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我有幸参与“洪洞三中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启动仪式”。这场由孟子教育研究院与洪洞三中联合主办的盛会,汇聚了从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到一线教师,从普通中小学到特殊教育学校,从基础教育到职业教育,从城市到农村,从公办到民办诸多类型学校的校长,共同探讨如何从个体出发,尊重差异,让每一个受教育个体都能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工作者,这场活动让我深受启发,以下结合嘉宾观点与个人思考,分享几点心得体会。
一、尊重个体差异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起点
孟国泰院长强调:“教育的本质不是修剪枝叶,而是让每一棵幼苗都能向阳生长。”这句话深刻揭示了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尊重个体差异。在传统教育中,我们习惯于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学生,用“流水线”模式培养人才,却忽视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洪洞三中提出的“从个体出发”理念,正是对这一困境的突破。
在春意渐浓的洪洞三中报告厅,当特教学校校长与普通中学校长并肩而坐,当职业教育工作者与基础教育专家展开对话,这场以"残缺花朵亦绽放"为隐喻的教育变革研讨会,已然超越普通的教育论坛范畴。这场由孟子教育研究院与洪洞三中共同孕育的思想盛宴,不仅展现了教育者重塑育人范式的勇气,更昭示着新时代教育向生命本质回归的觉醒轨迹。
“从个体出发”的理念,与我们洪洞县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而不同,乐在其中”正好不谋而合。我们面向全体特殊儿童,深挖潜能,张扬个性,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精心打造24项特色课程,让每一个特殊儿童都能有参与的项目,而且在参与中能充分发挥其特长,张扬其个性。从个体出发,尊重差异,让每一朵残缺的花朵都能绽放光彩。
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关键是教师角色的基因重组
辛勤先生关于教师"教育摆渡人"的诗意诠释,揭示了新时代教师的本质蜕变。当教师从知识权威转变为成长向导,从课堂主宰进化为资源链接者,这种角色转换不亚于一次专业基因的重组。在“从个体出发”这条路上,辛勤老师成为了孟国泰教育思想的活生生的标本。是的,他是一个会呼吸、会思索、会说话、会不断实现自身发展的标本。他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对生命的热爱;他的每一次思索,都是对知识的渴求;他的每一次说话,都是对理念的传播;他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自我的超越。幼儿园园长严慧晶分享的"游戏观察师"培养计划,也完美诠释了这种转变——教师通过专业训练,能够从儿童自发游戏中识别出68种发展信号。
这种蜕变带来的是教育能量的几何级释放。特教教师走进普通学校开展融合教育指导,职业院校导师参与基础教育课程开发,退休教师组建"银龄教育智库",多元教育主体的协同创新正在构建全新的育人图景。正如贾震校长所说:"当教育者学会用显微镜观察个体,用望远镜规划成长,每个生命都将找到专属的绽放轨道。"
从个体出发,尊重差异,让每一朵残缺的花朵都能绽放光彩。这场教育觉醒给予我们最深刻的启示在于:真正的高质量教育,在于唤醒每个生命的独特性。当特教学校孩子制作的手工艺作品与普通学校学生的科创成果并列展示时,我们看到了教育该有的模样。这或许就是孟子研究院和洪洞三中将启动仪式定在春天的深意——在教育的原野上,让每个生命都值得拥有自己的春天。
作者:刘海红(洪洞县特殊教育学校)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