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览古都
晨雾慢慢散去 ,悠悠的渭水上氤氲着一层雾蒙蒙的白纱,似一条洁白的飘带,在钓鱼台公园上空舞动。刚刚从寒冬里走出来的已经流淌了几千年的渭河,目睹了银发冉冉神情自若的姜子牙在此垂钓的身影,见证了一扫六合统一中国的秦始皇的雄姿,更看到了中国第一帝都咸阳在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美好幸福的生活。
东方的天际有了淡淡的鱼肚白,在霞光的簇拥下,太阳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妍。依河而建的公园,大片大片的草坪起起伏伏,像大海上随风涌动的波涛,当春风还没有唤起她绿色的盛装时,依然是一片金灿灿的色彩,如黄色的海岸线,装扮着初春的芳容。
披着金装的草坪上,一顶顶色彩斑斓各式各样的帐篷,像海上星星点点的白矾。帐篷里不时传出歌声、笑声和孩子们的欢叫声,偶然还会飘出烤肉的香味。一顶帐篷,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或家庭野炊,或朋友相聚;或打牌、拼歌,让疲劳的身心找到放松的驿站;抑或蒙头酣睡,吸吮着春天渭水边天然清纯无污染的空气和花草沁人心扉的芳香。
这儿,是孩子们乐园,不远处,沙滩、秋千、蹦蹦床、摇摇椅,还有适合成人运动的篮球、羽毛球场以及空中飞舞的各式各样的风筝、无人机。渭河上,垂钓爱好者执着细细的鱼竿,神情专注地盯着河面上的浮子,耐心地等待着鱼儿上钩。适逢假日,忙碌了一个星期的人们带着孩子,开着小车,骑着电动车、自行车,从四面八方赶来,众多的人流、车流,就像是一处网红打卡地,又像是一个庞大的集市。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这是诗人李白对咸阳的赞美,可见那时咸阳的阳春景色一定是美轮美奂。举目远眺,蓝天白云,春风带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满天的风筝如无数翩翩起舞的彩蝶,悠哉悠哉;一架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尽情翱翔。那么,就让我无尽的思绪随着无人机敏锐的镜头,乘着和煦的春风,俯视并探寻这历史上的千年古都。
漫步在巍峨的风雨廊桥之上,看着脚下滔滔不息的渭水和平静的湖面,脑海中蓦然闪现出几句诗词:“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不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咸阳古渡的遗迹,那一处处残存的木桩,诉说着几千年以来的辉煌与衰落。项羽的一把火,使富丽堂皇的阿房宫毁于一旦,也使他民心丧尽,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如今的廊桥,不仅方便了两岸人民的往来,更是一个旅游观光的首选之地。一到晚上,华灯初放,五颜六色的廊桥犹如一只翩翩欲飞的火凤凰,把它美丽的身姿映照在水面上,投射在星光璀璨的夜空中。人们翘首以待已经开通至咸阳西站的地铁一号线,紧紧地把咸阳与西安结为一体。这里,不仅是咸阳人休闲游玩的地方,也是西安人的旅游之地。
沿廊桥北行,来到桥头,就见到一座高大威严的石像,赫然耸立在统一广场之上,这就是历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他也是咸阳的灵魂和骄傲。说他是“千古一帝”,无可非议。试想,如果不是他统一中国,那现在的中国可能还延续着战国时期甚至更多诸侯国的版图,支离破碎。那年去欧洲旅游,一天就坐车穿过几个国家,那时我想,如果欧洲也有秦始皇这样雄才大略的人物,整个欧洲也会成为一个国家。不仅如此,秦始皇还统一了文字,统一了货币,统一了度量衡等等,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个空前绝后的改革家。站在他高大的雕像前,我轻轻抚摸着他冰凉的身躯,似乎穿越到几千年前的秦国,看到他高举长剑,指挥着赳赳老秦千军万马横扫列国的雄姿,听到他胸腔中滚烫的热血奔涌的声音和无所畏惧的长啸,感受到咸阳作为千年古都的荣耀和自豪感。
沿渭河东行约二三里,一座高大雄伟古香古色的楼宇矗立眼前,几个精美的篆字赫然镶嵌在楼的中间,近前一看,正是远近闻名的“清渭楼”,两边雄踞着一对高大的石狮。清渭楼始建于秦朝,名曰“咸阳楼”。汉唐时名为“秦楼”、“咸阳东楼”。北宋年间,咸阳知县黄孝先重修此楼,更名为“清渭楼”。之后几经战火焚毁,又一再重新修建,浴火丛生,屹立在杨柳依依的渭河岸边。历史上,清渭楼也与黄鹤楼、滕王阁、鹳雀楼、岳阳楼齐名。若论修建时间,恐怕还是最早的吧。清渭楼馆藏甚丰,仅美术作品一万余件。馆内设中国古代、近代、当代书画展览厅,其中有赵少昂等具有代表性的三十多位著名艺术家的个人艺术展厅,是著名书画家作品展览、拍卖、学术交流的研讨中心,是中外收藏家寻宝、展示珍藏的殿堂。(据资料介绍)
距离清渭楼不远的仪风西街,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凤凰台,因该建筑形似凤凰,又因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常在此吹笙引来凤凰而得名。凤凰台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为玄帝庙,后改建为楼台。虽然凤凰台的历史要晚于清渭楼,但陈列文物不少,石碑坊有北周至清的碑碣、石刻17件组。磴道两旁有石栏杆、石漫道,以磴道中间两侧有铁铸八棱八层铁塔为双凤眼。同时,解放战争时期,根据中央领导指示,这里曾设立秘密电台,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很大作用。由刘晓东导演的《凤凰台密电》,就是根据这一题材编写的。历代文人墨客曾在此吟诗作词,写尽玉女吹笙引凤的传说。宋代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有首《凤凰台上忆吹箫》,优美缠绵,其中写到:“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游客读之,莫不动容。
咸阳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太厚重了,城西的细柳营,城北的五陵原。目光再放远一点,马踏匈奴的茂陵,一代女皇的乾陵,盛世唐王的昭陵,无一不书写着历史的辉煌。
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让我们从古都历史的名胜古迹中暂时解脱出来,随着无人机的镜头,看看现在咸阳的发展和美食。
咸阳,作为陕西首屈一指的唯一的三线城市,不仅jdp排在前列,而且地铁、高铁穿城而过,机场近在咫尺,高等学府比比皆是,实令有些省会城市侧目。说到美食,扯面、臊子面、锅盔牙子、羊肉泡、豆腐脑、御面、葫芦鸡、老汉喜等,还有让外地人趋之若鹜的汇通面等美食,使这个新兴的城市充满了人间烟火和活力。
夕阳西下,在落日的余晖中,暮色渐渐地漫过了这座美丽的城市。我缓步来到咸阳桥上,眼前的古城,像浸在渭水中的“秦半两”,春潮拍岸时,泛起的都是周秦汉唐的涟漪。鳞次栉比的楼宇上的霓虹灯亮了,像天上的银河,竟比秦汉时的宫灯还要辉煌。
作者:刘正义,祖籍陕西乾县,退休干部,咸阳市作协会员,秦都作协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