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6日,“三湖教育论坛”第26期在线上如期举行,本次论坛以“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为主题,由孟子教育研究院研究员宋文静主持,众多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齐聚云端,共同探讨这一创新教育理念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论坛背景与主题阐释
孟国泰先生提出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理念,强调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创新学习。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成为本次论坛的核心议题。这一理念不仅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模式,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实践应用,实现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论坛嘉宾与观点分享
青力在发言中深入解读了孟国泰先生关于“大先生”的五大特质:胸怀大梦、饱含大爱、展示大智、担当大任、走向大和。他强调,无论是“大先生”还是“小老师”,其核心使命都是唤醒与点燃、疏导与引导。教育不应是简单地将知识嚼碎喂给学生,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青力还指出,“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不仅是对个体能力的肯定,更是对互助精神的倡导,这种范式能让每个学生在分享中成长,在合作中进步。
宋文静分享了实达中学在“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理念下的实践成果。她指出,学校通过明确教育战略定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实施“三标课堂”体系,实现了从传统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生态的转变。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宋文静还强调,学校通过顶层设计,确立了九大核心理念,包括价值理念、自主理念、学习理念等,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王德增从教育寻道、责任担当和课堂教学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了“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的实践意义。他指出,教育的责任重于泰山,特别是在当前低生育率、教育资源不均衡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更应肩负起培养人才的重任。王德增还分享了“三标课堂”“小组合作、当堂评测”等教学范式的具体实施方法,强调这些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仲崇波引用阿尔伯特·哈伯德的名言,强调“主动”品质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他指出,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能力。仲崇波还分享了邹城二中在“三标课堂”实践中的经验,强调教师应从传统的“全知者”角色转变为“脚手架搭建者”,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他特别提到,信任和容错的教育环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欲。
论坛讨论与互动
在论坛的讨论环节,与会者围绕“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的理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许多一线教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这一理念的经验和体会,纷纷表示这一理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有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如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处理学生个体差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与会专家和同仁们纷纷建言献策,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论坛总结与展望
宋文静在论坛总结中指出,本次论坛围绕“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的主题,从理论阐释到实践探索,从个案分享到集体研讨,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了这一创新教育理念的内涵与价值。她强调,这一理念不仅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文静呼吁,教育工作者应共同努力,将这一理念融入日常教学中,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成为真正的“小老师”和“好老师”。
孟国泰先生在论坛闭幕致辞中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对所有参与者的积极贡献表示感谢。他指出,“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旨在打破传统教育的局限,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孟国泰先生还预告了三湖教育论坛第27期的主题——《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理念理论与实践》,期待与大家再次相聚,共同探讨教育的未来。
结语
三湖教育论坛第26期以“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为主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平台。通过本次论坛,与会者不仅对这一创新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方法。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这一理念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青力、阿鹰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