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景焕彩,生命逐光
连清霖\福建
在时光的无垠长河中,季节的更迭恰似一首悠扬的诗篇,每一章节都蕴藏着独有的韵味与深情。春分携着融融暖意刚刚翩然离去,清明便在微风的轻抚与细雨的润泽里,袅袅婷婷地走来。此刻,阳和启蛰,品物皆春的盛景,于天地间以更加灵动鲜活的姿态铺展,为自然、生命与文化,谱写着一篇篇扣人心弦的诗意华章。
踏入山林,仿若步入一幅徐徐铺展的丹青长卷。正如罗隐在《京中正月七日立春》所云:“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春分留下的葱郁繁茂肆意延展,那是生命蓬勃生长的底色,而清明宛如一位独具匠心的画师,为其再添几分独特韵致。暖阳倾洒,如金色纱幔,温柔地抚摸着山林的每一寸土地,唤醒沉睡的生灵。树木似被施了魔法,褪去春分时节犹带的青涩嫩绿,叶片愈发繁茂。每一片叶子都仿若精心雕琢的翡翠,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似在娓娓诉说着对季节更迭的感悟。“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溪边的桃花,经春分的温柔拂拭初绽芳颜,清明一至,更是明艳动人,灼灼其华。粉嫩花瓣宛如娇羞少女含情脉脉的面庞,红中透白,白里泛粉,于溪边婀娜摇曳。花瓣薄如蝉翼,似轻轻一碰便会破碎,却又在风中倔强舒展,将一冬积攒的馥郁芬芳毫无保留地释放。馥郁花香引得蜂蝶在其间穿花度柳、流连忘返。蜜蜂忙碌穿梭花丛,嗡嗡之声仿若奏响的春之乐章;蝴蝶犹如优雅舞者,扇动斑斓翅膀,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大自然这位神奇画师,在春分与清明的交接之际,以细腻笔触勾勒春的轮廓,每一笔皆饱含对生命的由衷礼赞,每一处景致都诉说着春的旖旎浪漫。
田野里,仿若一片绿色的浩瀚海洋,春分播下的希望种子,在清明的精心润泽下破土而出。嫩绿麦苗在春风轻抚下,婆娑起舞,泛起层层如翠浪般的涟漪。麦苗似被大自然精心排列的士兵,整齐且充满生机,每一株都奋力向上生长,向着阳光伸展。“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沉睡一冬的土地,在暖阳照耀与春雨滋润下,焕发出蓬勃生机,散发着泥土独有的沁人芬芳。那泥土芬芳混合着青草香气,仿佛是大地母亲给予的馈赠,让人闻之沉醉。农民们扛着农具,迈着矫健步伐走向田间,他们脸上洋溢着踌躇满志的笑容,仿若已然看到丰收时麦浪翻滚的盛景。他们俯身劳作,双手温柔抚摸每一株幼苗,播下的不仅是种子,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炽热憧憬。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生命的脉搏跳动得愈发强劲,每一颗种子都似怀揣梦想的孩子,竭尽全力汲取养分,期待与夏日骄阳热烈相拥,最终迎来硕果累累的金秋。
春,不仅是自然的饕餮盛宴,更是生命的盛大觉醒。在这暖意融融的时节,世间万物都焕发出全新的活力。鸟儿在枝头引吭高歌,歌声婉转悠扬,宛如灵动音符在空气中跳跃。“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有的鸟儿歌声清脆悦耳,如山间清泉流淌,令人心情愉悦;有的鸟儿歌声嘹亮激昂,仿佛在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存在。燕子身姿轻盈,如灵动音符穿梭于蓝天白云之间,用剪刀似的尾巴裁剪着春风,为人们捎来春的讯息。它们时而低空盘旋,时而展翅高飞,敏捷身姿令人赞叹不已。蛰伏的昆虫也从沉睡中苏醒,在草丛间、泥土里忙碌奔波,奏响一曲激昂的生命乐章。蟋蟀在草丛中欢快鸣叫,仿若弹奏一把小小的吉他;蚂蚁们排着整齐队伍,忙碌搬运食物,它们的勤劳令人敬佩。
人类,作为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春分与清明交替的时节,也展现出意气风发的蓬勃生机。孩子们在草地上无拘无束地奔跑嬉戏,他们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悦耳,在空气中悠悠回荡。他们或放风筝,手中风筝线越放越长,风筝在天空中越飞越高,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或追逐蝴蝶,小小的身影在花丛间穿梭,充满童真童趣。年轻人三五成群,踏上踏春的旅程,去领略大自然的壮美风姿,感受生命的美好奇妙。他们或漫步山间小道,欣赏沿途风景;或在溪边驻足,聆听潺潺流水声,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老人们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沐浴着温暖阳光,回忆着往昔的峥嵘岁月,脸上洋溢着幸福安谧的笑容。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生活的满足和对过去的怀念,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享受着片刻的宁静。在春天里,人们忘却生活的纷扰烦恼,重新找回那份对生活的炽热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清明,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始终是文人墨客笔下熠熠生辉的永恒主题。从杜牧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丝丝细雨仿佛带着无尽的哀愁,打湿行人的心;到杜甫《清明二首》中“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描绘出一幅清新明丽的春日画卷,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宁静与美好。无数文人墨客以妙笔生花的才情,描绘清明时节的万千气象,抒发着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这些经典诗词,穿越时空的重重隧道,至今仍在人们口中代代传颂,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它们宛如一盏盏明灯,照亮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之路,让我们在千年之后,依然能感受到古人对春天、对生活的细腻情感。
