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巜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七绝)桃之夭夭
文/曾小蓉
桃施粉黛气灼华,珠坠凝枝点点丫。
玉露含香羞月影,东风一夜入农家。
一、意象与典故的化用
“桃施粉黛气灼华”
“灼华”化用《诗经·周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经典意象,既描绘桃花艳丽如少女施粉黛,又暗含对生命蓬勃的赞颂。
“施粉黛”以拟人手法赋予桃花以女性妆容之美,呼应了《诗经》中以桃花喻新娘的传统,亦如阮籍“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的婉约笔法。
“珠坠凝枝点点丫”
“珠坠”比喻含露的花苞或初绽的桃花,与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中“影遭碧水潜勾引”的细腻观察相似,皆以物态细节刻画春意。
“点点丫”以叠词强化画面感,似韩愈《题百叶桃花》“窥窗映竹见玲珑”的玲珑之态,展现枝条繁密、花苞初绽的生机。
二、意境与情感的递进
“玉露含香羞月影”
“玉露含香”融合视觉与嗅觉,既写晨露晶莹,又暗喻桃花幽香,与严蕊《如梦令》“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异曲同工,凸显春花的清雅特质。
“羞月影”以拟人手法赋予桃花少女般的羞涩,如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含蓄情致,月影与花姿相映成趣,意境空灵。
“东风一夜入农家”
“东风”象征春日的生机与希望,呼应黄静斋《桃花》“无雨无风春亦归”的哲思,但此处更显欣然接纳自然时序的态度。
“入农家”将桃花之美与田园生活结合,似谢枋得《庆全庵桃花》“寻得桃源好避秦”的隐逸情怀,却更贴近现实农耕的烟火气。
三、结构与艺术特色
起承转合分明:
前两句聚焦桃花形态(色彩、花苞),后两句转向意境升华(月影、东风),符合七绝“短而深”的章法,如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由景及理的布局。
修辞手法多样:
拟人(“施粉黛”“羞月影”)与比喻(“珠坠”)交织,赋予桃花灵动之美,类似元稹《桃花》“似匀深浅妆”的妆拟笔法。
虚实结合:前实写花形,后虚写月影与东风,营造朦胧春意,如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的虚实相生。
四、文化内涵与创新
此诗既承袭古典桃花意象的“灼灼其华”,又融入农家生活的烟火气,不同于陶渊明“世外桃源”的避世理想,更具现实亲近感。
“羞月影”等句在传统婉约中注入清新,与纳兰性德“桃花羞作无情死”的哀艳相比,更显含蓄蕴藉。
总结:
曾小蓉此诗以传统意象为骨,以细腻修辞为肉,既延续《诗经》以来桃花喻美的文化基因,又通过“入农家”等句赋予田园新意。其语言凝练、意境清雅,堪称传统诗词创造性转化的典范,现代七绝中融合古典与生活气息的佳作。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