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一个人一生只要办成一件事就没有白活 ——《医旅诗韵——跋语》
一个人一生只要办成一件事就没有白活 ——《医旅诗韵——跋语》
精华
热点
25-04-01 07:46
6415
阅读
关注
河南省洛阳市:刘武汉
忙里偷闲,见缝插针,低吟浅唱,字斟句酌,历经半年左右的收集整理,这本《医旅诗韵》总算顺利付梓,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德高望重的刘文西大师为拙作题写的“技崇绝活、诗贵绝唱”这八个大字更使拙作蓬荜生辉。虽然谈不上精品大雅,但作为本人的花甲献礼,仿佛就是老来得子,我还是感到蛮欣慰的。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复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受故里唐代诗人李贺的影响,少年时我曾梦想成为像李贺那样名传千古的诗人,又想成为一名戎马关山治国安邦的将军。高中毕业后我在家乡的中学教书,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看到当时社会的腐败又无能为力,每每忿忿不平,诗言志,歌咏焉,那时候我就爱写一些诗词,抒发自己的勃勃雄心,揭露社会的不公平和人性的龌龊,当然更多的是粉碎“四人帮”、歌颂毛主席的时代颂歌。现在来看那时的有些诗歌虽然有点迎合时势,但正是这些历练打下了我们扎实的文学功底。1977年恢复高考,我本报考了河南公安干校(中专),但最终却因高出该校38分的成绩被中医学院(本科)录取,从此掀开了人生的另一页,步入医学殿堂苦苦寻梦。踏上医学之旅后,我蓦然发现医学和诗歌天生就是一对孪生兄弟,脉诀是歌,药性是歌,方剂也是歌,不但易编易记,而且极易发挥想象。察色按脉,顺理成章,治起病来,也是得心应手,如虎添翼。
1984年我初出茅庐,就应邀赴新乡医学院给华新棉纺厂李成连厂长会诊。该患者反复尿血两月余,医学院为之剖腹探查先后6次手术,终因反复发作而束手无策。待我看时,病人又合并肺部感染,气管已被切开,心率又有频发早搏。面对这样一位不会说话又不能动弹的血尿病人,心主血、脾统血,我们中医认定就是心脾两虚,血失所统,不能循经而外溢。遂开一方归脾汤,歌曰:“归脾汤用术参芪,当归茯神远志宜,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每天一剂,水煎、日两服。全方没有一味止血药,谁知服药一周后血尿渐止,又服一周不但血尿消失,而且一连三次尿检连一个红细胞也找不到。更为神奇的是,其肺部感染的漉漉痰声也烟消云散。半个月后,在庆祝李厂长康复出院的庆功宴上,医学院的于荣院长、外科的万主任、杨主任非要让我讲讲,为什么不用一味止血药就能一箭双雕,使顽固性尿血和肺部感染同时治愈。我说,“隔行如隔山,其实很简单。患者久病伤血耗气,心失所主、脾失所统,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此乃病根。其肺部感染者,岂不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乎?看似两病其本一也。投归脾汤使心有所主、脾复健运,血循常道则血自止,痰湿不生则痰自消,如是纲举目张,一药而治两病者,实见怪不怪也。”并随口吟诵医诗一首,“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止血。无汗莫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勿耗气,精遗莫涩泄。明得个中趣,方为医中杰。”一时赢得全场喝彩。
这一年我29岁,初入职场,诗词就助我为医术挣足了面子。旗开得胜,躇踌满志,于是我就萌生了让医学与诗词联姻的想法,一手拿针,一手拿笔,观察生活,咀嚼人生,开始了我上下求索的诗韵医旅。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那时的我激情洋溢,身边的事、眼前的景、吃的菜、喝的酒,生活处处都充满了诗意。我把皮肤的解剖学以“人之皮肤,国之边防。上至头顶,下至脚掌”编写成四言绝句,我把牛皮癣的发展过程按照进行期、高峰期、消退期、恢复期都写成朗朗上口的诗歌,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并且在《满江红》里用“透过其现象看本质,虚、寒、瘀”这样医理寓哲的经典诗句,把牛皮癣由于长期脱皮掉屑、伤血耗气,久病必虚、虚则生寒、寒则生淤的病因、病机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来,雅俗共赏,不管是患者还是中医学专家,对此都是认可的。