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宝鉴中的:回归生命的原点
文/梦在远方
2015年4月13日
一封被评为史上最
“具情怀,最任性”的辞职信”
在体制内“一石击破水中天”
已经在河南省实验中学
任教11年,35岁的女教师顾少强
用“流利,潇洒”的钢笔字体
赢得了无数人的
羡慕和点赞,惋惜和伤感
网上很快有人用
美国著名作家、演说家
安迪·安德鲁斯
《上得天堂,下得地狱》
中的一句名言:
扣打怂恿着
“体制内”很多人的心弦:
我们都是“时间的旅行者”
为了寻找生命中的光
行走在漫长的旅途上
终其一生
至少需要两次冲动和果敢
一次是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次是为“终身相托的爱情美满”
也有人说顾少强是
“早岁不知世事艰
人情世故未看穿”
时下网络,言论自由
不同的人,当然有不同的世界观
河南实验中学
曾经是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
施一公的“中原名校摇蓝”
1985年他获全国高中数学
联赛一等奖,河南全省之冠
才被保送至清华大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5年3月28日
施一公以西湖大学校长的身份
第八次回到母校
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专题报告
让“异想天开,脚踏实地”的
《河南实验中学校训》
在全国,被锃亮得“金光闪闪”
在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大的中原
河南实验中学
在很多人眼中“高不可攀”
但在顾少强离职申请面前
“学校领导”也只能顺水推舟
将顾少强
“作别西天云彩”的潇潇洒洒
批准成全
就这样“顺理成章”
顾少强老师
放弃了一份
稳定教师工作的“铁饭碗”
离开了自己生活了
三十多年的郑州河南
顾少强表示自己
离开校园并不是因为
她对体制内的生活,不够适应习惯
她只是想让自己
去成就“新的可能”
去寻找“生命潜力的无限”
同时也是
对自己的“未来人生负责”
趁年青,去寻找“更多的人生体验”
每个人的心中都期待
过一种“随性而理想”的生活
在“异想天开,脚踏实地”的坦然中
去仰望星空的灿烂
顾少强在网上回应
自己辞职并非“冲动之举”
而是“择其善者而从之”的理性决断
这样的理性决断
对于顾少强来讲
至少酝酿了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2014年春节,学校放假期间
顾少强曾经一个人来到云南大理
生活过一段时间
秀美的“苍山洱海”
聚集着很多文艺青年
仿佛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故事
每个人的故事
都不仅仅限于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日三餐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还有诗和远方。”
所有人都生活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
努力、拼搏,“跳槽”,决断
只为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在云南大理生活的那段时间
顾少强在咖啡店里做义工
边工作,边观看
她曾在李宗盛流行音乐《山丘》
的“意境中”,思考着关于
自己青春生命的感叹:
“在梦与现实的河两岸
谁都想把心中积蓄的感慨铺展
没说出的话,“堆积成山峦”
盼能凝成“有人听得懂”的诗篇
夜里,梦里,轻声念 深深恋
即便有天被遗忘 也了无遗憾
说不定,“一生无限可能”的信念
如细流,汇聚成河流的浩翰
“梦想与现实”站在河两岸
望着曲折的河面
谁能将谁呼唤?谁能助谁勇敢?
微笑着迎接 人生的艰难
或许我们心智尚未成熟
岁月却已染白发间
还没弄懂生活 就己步入暮年
可心底依旧住着那少年
因不安,频频回首 眷恋从前
“耻”于求救 ,却又不断“试探”
不知疲倦 ,翻越每座山峦
越过山丘 ,青丝已变斑斑
声声感叹 ,时不我待的忧烦
还未实现“理想的灿烂”
就已迷失“最初的烂漫”
越过山丘 不见有人候站
声声哀叹 往昔温柔不再返
为何记不起上次温暖的臂弯
究竟是在哪一天?
我不再刻意隐瞒
也不想让你伤感
曾几何时 ,我们无酒不狂欢
抱怨人生苦短, 叹息相见恨晚
任由泪水,模糊了红颜
遗憾我们在懵懂中被时光驱赶
还没领悟 就已青春不再
竭尽全力
仍难理解《道德经》的人生内涵
给自己寻一个勇敢的答案
去挑战“命运的刁难”
无畏地反抗 永不言败
直到生命的终站”
顾少强
“纷乱思绪,思绪纷乱”
似乎在寻找着什么
但自己也理不清自己
落笔留下的“文字混沌意念”
这些文字全部都因
李宗盛的流行音乐旋律而起
分明是自己心中
淡淡的忧伤,淡淡的伤感
而就在这时
在“成都开理发店的”青年于夫”
走进了这家咖啡店
顾少强意外发现他的嗓音
竟然和李宗盛非常相似
忍不住多看了他两眼。
而“于夫”却静静地在咖啡店里
将三毛的《为什么流浪》作品
阅读闲翻,单手支脸,遥望蓝天
这让顾少强感到非常意外
于是便热情上前,相互搭仙
仿佛两人是天生一对
他们两个都是
“有情怀”的热血青年
假期结束以后
于夫回到了成都后
开始将“理发行业”厌倦
顾少强回到了郑州
也觉得“三尺讲台,天地不宽”
两人时常在微信上闲聊
没想到,越聊越投机
直觉得“相识恨晚”
就这样于夫
转让了自己在成都的理发店
顾少强也辞去了
自己的在郑州体制内工作
离开了曾经生活11年的校园
两个人在成都会面以后
便开启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
真如“笑傲江湖,神雕侠侣”一般
由于顾少强辞职申请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的“网红出圈”
