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故武德将军韦公碣铭》
解读
张清华
在筹备《悉说洛宁》(86) “韦仪的传奇人生”这一内容时,我参考了部分网络资料,将韦仪描述为抗金名将。然而,该内容在抖音平台推送时未能通过审核。为此,我重新研读了民国六年《洛宁县志》所收录的《金故武德将军韦公碣铭》全文。
这块碑由韦仪之子韦朴所立,碑文出自当时的进士焦郁之手,作为研究韦仪生平的唯一实物资料,其价值不言而喻。我对碑文进行了仔细的断句、注释、翻译与深度剖析,现将结果公之于众,期望能为韦氏后人读懂这份珍贵碑文略尽绵薄之力,也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添砖加瓦。
一、原文抄录
金故武德将军韦公碣铭
(进士 焦郁 阜昌)
故武德将军姓韦氏讳仪其先世韦贤仕汉为丞相公其苗裔也世歷弗稽至郧公仕五代周有功故号封郧迄于宋祖曰秀徙居京兆盩厔县父德赠敦武郎母孙氏赠封孺人后经兵乱基业残毁逖居闢土稍复事业有子二长曰俊次曰仪才皆克类仪尤亲炙主管博通武经时天下骚乱郡雄啸聚公一日谓兄曰吾等不幸生于乱世羞与编氓为伍苟励志靖乱功名可图兄壮其言而善之遂投本郡广锐军适招求锐士公以骁骑应选得从范总领麾下披坚执锐搴旗斩将累世奇功录充曲统制麾下凡所招募士卒专命训练用致果毅率堪御侮天会五年夏四月公率众至虢州贼阎路子引兵与公战一鼓献馘遂定虢州范公表为保仪郎冬十有二月贼众再犯虢公受命提兵掩杀始转忠翊郎天会六年随统制耿嗣宗復卢氏县进拔嵩州解围陕州府暨宜阳诸叛贼杨伟口首泉润什驱民数千口转武公郎阖门宣赞舍人肇任虢州兵马都监次任河南孟汝唐州兵马使,下五军提辖公因遊历宜阳永宁两县爱山明水秀,物华人熙用自己积貯之赀置膏田一千余顷至废齐阜昌三年正月公率众奏允差充虢州兵马督监视事日久於坊廊置地一区安定县买田四顷阜昌八年,权大总管府差充环州兵马督监未赴任寻改授诸路兵马大总管府应右军统领至皇统八年公因老归政为武节大夫寻换德武将军骁骑尉卒于正隆元年十二月五日享寿六十有四公先娶原州王氏长一女,适朱氏后娶虢州王氏无所出仍娶邓州杨氏诞男朴寻娶赵氏封安人无所出男朴孝行纯笃庐于墓侧,寝苫枕块哀思哭痛服竟适追前志从征皆有破敌之功莅事则有灭私之道天性俭素动而有礼一方蒙休实终赖之于是思亲涕泪斩山立垣穴石为棺树碑镌誌大定丙午工告成功九月三十日卜葬永宁太平乡金门山之阴仍勒铭以垂不朽铭曰昔应胜口超然不群英资天赋卓冠三军倾心效用呼兵集云训练既熟忧戚能分进取虢州出遘渠魁捻矢张弧扬音迅雷㐫无不诛围无不开鹤唳风声披靡驚骇功成守官不受贿赂莅政勤劬资身俭素病臻告俎永昭美故镌铭开碑庶识君墓
金大定二十六年立石
二、断句
金①故武德将军韦公碣铭
进士 焦郁 阜昌②
故武德将军姓韦氏,讳仪。其先世韦贤,仕汉为丞相,公其苗裔③也。世歷弗稽④,至郧公,仕五代周,有功⑤,故号封郧。迄于宋,祖曰秀,徙居京兆盩厔县。父德,赠敦武郎;母孙氏,赠封孺人。后经兵乱,基业残毁,逖居闢土,稍复事业。有子二,长曰俊,次曰仪,才皆克类。仪尤亲炙主管,博通武经。时天下骚乱,郡雄啸聚。公一日谓兄曰:“吾等不幸,生于乱世,羞与编氓为伍,苟励志靖乱,功名可图。”兄壮其言而善之,遂投本郡广锐军。适招求锐士,公以骁骑应选,得从范总领麾下。披坚执锐⑥,搴旗斩将⑦,累世奇功,录充曲统制麾下。凡所招募士卒,专命训练,用致果毅,率堪御侮。
天会五年⑧夏四月,公率众至虢州,贼阎路子引兵与公战,一鼓献馘⑨,遂定虢州⑩。范公表为保仪郎。冬十有二月,贼众再犯虢,公受命提兵掩杀,始转忠翊郎。天会六年,随统制耿嗣宗復卢氏县,进拔嵩州,解围陕州府暨宜阳诸叛贼,杨伟、口首泉润什驱民数千口⑪。转武公郎,阖门宣赞舍人。肇任虢州兵马都监,次任河南孟、汝、唐州兵马使,下五军提辖。公因遊历宜阳永宁两县,爱山明水秀,物华人熙,用自己积貯之赀,置膏田一千余顷。
至废齐阜昌三年⑫正月,公率众奏允,差充虢州兵马督监,视事日久,於坊廊置地一区,安定县买田四顷。阜昌八年,权大总管府,差充环州兵马督监,未赴任,寻改授诸路兵马大总管府应右军统领。至皇统八年⑬,公因老归政,为武节大夫,寻换德武⑭将军,骁骑尉。卒于正隆元年⑮十二月五日,享寿六十有四。
