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名篇鉴赏(一〇九)
—— 晏几道《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此首感旧之词,采用词人的视角。起句“醉别西楼醒不记”,说往日醉别西楼,醒后浑然不记。既指昔时某一次醉别,亦泛指所有前欢旧梦。“西楼”,是汴京一处娱乐场所,在小晏词中出现频次很高。如《采桑子》云“西楼月下当时见”,《采桑子》云“犹记西楼著意深”,《采桑子》云“别来长记西楼事”,《鹧鸪天》云“同过西楼此夜寒”,《鹧鸪天》云“西楼酒面垂垂雪”,《清平乐》云“钿箏曾醉西楼”,《木兰花》云“当时垂泪忆西楼”,《西江月》云“西楼把袂人稀”,《满庭芳》云“西楼题叶”,《少年游》云“西楼别后”等皆是。可知“西楼”一地,联系着词人太多的情感记忆。
二、 三句“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化用白居易《花非花》诗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大晏《木兰花》词句“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以“春梦秋云”为喻,抒发聚散离合的无常之感。“春梦”美妙而短暂,“秋云”明净而易逝,多像那些转眼都成过往的西楼旧欢往事。或云喻指与沈、陈家姬莲、鸿、萍、云的欢会与失散,以及沈死、陈病的变故,似嫌落得过实。从小山词文本看,没有证据证明“西楼”之事与沈、陈家姬有关,而应是另有其人。当然,在聚散无常的感慨中,可以包含与沈、陈家姬交往的内容,但解为确指似乎不妥。“聚散”偏义在“散”,回应起句“醉别”之“别”。缀以“真容易”三字,强化感叹意味。

第四句“斜月半窗还少睡”,从取譬梦云、抒发感叹转回眼前实境的描叙,句中包含着肇自《诗经·陈风·月出》的望月怀思的原型心理模式。斜月在窗,表明已是残夜,而还不能入睡,见出对西楼旧事忆念之深切。前结“画屏闲展吴山翠”,以画屏之上吴山翠色的闲静之景,映衬不眠之人心绪的郁闷烦乱,含有怨物无情之意。同时,这句画屏景色也是对伊人所在之地的隐约暗示。
换头“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三句,写长夜难眠之时,百无聊赖之际,检点旧物,当年所穿的衣衫上依稀可见斑斑点点,那是西楼欢宴、笑谑忘形之时洒下的酒渍。还有数笺旧稿,不忍再读,那是酒宴上即席写来交给歌女们演唱的“狅篇醉句”,当年听来,也觉“银灯一曲太妖娆”。酒痕和诗句都是当年欢乐生活的见证,可是如今看来,那斑斑点点,那字里行间,却充满了“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的凄凉之意。这三句很能体现词人的气质个性,写尽了出身豪门、诗酒风流的才子,而今落魄怀旧的无限感伤。
后结“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二句,从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变化而来。词人感别怀人,检点旧物,徒增凄凉。在这漫漫长夜里,昏昏烛光下,形影相吊,自怜无计,悲情难抑,不禁流下了伤感的泪水。词句运用拟人化手法,把“自怜”“垂泪”等属于人的行为心理都归之于红烛。连无知的红烛尚解自怜,也觉无计,并且被“凄凉意”所感动,替人流泪,那么词人感伤到什么程度也就可以由此想见了。这两句借物传情,曲笔有致,确是“古之伤心人语”。小晏天生多情而又用情甚深,他的词中多有“情移于物”“情射于物”的句子,如“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等,还有此词的“红烛”二句,都是一腔痴情溢于外物,从而使“物皆着我之色彩”的拟人化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