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在陕西知青带头人、著名爱心人士、著名企业家、西安中州集团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王农董事长热心组织和号召下、陕西和外地知青230多人,分乘五辆大轿车,前往山西省平陆县和芮城县,在“800勇士跳黄河”之处,参加抗日英烈纪念碑揭碑仪式,祭奠抗日英烈活动。
应该隆笔重彩记叙的是王农先生,投入巨资在陕西省潼关县、山西省平陆县、芮城县多处抗日古战场及“800勇士跳黄河”等遗址地,修建了“中条山抗日阵亡官兵纪念碑”等多座纪念石碑、石亭,隆重纪念抗日英烈,以此教育和激励当代青少年的爱国情怀,树立勇敢顽强、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和精神,以促其健康成长为优秀的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中条山抗战文化研究会会长陈先生主持揭碑仪式和祭奠活动。他在主持词中,讲了中条山战斗的英雄事迹,还特别强调了“自古秦军耐苦战”的陕军第41集团军在中条山地区抗战三年,身经百战,多次胜利打败和消灭日军有生力量的动人事迹。最后由于后勤不济,弹尽粮绝、被敌包围在黄河岸边,800勇士们,面向三秦大地,面对强敌,死不投降,勇跳黄河的英雄一幕,就发生在这片土地上。先生最后激动地说:“是你们陕西人保卫了中条山地区的老百姓,山西人民和中条山地区的老百姓永远不会忘记为抗战而牺牲的陕西英雄健儿们!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之后,王农董事长致辞,有关领导和抗战英烈后裔分别宣读祭文。接着,全体参加活动人员在主持人的指挥和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依次面向“官兵纪念碑”鞠躬默哀、献花后,绕碑亭一周,以示纪念。
飞檐走兽的碑亭檐下“报国亭”三个大字及两边石柱上的对联闪闪发光、熠熠生辉。上联写到:“将不贪生终与条山千秋重”下联是:“兵不惧死义同黄河万世流”。
英雄们的抗日壮举全体中华儿女都不会忘记!
那是一九三七年十一月八日,太原沦陷以后,日寇气蹈嚣张,其华北方面军分别沿着平汉铁路、同蒲铁路向中原进犯,国民政府无奈之下,于一九三八年二月中旬,炸毁了黄河铁路桥、平汉线日軍沿黄河北岸窜犯到晋西南的中条山地区,同蒲铁路日军,一直进犯到风陵渡,直至隔河炮击潼关.以阻断陇海铁路线.黄河危急,潼关危急!陕西危急!国都重庆危急!
就在这历史紧要关头,孙蔚如将军统帅的原杨虎城旧部第三十八軍,升编为第三十一军团,于七月中下旬分批东渡黄河,血战永济,冲破日军阻击,进入中条山腹地,执行中条山守备任务。一九三八年底第三十一军团升编为第四集团军,先后在永济、芮城、平陆等地历经十一次规模较大的反扫荡战役和战斗,完成了中条山守备任务.以劣势的装备,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本强敌,硬是把日军阻挡在中条山以北,确保了黄河天险的安全无恙,阻滞了为策应武汉会战的华北方面军南侵。第四集团軍被当时的战区司令长官称誉为"中条山的铁柱子"!
一九四零年底,第四集团军奉命撤离中条山,移防到豫西,执行郑州至洛阳的河防任务。孙蔚如将军在总结中条守备战时,记述道:"敌先后进犯共十一次,皆予敌沉重打击,使敌比喻中条山为其盲肠炎。数年间敌不敢西越雷池一步… 我军以劣势之装备与兵力处险地、挡强敌而达成任务."其中有一条重要原因,这就是‘兵在附民’,我军纪律良好,军民关系融洽,敌与我对战三年,两指挥部相距不及百里,而敌不知我指挥部之所在,这全由军民一体,共保秘密,敌探不得进入之效.”这里把秦晋军民之情写的淋漓尽致。
楚风华摄影 以平陆县为代表的山西广大民众,是他们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使我们的先辈在这里打了胜仗!在中条山守备战中川军、滇軍等各部友軍的有力配合和协同作战!也是打胜仗的重要因素。
英雄歃血疆场地,吾辈勿忘念忠魂。
跳黄河殉国纪念碑照 楚风华摄影
平陆、芮城是抗日先辈在守备战中驻军最多、时间最长的地方,这次修建碑亭,使抗日先辈的英魂有了聚集之处,使后代人有了祭祀和追忆先烈之地。
适逢庆祝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在祭奠先烈的同时,我们也热望这几处抗战遗址,能够成为促进平陆县、芮城县发展经济和文化旅游事业的基地! 使中条山地区迅速成为中国大地上更加现代化地区的成员之一。
作者近照
李晓信、男、陕西省铜川市人,大学学历,高级经济师、主管药师技术职称。曾任省市有关医药(集团)公司高管职务,多次获省市政府奖励。陕西省作协及铜川市、王益区作协会员。铜川市政协特邀文史研究员,铜川市印台区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成员,铜川神州书画研究会文学顾问。出版有文集《感悟-古都情缘》《感悟-沧桑岁月》等书籍;作为执行总编,参与撰写和编辑出版了《印台人物记忆》一书;编有《药品GMP认证培训教材》。近几年又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网络,发表了二百多万字的文学作品。
2025年3月29日 山西 一稿
2025年3也31日 西安 改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