公先娶原州王氏,长一女,适朱氏。后娶虢州王氏,无所出。仍娶邓州杨氏,诞男朴。寻娶赵氏,封安人,无所出。男朴孝行纯笃,庐于墓侧⑯,寝苫枕块⑰,哀思哭痛。服竟,适追前志,从征皆有破敌之功,莅事则有灭私之道。天性俭素,动而有礼,一方蒙休⑱,实终赖之。于是思亲涕泪,斩山立垣,穴石为棺,树碑镌誌。大定丙午,工告成功。 九月三十日,卜葬永宁太平乡金门山之阴。仍勒铭⑲以垂不朽。
铭曰:昔应胜口,超然不群。英资天赋,卓冠三军。倾心效用,呼兵集云。训练既熟,忧戚能分。进取虢州,出遘渠魁⑳。捻矢张弧,扬音迅雷。㐫无不诛,围无不开。鹤唳风声,披靡驚骇。功成守官,不受贿赂。莅政勤劬,资身俭素。病臻告俎,永昭美故。镌铭开碑,庶识君墓。
金大定二十六年立石
三、注释
①金:中国历史上一个少数民族掌权的王朝。完颜阿骨打建立,兴起于东北,它灭了北宋王朝,最后它被蒙古消灭。
②进士焦郁阜昌:焦郁是伪齐阜昌年间的进士,是此碑铭的撰文者。伪齐是金在北宋灭亡后扶植刘豫建立的傀儡政权,年号“阜昌”。
③苗裔:后代子孙。
④弗稽:无从查考。
⑤至郧公,仕五代周:郧公,即韦孝宽,在前五代时期的后周为官,立有大功,被封为郧国公。
⑥披坚执锐:穿上坚固的铠甲,拿起锐利的武器,指投身战斗。
⑦搴旗斩将:拔取敌旗,斩杀敌将,形容勇猛善战。
⑧天会五年:天会,金太祖的年号,即公元1127年。
⑨献馘(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敌人的左耳以计数献功。
⑩虢(guó)州: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辖境有所变化。在唐朝时,虢州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市),大致范围包括今河南西部的灵宝市、卢氏县、洛宁县等地。随着历史变迁,其地域大致对应现在河南省三门峡市的部分地区。
⑪杨伟、口首泉润什驱民数千口:“口”字考:原碑此处可能因拓本模糊或刻工疏漏导致缺字,结合上下文推测为“首”字重复符号“〃”,即“杨伟、首泉润什驱民数千口”。
“首泉润”释读:或为“酋泉润”,指叛军头目泉润,“酋”讹写为“首”;“什”为“等”之意,即“泉润等人”。 句意重组:“解围陕州府暨宜阳诸叛贼,杨伟、酋泉润等驱民数千口。”
⑫阜昌三年:伪齐阜昌三年是公元1132年。“阜昌”是伪齐政权刘豫的年号,伪齐是金在北宋灭亡后扶植的傀儡政权。1130年,刘豫被金册封为皇帝,国号“齐”,年号“阜昌” ,1137年被金废除。
⑬皇统八年:即公元1148年,皇统是金熙宗完颜亶的年号。
⑭正隆元年:即公元1156年。正隆是金海陵王完颜亮的年号。
⑮德武:因碑铭题目是“金故武德将军韦公碣铭”,疑此处应该是“武德",原文是否把位置弄反了。
⑯庐于墓侧:在坟墓旁边搭建草庐居住守孝。
⑰寝苫枕块:睡在草荐上,头枕着土块,是古时宗法所规定的居父母丧的礼节。
⑱蒙休:得到好处。
⑲勒铭:刻写铭文。
⑳出遘渠魁:遘,遇到。渠魁,封建社会中,指敌人方面的领导人。
四、译文
已故的武德将军,姓韦,名仪。他的祖先韦贤,在汉朝担任丞相,韦公是他的后代。家族世系无从查考,到了郧公韦孝宽,在五代时期的后周为官,立下战功,所以被封号为郧国公。到了宋朝,他的祖父叫韦秀,迁居到京兆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他的父亲韦德,被追赠为敦武郎;母亲孙氏,被追赠封孺人。
后来经历战乱,家业毁坏,辗转到别处开辟土地,才渐渐恢复家业。韦德有两个儿子,长子叫韦俊,次子叫韦仪,两人都很有才能。韦仪尤其得到主管的赏识,精通军事经典。当时天下大乱,各郡豪强纷纷聚集。
韦公一天对兄长说:“我们不幸生在乱世,耻于与普通百姓为伍,如果励志平定战乱,功名是可以谋取的。”兄长认为他的话很有气魄并赞同,于是,韦公投身本郡的广锐军。正好军队招募勇士,韦公凭借骁勇的骑术被选中,得以跟随范总领麾下。他身披铠甲,手持兵器,拔旗斩将,屡立奇功,被录入曲统制麾下。凡是他招募的士兵,都由他专门训练,因此,士兵果敢坚毅,都能抵御外敌。
