,转为跳广场舞了……
2025.3.18

【中国长江文学社】有声文学平台组织机构及投稿须知:
主任兼总编:宋梅
副主任:战文山、王楼、李振和、方向斌、于德宽、蜀人布衣
秘书长:发现未来
副秘书长:大庆、品味岁月、田心
主播部长:渺邈(合诵、晚会组织)、大庆(审音)看海(宣传)、福音(接龙)、祥云(作品发放)
副部长:英利、安然、大兵、绿萝
编辑部主任:宋梅
宣传部部长:天娇
宣传部副长:治新、春凤、开心果、君子兰
【中国长江文学社】有声文学平台审音、作品发放、接龙团队:
总值班长:大庆
周一:田心、春凤
周二:祥云、英利
周三:品味岁月、天娇
周四:大庆、开心果
周五:渺邈、看海.
周六:大兵、君子兰
周日:福音、绿萝
群公告管理员:战文山、渺邈、祥云、田心、福音、大兵、于德宽
平台编辑:宋梅、福音、渺邈、天娇、祥云、英利、安然、看海
晚会主持词:发现未来
晚会图片制作:宋梅、渺邈
晚会链接制作:宋梅、渺邈
【平台驻会诗人】
战文山、王学志、李振和、乔新华、方向斌、老教师、乡音、赵淑梅、南子苏、北方三月、春江花月夜、春意盎然、吕亚军、魏德崙、曹应喜、王鑫、东方、朱俊、周小军、宋宜金、褚向平 、微尘平凡、菟丝子、牛银仙、福香 、沉浮天地 、盛百珍 、李静,李绵玉 、朱俊、王道成、罗中兴、草原风、陈铠、邢志坚、徐志忠、平凡、郭颖、杨秀杰、仲人、忠阳康妮 、夏春宁、邴文侠、莫先生、月儿、燚燚、梅园庄主、夏长青、萧海玉、林海、蓝天风、快乐一生、马香兰、杨静、汪汉云、高山流水、远方的鹰、姜光成、韩金阁、张华应、卢进国、邢慧广、李开英、吴乐平、朱可智、刘杰、张吉群、蜀人布衣、宋宜金、陈世良(排名不分先后,一年不投搞者移出)
【驻会主播】
大庆、福音、祥云、发现未来、绿萝、缈邈、田心、影儿、安然、开心果、行板如歌、君子兰、英利、看海、天娇、虹、春凤、品味岁月、聆玲、鹰歌、傲雪红梅、一冰、冬日艳阳、大兵、茵茵、治新、海浪、醉清风、木头、富贵竹、若水、梅子、凤飞 箫鸣、馨睿、老革命、缘来是你、月儿、蓝蓝、书涵、 金南、周圣凯、心里的鱼、芳草、靳伊丽
【中国长江文学社】有声文学平台
投稿格式:
☀️题目(原创)
✍姓名(省份)
投稿须知:
1.投本平台的作品请标注好作品原创;
2.作品投给本平台要等平台推送完方可另投平台;
3.作品编辑完后作家要积极点赞留言分享;
4.同一首诗歌不能在平台反复投稿,一经发现,永不录用;
5.本平台长期征集现代、古风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6.投稿时,请注明文体类别,如诗歌,散文等,并标注是否原创首发。切勿剽窃他人作品,文责自负。
7.投稿时作品+简介+照片,一起发送至总编微信。(古风作品需3——5首)有自己单独的版面制作,三日内可发布。
8.投稿前,请自行校对好文稿,有助于作品的编辑制作。
9.本平台推送的作品,请作者自行转发到朋友圈。
10.发布于【中国长江文学社】有声文学平台的作品,无固定稿酬,稿酬以打赏为主,稿酬分配比例超过20元时,作者百分之三十五,编者百分之三十五,主播百分之三十,打赏不足20元不予返还,多人合集不发放打赏稿费。
11.投稿者的投稿行为即视同意该方案,投稿者请务必关注本平台,作品发出一个星期之内结算稿酬。
12.作品如有打赏,平台会按分成算好以红包的形式发给作者和主播。
2025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