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沟村有传奇
文/刘振云
在雄伟的骆驼山脚下,有一个物产丰富,风景迷人,盛产水果之乡的小山村。叫“跳沟村。”
说起“跳沟村”方圆几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关于“跳沟村”的诞生,很多人不知道它的来历。
在跳沟村,有个叫“陈杖子”的地方,这个地方有一个天然石洞,这就是“跳儿洞”。现距“京沈高铁姚家湾隧道”出口北侧一百米处。里边的面积有一千六百多平米,各处相通;里边有叫小羊圈、牛圈、猪圈天然形成。洞口宽约五米。一九七二年修水库将门阔宽,炸石头时,将门口东侧破坏。但里边多处还完好,还是儿童时代进洞玩儿的样子。里边四通八达,最好玩的一处是“天然的通道”。儿童时藏猫猫,多少个孩子进进出出,不知爬了多少遍。
相传很久以前,里面驻着很多怪物。人们把它称“跳儿”。实际就是土匪。长像似人。身高一米七八左右,满身长毛,力气很大,非常灵巧,窜山,爬树,攀岩无所不能。当时,这里的农户在前五沟居住,人们非常害怕!一到掌灯时分,家家闭户,把门插的结结实实,晚上很少有人出来串门。
跳儿,无恶不作,看见妇女后,将她们抓进洞里,对她们进行强暴。更可恨的事,出洞进村,把附近村民的鸡连窝端了。多次进村,把村民的猪抓进洞里给煮熟吃了,有时还把村民的牛羊抓去吃肉。总之见什么抢什么,坏事做绝了。村民拿它们一点办法也没,都在默默的忍受着。村民们种地,砍柴都不敢单独上山,让村民惊恐万状,恨之入骨。
时光持续到明末清初,李自成扫北时,在李自成部下当兵的三兄弟,胥大炮,胥二炮,胥三炮,是一祖传的铁匠,当时在军队里造炮,练武。相传胥三炮力大无穷,吃斗米斗面,身材魁武。老大老二铁艺高超,聪明过人。他们兄弟三人退役回家,听说跳儿害人的事儿!非常气愤!兄弟三人密议后决定为民除害。决定让胥三炮先去跳洞与跳儿谈判,不让跳儿为害四方百姓。
第二天胥三炮吃过早饭登程,约半个小时功夫来到跳洞,刚到这跳洞洞口,一群跳正在煮肉,守门的跳儿一见来人就往里送信,说有个人来了,不知干什么的;很多跳儿听到信跑了出来。一见面就气势汹汹的问,你来这里干什么,不怕我们杀了你!胥三炮冷冷的回答!就凭你们这些小土匪,我敢来就不怕你们。我是来找我们村丢的牛,是你们偷的吧?我是来要回牛的!给个说法儿吧!
跳儿恶狠狠的说牛是我们偷的!正煮着肉呢!我们就吃了你说怎么办?跳儿说着拿起身上的配刀,扎向锅里煮的一块带着血丝的肉,向胥三炮嘴里扎去,其实胥三炮对土匪早有准备,面对土匪尖刀,亳不危惧,张嘴咬住扎来的尖刀,用牙齿咬住,土匪用力往回抽刀,可是跳儿用尽全力,可纹丝不动,就像生了根一样,长再胥三炮的牙齿上。跳儿又使上十分的力往回拉,就是拉不动。这时胥三炮头一甩刀和跳儿被甩出洞外!滚下山坡,跳儿好半天才爬起来!胥三炮顺势跑出洞外!留下一句狠话,你们这么不讲理!你们等着!转身向山下走去。
胥三炮回到家里,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的向大哥二哥做了详细的汇报。他在回来的路上,路过有个叫上勃梁的地方停留片刻,又向跳洞方向指了指,就回来了。
胥大炮,胥二炮,胥三炮,又请来本村的几个家族的哥们儿,进行周密商议,达成一致意见,决定炸毁跳洞,把跳儿一窝端,为民除害!
可是没有大炮,在李自成部下当兵的哥三个本身是祖传的铁匠,有祖传技术,在李自成部队造枪造炮,兵器。早已成了能工巧匠,他们密秘把村里的十几口废铁锅,收集起来,将它们溶化后,铸成两门炮筒,直径约十五公分,长三米的两门炮筒,又用榆木将炮筒包住,加上六道铁箍以防炮筒爆开,又将炮台做好,支架和轱辘安好,哥几个经十几夜的奋战,终于将两门炮做好!再用硫璜木碳,麻杆,草木灰泡制出硝,经碾子轧成碎面,调拌好晒干,炮药制成,又做了几颗炮弹。
第二天又找来七八个壮汉,经周密分工,作好炮炸跳洞儿的准备。大炮手负责指挥,二炮手三炮负责装炮开炮,那八个人帮忙运炮送药,一切准备工作就续。这天无话。
第三天凌晨五点一行十几人的队伍,抬着两门炮扛着炮药,悄悄的向上勃梁进发,经一小时的行程达到目的地。
他们趁天还没亮作掩护,胥大炮吩咐大家,把两门大炮支起,并装上炮药和铁砂,等待天明。大约过了两刻钟的时间,东方破哓,露出鱼肚白。能看清目标!大炮手一抬右手,命令二炮手,三炮手点火开炮,轰隆轰隆两声巨响,两颗炮弹出堂,两束火线向跳洞飞去,一颗落在跳洞洞口,将洞口炸塌,将洞口封死,另一颗炮弹落西侧的路口,把跳儿的逃跑路线切断,趁浓烟未散之机,二炮手,三炮手又将两门炮迅速装完,又将炮点燃,随着两声巨响,跳洞儿内的石头四处翻飞,将所有的洞炸塌,跳儿全部炸死,被乱石埋在洞里,没有一个逃脱。从那以在也没跳儿踪迹,因此炮炸跳洞的事儿留传至今而闻名, 又因有九条沟 ,起名为跳沟,这就是跳沟村的由来。
作者简介
刘振云,河北承德县人,爱好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