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夏天四月,韦公率领众人到虢州(今三门峡),贼寇阎路子带兵与韦公交战,韦公一鼓作气杀敌取胜,于是平定了虢州。范公上表推荐他为保仪郎。冬天十二月,贼寇再次进犯虢州,韦公受命带兵追杀,大获全胜,才转为忠翊郎。
天会六年,韦公跟随统制耿嗣宗收复卢氏县,进而攻克嵩州,解了陕州府及宜阳等地叛贼的围困,(同时)解救了被杨伟、泉润等叛贼裹挟的数千民众。韦公因功转任武公郎,并担任阖门宣赞舍人。开始担任虢州兵马都监,接着担任河南孟、汝、唐州兵马使,下五军提辖。韦公因为游历宜阳、永宁两县,喜爱那里山明水秀,物阜民丰,用自己积攒的钱财,购置了肥沃的田地一千多顷。
到了废齐阜昌三年(公元1132年)正月,韦公率领众人奏请获准,被差遣担任虢州兵马督监,任职时间久了,在坊廊购置了一块地,在安定县买了四顷田。
阜昌八年(公元1137年),暂代大总管府职务,被差遣担任环州兵马督监,还没赴任,不久改授为诸路兵马大总管府应右军统领。
到了皇统八年(公元1148年),韦公因为年老辞去官职,担任武节大夫,不久又改任德武将军,骁骑尉。在正隆元年(公元1156年)十二月五日去世,享年六十四岁。
韦公先娶原州王氏,生了一个女儿,嫁给朱氏。后来娶虢州王氏,没有生育。又娶邓州杨氏,生下儿子韦朴。接着娶赵氏,被封为安人,没有生育。儿子韦朴孝顺忠厚,在坟墓旁边搭建草庐居住守孝,睡草席、枕土块,哀伤痛哭。
守孝期满,继承父亲遗志,出征都有破敌的功劳,处理事务秉持公正无私。他天性节俭朴素,行为有礼,一方百姓都蒙受他的恩泽,始终依赖他。于是他思念亲人,泪流满面,开山立墙,凿石为棺,树立石碑刻下墓志。大定丙午年工程完成,九月三十日,安葬在永宁太平乡金门山的北面。还刻下铭文以流传不朽。
铭文说:过去响应征召,超逸出众。天生英才,卓越冠绝三军。全心效力,一呼之下士兵云集。训练成熟,能分担忧愁。进攻虢州,遭遇贼首。拉弓射箭,声如迅雷。敌人无不被诛灭,包围无不被冲破。风声鹤唳,敌人惊慌溃败。功成做官,不接受贿赂。处理政务勤勉,自身生活俭朴。生病去世,美名永传。刻下铭文立碑,希望能让后人知晓您的墓地。
金大定二十六年(公元1187年)立石
五、碑铭价值评析
1.人物传记价值:
这篇碑文是研究韦仪个人生平的重要资料,详细记录了他从出身到建功立业、为官任职、家庭状况以及去世安葬的全过程,为了解当时普通武将的人生轨迹提供了具体案例。通过韦仪的经历,可以窥探到金代的军事制度、官职变迁以及社会动荡时期地方的军事活动等情况 。
2.文学价值:
在文学表达上,语言较为简洁精炼,叙事条理清晰。先交代家族渊源,再叙述其生平事迹,最后以铭文总结赞美,结构完整。铭文中运用了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如“捻矢张弧,扬音迅雷”“鹤唳风声,披靡驚骇 ”等,生动地描绘了韦仪作战时的勇猛和敌人的溃败,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也体现了一定的文学素养。
3.历史文化价值:
反映了金代的政治、军事、社会等多方面的历史信息。文中提及的天会、阜昌、皇统、正隆、大定等年号,有助于了解金代的纪年体系和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官职的设置和变迁,如保仪郎、忠翊郎、武公郎、阖门宣赞舍人 、兵马都监等,展现了金代的官僚制度。同时,对当时战乱局势、地方豪强割据以及百姓生活的描述,为研究金代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素材。
作者简介:张清华,网名晓青,河南洛宁人。洛宁县作家协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有上百篇诗文在《永怀河洛间《洛宁城事》《洛宁文友》《搜狐新闻》《今日头条》《天山诗歌》《建安风》等网络平台发表,2022年12月出版文集《悉说下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