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
组织委员会公告第二号
关于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入围名单的公告 2025年3月28日上午,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组织委员会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组织委员会代理主席、监事委员会主席董仁威主持会议。会议听取并审议了荐选委员会提交的《第二次荐选工作报告》,表决通过了《入围名单》以及其他事项。
受荐选委员会主席三丰委托,秘书长阿贤首先向会议作了荐选工作总结报告。为持续提升自第九届以来建立健全的荐选工作机制其透明度和公信力,现将报告中关于第十六届入围名单产生的主要过程简要说明。
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荐选工作根据《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章程》的相关规定,自2024年8月1日启动至2025年3月24日结束第二轮复选投票为止,总共历时约8个月。
荐选工作第一阶段,自2024年8月1日启动至12月31日截止,历时153天。在荐选委员会的努力下,通过组织定向征集、重点邀约、广泛传播等多种方式,收到567项申报。
以基本面信息作为核查对象,符合参评标准的有效申报为478项,包括长篇小说37项、中篇小说77项、短篇小说186项、翻译作品55项、非虚构作品36项、评论33项和新星54人。
本届获资质认证的中篇、短篇小说非纸质专业平台有五家,分别为未来事务管理局(“不存在科幻”公众号)、八光分文化公众号和冷湖科幻文学奖、中文在线(奇想宇宙)、金孵文化脑洞故事板(“脑洞故事板”公众号)、未来科幻大师奖(官网)。所有通过资质认证的平台其申报后符合参评标准并通过候选资格复核的中短篇小说已经收入《荐选参考名单》。
荐选工作第二阶段,自2025年1月1日启动至3月24日截止,历时83天。期间,共收到593份阅览反馈,以供委员内部参考。
1月20日至2月21日,荐选委员会举行了第一轮初选投票。应投102人、实投91人,综合投票率为89.2%。第一轮初选投票的分项统计:长篇小说项投票率为65.7%,中篇小说项投票率为65.7%,短篇小说项投票率为72.5%,翻译作品项投票率为44.1%,非虚构作品项投票率为50.9%,评论项投票率为50%,新星项投票率为41.2%。荐选委员会根据《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章程》,以第一轮初选投票结果确定了复选名单。其中,一名作者(译者)可有不超过二部作品进入复选名单的每种单项。
2月23日至3月24日,荐选委员会举行了第二轮复选投票。应投91人、实投90人,综合投票率为98.9%。第二轮复选投票的分项统计:长篇小说项投票率为76.9%,中篇小说项投票率为75.8%,短篇小说项投票率为86.8%,翻译作品项投票率为50.5%,非虚构作品项投票率为62.6%,评论项投票率为60.4%,新星项投票率为58.24%。荐选委员会根据《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章程》,以第二轮复选投票结果拟定了入围名单(草案)。其中,一名作者(译者)限有一部作品进入入围名单的每种单项。
经组织委员会代理主席董仁威同意,正式公布《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入围名单》(详见附件),并向入围的作品和作者发出《入围通知书》。
入围的作品和作者应在4月10日前,向组织委员会提交《入围通知书》中要求的相关材料;若不能按时提供,则视作退选,不再列入《入围名单》进行评审,并按《章程》第三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处理。入围名单若因退选出现的名额空缺,不再补录。
此外,会议上还通报了关于2025科幻星云庆典将于9月19日至21日在成都科幻馆举行的相关工作筹备情况。
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组织委员会
2025年3月31日
附:《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入围名单》
第十六届华语科幻星云奖
入围名单
2024年度长篇小说:
《佳佳》 齐然
《金桃》杨晚晴
《裂缝》 刘洋
《行星仪轨》 暗号
2024年度中篇小说:
《啊,火星》 潘海天
《草台班子的火星之旅》 迟卉
《四勿动物:龙诞》 双翅目
《我们的恐龙岛》 宝树
2024年度短篇小说:
《关于人类不得不去寻找龙这回事》 宝树
《离开历史之人》 万象峰年
《你一生的言语》 昼温
《止水》 张冉
2024年度翻译作品:
