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熙秀 (韩国留学生)
指导教师:温阜敏
对森林的人的认识,随着科学文明的发展和利用有了变化。原始时代,人们对森林持着神圣崇拜的态度,之后到产业化时代,所谓损坏自然历史的人本位的自然观彭湃,而近年来,逐渐形成了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谐的价值观。
在韩国,森林占领国土的65%,复杂多样的地形,五花八门的质感,山谷的凉爽的溪水声等等,都具有充分的审美体验条件以用五感体验。这些森林的审美价值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这三个方面来解释。
森林具有非常广泛的自然生物学属性,长时间来形成的大规模风景保存着美丽的自然美。森林时时刻刻演出由树木、花朵、野生动物、瀑布、奇岩怪石等来担当各种角色的变幻莫测的世界。这些风景给人提供听觉体验(鸟声,风声,水声),嗅觉体验(树木,野生植物的气息),触觉体验(树皮的温暖,冰冷的溪水,潮湿的山路)味觉体验(矿泉水,山菜,果子)。这种多样的自然美体验会引起人对艺术(诗歌,绘画,音乐)的兴趣和诗意。
所谓森林的社会美指的是,通过自然循环秩序,让人与其本性欲望脱离开来,到达更宽广和温暖的“善”的境地。森林环境虽然具有很多物理属性互相缠绕的复杂结构,但从中也存在着用肉眼看不见的调和与均衡的生存循环秩序。这,就是我们把一团混乱的森林认为是简单的有机体的理由。“访问”了森林,我们才能感觉到通过自然秩序脱离人的非自然性生活的羁绊,回到像揣在母亲怀里的婴儿般无垢的自然品性。“凡好山者无坏”,森林告诉我们怎样能够准确地确立社会安宁和社会伦理道德。
森林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基于丰富的想象力和以其为基础的模仿和创造。森林的线形要素,色彩要素,以及各自然物之间的构成结构与距离,这些时空间多变化的特征给我们提供很大的空间去想象,以让我们发挥埋没在平庸背后的艺术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