很多旅游公司和媒体
争相骋请他们出任
“终身免费智慧出行体验师”
不仅可以免费旅行
还可以拿到代言费,兼顾赚钱
但辞职以后的顾少强却非常低调
同“于夫”在外旅行三个月后
两人便于2015年7月
登记结婚,步入婚姻圣殿
我顾少强与丈夫定居成都以后
两人便想着开一家“网红客栈”
以维持“诗与远方”的现实基点
这样的做法
得到了网络世界的推波助澜
顾少强并不想接受采访
因为网上无数人
认为她仅仅是在“炒作情怀”
所谓的“看看世界”
只是在家中“看老公”
仍没有超俗脱凡
两个人沉默是金,任随其便
在自己的客栈中,举办了婚礼
婚礼上没有仪式,没有婚戒手钻
也没有双方的父母
他们只是随意找来三两好友
一起喝酒聊天
享受着生活的纯粹和简单
时间到了第二年
两人的女儿出生了
这为顾少强的生活
增添了一份“甜蜜的负担”
2017年的时候
顾少强还曾带着孩子
去参加过一期网红访谈
她表示“有情怀”,并不意味着
要像古人一样归隐深山
她“喜欢热闹,也祟尚平凡”
而不是别人眼中的
“情怀偶像”,任人作贱
她口中的看世界并非什么
“环游世界”的庞大理想
她只是想外出走走
享受完“未曾见过的风光”以后
她还是要回到家中
回到自己所爱之人的身边
这才是正常人生的
爱情与工作二者兼顾,互相支援
疫情三年
她和丈夫的“网红民宿”
赔了不少钱
民宿经营,同样需要
开店、算账,洗涮、养娃、做饭
她没有得到彻底解脱
她被时代和社会
摁到“另一种轮回中”循环
为女儿,她曾尝试去
成都市或绵阳市生活
但人类基因里
“河南人恋家”的归宿感
让她最终带着孩子
于2021年前后
向河南郑州回归,重返
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
——她大学时学的就是这个
当初在河南省实验中学
也是凭此,立足于三尺讲坛
她没有向媒体
透露自己的婚姻状况
但“多事的网友”扒拉出
她和曾经心心相映的“于夫丈夫”
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缠缠绵绵
有人说疑似分居离婚
我更希望,这是“好事之人”的谣传
顾少强兜兜转转
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看山是山
看山不是山
看山仍是山
很难用
“好坏、成败得失、对错”
来轻易评判
“体制内”的我们
与“体制外”的顾少强
没有什么高低贵贱
我们只是在不同
“生活体验里”修行而已
我们都是在“命运大手”
推动的“人事沧桑”之中
将各自的因果承担“
老子《道德经》
成书于两千多年
其中十六章全文如下: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
公乃全,全乃天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原来老子早在二千多年
就将人生彻底洞穿:
人生原来,都是在“回归原点”
人生原来,都是在“回归原点”
千百年前,没有我们
千百年后
我们都将隐入尘烟
在上苍允许
我们行走人间的不足一百年
所谓的旷达
其实就是“随遇而安”
诚实且坦然地面对自己
温煦且随缘地广结善缘
四大皆空,亦梦亦幻
唯有我们相识、相遇
相爱、相守、相离、
相别、相忘的每个瞬间
共同延续支撑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顾少强的十年,
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缩影
它见证了社会的变迁,
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我们在她的故事中
都能想到自己的苦辣酸甜
是在体制内坚守?
还是去外面的世界闯荡?
绝对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无论选择哪条道路
都有其独特的风景和挑战。
重要的是
我们要倾听内心的声音
异想天开的基础
是脚踏实地,而不是好高骛远
顾少强应该是
所有河南青年人示范人生的典范
我心光明,夫复何求?
顾少强从辞职到回归
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本心之中”
不为浮云遮望眼
只有她才真正读懂了陶渊明
《归去来兮》的灵魂内涵
只有肤浅脆弱的人
才会对顾少强挤眉弄眼
只有逆来顺受的人
才会对顾少强指指点点
只有肤浅脆弱的人
才会对顾少强挤眉弄眼
只有逆来顺受的人
才会对顾少强指指点点
歌曰:
归去来兮
田园将芜胡不归?
既自以心为形役
奚惆怅而独悲?
悟已往之不谏
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
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
附:李宗盛流行音乐《山丘》歌词:
想说却还没说的 还很多
攒着是因为想写成歌
让人轻轻地唱着 淡淡地记着
就算终于忘了 也值了
说不定我一生涓滴意念
侥幸汇成河
然后我俩各自一端
望着大河弯弯 终于敢放胆
嘻皮笑脸 面对 人生的难
也许我们从未成熟
还没能晓得 就快要老了
尽管心里活着的还是那个
年轻人
因为不安而频频回首
无知地索求 羞耻于求救
不知疲倦地翻越 每一个山丘
越过山丘 虽然已白了头
喋喋不休 时不我予的哀愁
还未如愿见着不朽
就把自己先搞丢
越过山丘 才发现无人等候
喋喋不休 再也唤不回温柔
为何记不得上一次
是谁给的拥抱
在什么时候?
我没有刻意隐藏 也无意让你感伤
多少次我们无醉不欢
咒骂人生太短 唏嘘相见恨晚
让女人把妆哭花了 也不管
遗憾我们从未成熟
还没能晓得 就已经老了
尽力却仍不明白
身边的年轻人
给自己随便找个理由
向情爱的挑逗 命运的左右
不自量力地还手 直至死方休
为何记不得上一次
是谁给的拥抱
在什么时候?
2025年3月30日修改于印心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