《清末想象:中国科幻小说的兴起》[美]蔼孙那檀 著;王丁丁 译
《世界科幻史:一场漫画奇旅》[法]格扎维埃·多洛 著;[加拿大]贾布里勒·莫里塞特-潘 绘;杨枫 迟小瑶 译
《星之创造者》[日]谷甲州 著;丁丁虫 译
《氯水人鱼》[美]宋玉 著;金雪妮 译
2024年度非虚构作品:
《承续开拓与时代脉络——“十七年”时期中国科幻小说研究(1949-1966)》 肖汉
《21世纪中国社会面科幻迷组织及粉丝杂志概述》 河流
《窥探“超物”:“在世而在”的中国科幻与地方经验》 吕广钊
《我们能否改变潮水的方向》 陈楸帆
2024年度评论:
《评论科幻,评论什么?》 三丰
《AI会为现实主义落泪吗?》 贾立元
《网飞版〈三体〉,精密的建筑与飘浮的地基》 万象峰年
《她的科幻,用语言学构筑一个渴望交流的宇宙》 程婧波
2022-2024年度新星:
菊 储
碳基处理器
谈 雀
张海龙
(名单按音序排列,以下无正文)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

华语科幻星云奖是由中国著名科幻活动家董仁威先生为首的世界华人科幻爱好志愿者于2010年共同创立的公益性奖项。自创立以来,为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主动做工作,励志重塑科幻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发掘、评选和奖励优秀的华语科幻作品、作者、翻译者、评论者、从业者和出版者等。通过对华语科幻进行年度检阅,激发华语科幻人才创新活力,推动华语科幻文化产业振兴,突显华语科幻文学发展成果,引领华语科幻世纪全面到来。
华语科幻星云奖授权成都时光幻象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和海南壹天视界科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组成组织委员会开展评奖颁奖,并以嘉年华形式包括科幻高峰论坛、科幻星云之礼、科幻颁奖盛典、科幻星云之夜等年会活动团结世界华人科幻作者、研究者、评论者、翻译者、编辑者及其他形式的科幻创作者、从业者、参与者等。
至2024年,作为中国科幻业界公认的权威奖项、世界科幻华语领域的专业奖项、全球华语科幻文学的荣誉奖项,华语科幻星云奖分别在中国成都、太原、北京、重庆等科幻中心城市的文化地标如成都科幻馆、四川科技馆、山西国际展览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未来剧院、重庆大剧院等处,以及风景名胜与文明古迹如陵水清水湾、广汉三星堆等地,连续不断地举办了十五届。
获得历届华语科幻星云奖年度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类金奖的科幻作家有王晋康(第一、三届)、刘慈欣(第二届)、陈楸帆(第三、四、六、七、九、十届)、宝树(第五届、九、十一届)、江波(第七、九届)、韩松(第二、八届)、程婧波(第一、四、十二届、十五届)、何夕(第二、八届)、阿缺(第八、九、十届)、张冉(第四、七届)、顾适(第七、十二届)、灰狐(第十届)、梁清散(第十届、十三届)、七月(第十一届)、谢云宁(第十二届)、万象峰年(第十三届)、靓灵(第十三届)、天瑞说符(第十四届)、昼温(第十四届、第十五届)、迟卉(第十四届)、刘洋(第十五届)等,其获奖作品均对华语科幻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
华语科幻星云奖坚持新发展理念,启动逐年改革步骤,不仅对核心领导班子进行了年轻化换届,在评奖机制上,公正透明、开拓进取,邀请英语星云奖、日语星云赏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组织者来华参会,增进文化交流互鉴,积极吸收国际化办奖经验,优化顶层设计,通过系统谋划,认真实践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并稳步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截止2024年12月有关影响力指数统计,华语科幻星云奖百度词条查询浏览量超17万次,微博话题相关阅读量达9000万次,均名列中国科幻奖项前茅。
为适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华语科幻星云奖在奖项设置上,有的放矢,引领风潮,为讲好中国故事、提炼文化精髓,先后针对少儿科幻、非虚构作品、美术作品、翻译作品、新星作者、电影创意等“新质科幻力”深谋远虑、提前布局,尽心尽力为华语科幻共同体培养中坚力量,并持续发掘新生力量,以使未来可期,促进科幻中国化时代化,全面达成“新科幻,出东方”的宏大目标,激励科幻事业与科幻产业在中国与时俱进、蓬勃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