在古老的习俗中,清明承载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清明扫墓,人们怀着崇敬与追思,缅怀逝去的亲人,传承家族的记忆。当人们手捧鲜花,缓缓走向墓地,那庄重的神情和轻柔的脚步,都饱含着对先人的思念。墓碑前,人们献上鲜花,鞠躬默哀,仿佛在与逝去的亲人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踏青、放风筝、插柳等习俗,让人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领略春天的迷人魅力和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一家人在扫墓之余,漫步于山间田野,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享受天伦之乐,让亲情在这美好的时光中得到升华。孩子们在田野里奔跑着放风筝,风筝在天空中高高飞翔,那是他们对自由的向往;大人们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感受着家庭的温暖。
然而,春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代表着希望、新生和力量。在寒冷的冬天过后,春天的到来让人们看到希望的曙光,感受到生命的磅礴力量。它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人们干涸的心灵;又似一束光,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它激励着人们在新的一年里,勇敢无畏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无论前方道路多么荆棘丛生,只要心中有春,便能披荆斩棘,战胜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恰似这春天的万物,即便历经寒冬的洗礼,依然能在春天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春天的山林,随着时间推移,愈发显得生机勃勃。那些树木,似在进行一场成长的竞赛,你追我赶地向上生长。高大的松树,像一个个挺拔的巨人,守护着这片山林;而那些柳树,垂下柔软的枝条,仿若姑娘们的长发,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山林间的野花也不甘示弱,它们五颜六色,星星点点地散布在草丛中,有的花瓣呈心形,有的花瓣细长如丝,每一朵都在努力展示着自己的美丽。田野里,除了嫩绿的麦苗,还有那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油菜花盛开之时,整个田野仿若铺上一层金色的地毯,微风拂过,油菜花随风摇曳,涌起层层金色的波浪。那浓郁的花香,吸引了无数的蜜蜂和蝴蝶,它们在花丛中忙碌着,为这春天增添一份热闹的气息。田边的小溪潺潺流淌,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小鱼小虾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溪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岸边的绿树红花,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城市的公园里,春天也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樱花树绽放出满树的花朵,粉白相间,如同一片片云霞落在枝头。人们纷纷来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樱花。有的在树下拍照留念,想要留住这美好的瞬间;有的坐在长椅上,静静地欣赏着樱花,沉浸在这浪漫的氛围中。公园里的草地也变得绿油油的,像是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孩子们在草地上搭起帐篷,在里面玩耍、嬉戏,享受着春天的阳光和新鲜空气。
春天的天空格外湛蓝,云朵洁白如雪,形状各异。有的云朵像棉花糖,软软绵绵的;有的云朵像骏马,在天空中奔腾;还有的云朵像巨龙,威风凛凛。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给大地带来温暖和光明。“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时而排成“一”字形,时而排成“人”字形,像是在进行一场飞行表演。
夜幕悄然降临,为春日的世界蒙上一层轻柔的薄纱。月光似银练般倾洒在山林间,给每一棵树木都镀上一层清冷的光辉,使得山林仿若一座神秘的童话王国。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似在喁喁低语,诉说着春日里积攒的故事。草丛里,不知名的野花肆意绽放,在月光下或明或暗,宛如点点繁星坠落人间,它们散发着若有若无的芬芳,与泥土的气息交织在一起,弥漫在空气中,令人心醉。田野里,大片的麦苗在月色下如同一望无际的墨绿绸缎,随着微风轻轻起伏。偶尔有几只田鼠从洞穴中探出脑袋,小心翼翼地穿梭在麦苗间,为这片静谧的田野增添几分灵动。远处的小溪在月光下波光粼粼,溪水潺潺流淌,奏响着一曲舒缓的夜曲,那清脆的声音仿佛在为春日的夜晚轻声吟唱。
抬头望去,天空中繁星闪烁,与大地上的灯火相互辉映。一只夜莺在枝头婉转啼鸣,歌声悠扬空灵,在夜空中回荡,似在为这美好的春日作最后的颂歌。在这如梦似幻的春夜,世间万物都沉浸在一片祥和之中,而春天所带来的希望与力量,如同这无尽的夜色,深邃而又充满可能。春之美,美在自然的鬼斧神工,美在生命的蓬勃律动,美在文化的深厚底蕴。它让我们明白,生命无论历经多少寒冬,都能在希望中重生,在新生中逐光前行。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们应如春日万物,心怀希望,勇敢地追寻梦想,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不负这大好春光,不负这璀璨生命。
春去春会再来,花谢花会再开。每一年的春天,都是一次全新的开始,一次生命的重启。它带着无尽的可能,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阳和启蛰,品物皆春。当我们在春天里漫步,感受着春风的轻抚,聆听着鸟儿的歌声,欣赏着繁花的盛开,我们不仅是在欣赏自然的美景,更是在感悟生命的真谛。春天教会我们珍惜当下,因为每一个美好的瞬间都稍纵即逝;春天也激励我们展望未来,因为它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希望和力量。
作家简介:
高级教师,莆田市作家协会会员,仙游县作家协会会员,作家联盟会员。文学照亮人生,写作丰盈生命。曾在省市县期刊、报纸等发表数十篇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