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品古韵】4262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版主║作者║阿春(辽宁)主播║倾倾

【诗与大地 春品古韵】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 富有奇特想象力的一首诗
版主║作者║阿春(辽宁)
主播║倾倾

自古以来,诗人们以文字为笔,以想象为墨,在方寸之地筑起浩瀚宇宙。诗词中的想象力,不仅是文字的游戏,更是心灵的飞翔,精神世界的享受。
今天分享北宋诗人曾公亮的一首诗,短短28个字,意境开阔,大气磅礴,奇特的想象力,带给我们雄奇的感受。

宿甘露僧舍
宋.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
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曾公亮,字明仲,号乐正,今福建省泉州市人,北宋政治家、学者。是宋仁宗时期的进士,最高官拜宰相。一生可谓顺风顺水,后因年迈罢相。以太傅致仕,是一位长寿诗人,在人间走过80个春秋。
甘露寺,位于江苏镇江的北固山上,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唐宋时期,它北枕长江,江面开阔十余里,风景绝佳。
一个夜晚,诗人宿于甘露寺的僧舍之中,准备开启一场奇妙的体验之旅。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诗人在江边的一间屋子里歇了下来,一进屋,感到屋子里充满了水气,似云雾一般。躺在枕头上,枕头摸起来也是沁凉的,带有一股潮气。
侧耳倾听,床底下传来阵阵涛声。狂风肆虐,不知有多少棵松树在风中摇曳,只感觉那声音呼啦呼啦的,一阵比一阵紧。
这两句,从触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着手,由屋内的水气和滚滚的松涛,渐渐带着诗人进入一个想象的世界。
仿佛置身于千峰之上,山中缭绕的云雾,把他裹挟其中;又好像置身于深壑之中,那震撼的松涛声,犹如从床底下席卷而来,让人感到惊惧。
“千峰” “万壑”,都不是实写,而是诗人的想象。因为临长江很近,所以空气湿度大,风声、浪涛声也很大。
“哀”,指巨大的涛声,令诗人心中有一种害怕的感觉。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突然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诗人一时难以适应,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安睡。索性不睡了,披衣来到窗边,临风而立,想要近距离感受长江的磅礴气势。
“银山”,是对浪花的形容,雪白的浪花,在月光下更是镀着一层银色的光芒。
在月夜里是看不到长江的,这两句是诗人的想象。
长江这条巨龙,卧在甘露寺山下,发出惊人的吼叫,日夜不息,波澜壮阔。
诗人打开窗户,那一望无边的大江,好像一下子扑到他的怀里。只感觉风水相激,云气浩荡,翻卷的波浪犹如一座银山当头压下。此时此景,令诗人深深震撼!
诗人向往着长江的雄奇,想要领略一番。诗人别出心裁,将长江拟人化,仿佛它是一位主人,先是以枕云、骇浪相吸,随后又主动投怀送抱,让诗人感受它的豪迈风采。
整首诗,前呼后应,一气呵成,写出了长江的气势和魄力,特别是后两句,设想新奇,构思巧妙,带给人石破天惊之感,可谓是冠绝古今。
2025.3.27

【作者简介】
董莹,网名阿春,大学本科毕业。68年毕业于辽宁省实验中学,下乡。回城后进工厂,做团书记工作,后从事教育工作,至退休。
热爱生活,爱好文学,喜欢写作。

【主播简介】
倾倾,辽西蒙古贞人,多才多艺,喜欢戏曲,酷爱朗诵艺术。愿意用声音走进诗文的内核,与心交流,触摸人间冷暖。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 塞北散文】
【诗与大地 新荷流韵】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