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激情稍减,但一翻开当年那些激扬文字,我就心潮澎湃,激情骤增,仿佛是服了荷尔蒙和兴奋剂,如1989年写的的“从0起步”和1977年12月8日写的《满江红》中“人在校,心已跃,笔在手,剑在握,杀将去,考场如战场,志必得”这些极富历史意义的诗词,现在读来使我依然豪气冲天、热血沸腾。这些诗词,每首诗的背后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和曲折故事,都有其当时复杂严酷、无以言表的时代背景。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这个客就是情景,就是气氛。1994年12月25日晨8时许,天皆小雨满目苍翠,福州军区有关领导请我们到福州市五四路天福楼之旋转餐厅共度圣诞。身为游子,远离家乡,在此良辰登斯楼也,万千往事有如海峡的浪涛拍击心头。席间,隋政委讲了他苦难的童年第一次尝到白面馒头的滋味和经过,给我们上了一堂久违了的忆苦思甜政治课。于是,当他的殷殷之情表现为不断重复的“小刚就拜托给你了”这句话时,我触景生情,对客挥毫:“圣诞天福观,心潮逐浪翻。俯首看榕城,举目望台湾。首长陪用膳,把盏话童年,字字催人泪,岂能忘从前。窗外雨淅淅,桌旁已揭衣,政委多希冀,小刚拜托您!决不负厚望,我辈当尽力,良相疑无路,良医尚有期。”如此侃侃谈去,娓娓道来,虽系打油,但也庄也谐。此情此景、彼心吾意,都在欢快温馨的气氛中跃然纸上。
恨吾平生至今未有一种趋合时宜的嗜好,一不会打牌,二不会下棋,三不去跳舞,四不去钓鱼,唯一的兴趣就是自幼养成的读读闲书,吟吟诗文,困了就睡,醒了就起。前年十一,偕邻居李益民兄驾车游云台山,穿红石峡,观云台瀑,登茱萸峰。苍山如画,蓬蒿没膝,帐雾席茵,忽见眼前一株牵牛花蓬勃靓丽,遂来诗兴:“水有源头树有根,牵牛顺势把腰伸。人生就这一辈子,总得有点精气神。”当时信口占来,只觉心旷神怡;发到微信、博客附上照片,极具诗情画意。遇到心中不快,写不下去的时候,就酌上一口小酒,刺激一下困倦的神经,不管是月光吻着窗纱,还是晨曦洒在窗前,移步阳台,深情地凝望着九都大地,发思古之幽情,尽胸中之臆气,兴之所至,哼一曲“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唤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茅塞顿开,然后铺纸提笔,让满腔的思绪一泄无余。
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30 多年来,我从一穷二白的书生历经风风雨雨走到今天,从最初面对这个世界的极度困惑,到今天的谈笑风生,自信而笃定,我要想说的想写的实在太多太多。月有阴晴圆缺,人有荣辱盛衰,但不管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只要前仆后继、不屈不挠,与时俱进,其经历都将是一部壮丽史诗。到了这个年纪应该明白,无论事业上多么辉煌无非都是身外之物,而我内心的精神世界在这多年的坎坎坷坷中已巍然成峰,毫不逊色于我的物质财富。诗歌使我的人生境界和格局不断升华,诗歌是我思想情操长盛不衰的精神田园。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处世哲学,我就是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虽然我清楚的知道在中国要想大红大紫谈何容易,但一个人一生只要办成一件事就没有白活,那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将博大精深的医术升华为驾轻就熟的艺术,经营好自己的艺术人生,这无疑是一个医学专家的最高境界。做学问按章法循序渐进,过日子知深浅诗意从容,我有决心、有兴趣,集业医、吟诗、为文为一体,亦文亦武,不断提高。
感恩阅历,感恩苦难,感谢那些所有支持过、欣赏过、甚至诋毁过我的朋友们,因为每一个朋友、每一段阅历都使我获益匪浅。然初次著述,才疏学浅,倘有悖逆之论、错讹之误,诚望读者不吝指正。
作者简介:
(
银屑病)资深专家,洛阳优秀科技专家。曾供职于河南省武警总队、洛阳市第二中医院,
1992
年以来,个人事迹被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河南日报、中华儿女、妇女生活、名人传记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先后报道,出版《治癣聊疾》《医旅诗韵》各一本。
1993
年入选《当代中医绝技荟萃》,
2002
年入选《洛阳优秀科技专家名典》。在《洛阳日报》及各融媒体平台发表文章多篇。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4041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