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吟的景深
——《繁花深处》读后感
□ 文/李玥彤
还未见过先生时,在画上公众号里编辑过先生多篇散文。见字如面,我笑称自己和龚文瑞先生是陌生的熟悉人。去年也是这样的四月天,有过一次和文瑞先生短暂的面见。初见文瑞先生,觉得其本人比公号里的照片更显年轻,待人温和,谦谦君子,听先生谈笑,如沐春风。
去年十月收到文瑞先生从沪上寄来亲笔签名的首本散文集《人文赣县》并收到先生邀请我参加新书发布会的短讯。由于我正在闽地,错过那次盛会。2025年早春又喜获先生沪上速递而来的第二本亲笔签名散文集《繁花深处》,在文友群看到一幅先生用放大镜看书的特写镜头,了解到先生因长期大量阅读及写作严重影响视力,这样的情况下先生仍然坚持向每位发来签收地址的文友逐一赠予书籍。不知道文瑞老师在夜里的灯下仔细校对多少个快递地址,难以想象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工作量。
散文集如期而至,恰巧于都作协主席皖心来工作室茶叙,看到文集封面,向来对色彩敏感及审美有些严苛的她大赞这本散文集封面设计好看。的确,从封面开始给人有立即打开阅读体验的美感。
我是在赣州去福建,及福建返回赣州的动车上阅读完这本厚重美丽的散文集。动车在闽赣两地隧道穿行,有意思的是读到《会昌抒怀》时,动车恰好短暂停留在会昌,读到《回忆父亲》里文瑞先生在瑞金出生的老房子在2007年被拆除,而先生目睹老屋被推土机变成废墟,动车又恰好在瑞金站短暂停顿,我抬眼看看形色匆匆的人群,一句话响彻我耳边:“我要是名人就留下这个老屋了。”景物徐徐后退,瑞金站也开始模糊,我合上书籍,感概万千,顺写自己对文集的几点直觉。
一、美学视觉
龚文瑞先生的《繁花深处》散文集封面、封底大写意的双勾没骨花卉延展过渡自然,浅绛朱砂红,大气扣题。封面垂直的箭型留白处配书法家李兆良老师隽秀的书法主题字,恰到好处。
序言前一帧如雕花的窗格里透出剪纸般淡雅小画,把散文集如同一幅唯美的画卷徐徐展开。这幅“长卷画”,先生“兼工带写”从故乡到他乡的行走版图,按起、承、转、合、收的气势定为《繁花深处》、《大河之源》、《红河放歌》、《天上云居》、《家园厚土》五个主题画面。
先生的散文描写细腻画面感极强。“临河的窗边最好有一扇窗开着,窗台上吊一盏小灯,供着一盆兰花或茶花,或倚着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如果没有女子倚窗,则要有吴歌从窗里飘逸出来,迷得游船的才子、公子们船舱探头,引颈觅美人。而秦淮河的水呢,必定清澈见底,甚至可见鱼虾追逐,船从如镜的水面划过,划出一道清波,清波在逶迤的灯光下闪烁着片片鳞光;天上有一轮孤月随着船走……”多美多生动的月色下的秦淮河图!
“美术是美学,文学即美学,美术与文学渊源深厚”,文瑞先生在《北京宋庄》里有写到文人骨子里艺术和文学细胞共存的应有的特质。先生散文集里有离地二百米的无人机航拍式的画面透视视觉,对色彩有准确的把握,情、理、意、事、景、物多层次抒情叙事空间,耐人寻味。
先生定调城市色系基调的《黑白苏州》、理想与现实交织的热爱《金陵寻梦》、饱含文化思考与精神叩问的《方塔情思》、还有《大舸东流入海去》、《美哉江西》、《倔强的赣州》、《关于南昌》等好文。
二、如歌行板
文瑞先生应该会歌唱的,我阅读文集里总隐约听到一股如歌般流淌的轻快,流畅,明亮的言语徐步而来。
“柔柔的吴侬软语、柔柔的苏州河水、柔柔的垂堤杨柳、美美的临河人家、美美的苏州园林、美美的丝绸苏绣,幽幽的曲巷、幽幽的流水、幽幽的茶肆,甜甜的评弹、甜甜的笑容……”这些叠词谱上曲就能传唱。文集中还有多篇引用歌词或开头或过渡或做结尾,见明丽的风景后那些深沉,婉转,叹息,打动人内心世界最柔弱的是韵律。
先生应该会歌唱的,那首《何时来赣州》歌词写好后,传唱度极高。《月隐人欢》里先生写到“轻轻合上双眼,将感知交给心灵,会发现每一个歌者的每一首歌甚至是每一句词都仿佛是一个指引——指引听歌的人不自觉地往灵魂深处最静谧之地走去。这静谧深处是什么呢?——是岁月深处,是记忆深处,是意向深处。”
三、怀揣故乡
从文瑞老师散文集里推测,先生暂别故乡赣州去外地的那年恰是我离开故乡泉州定居赣州的同年。两列呼啸飞驰的列车擦肩而过,没有交集。先生离开他熟悉的赣州,去到另外一个城市,我从沿海发达城市回到革命老区赣州定居。
后来有机会阅读到文瑞先生的散文,我读先生的文字在宋城寻风,在赣州古巷品尝到最地道的美食,去拜将台登高感受古代将领,点兵点将的气度及风范,驱车去韩坊拍满山遍野,凝白似雪的油桐花,迷路偶遇养蜂人。随着文瑞先生多篇散文在画上公号编辑发出,我的好几位从外地来赣州旅游的朋友遵循先生的文字版图出发行走。本赣州的好几位朋友都开始回望自己熟悉的家园,以游客的身份,畅游自己的家乡,在朋友圈晒赣州的古榕。
文瑞先生离开故乡依然坚持写故乡,源源不断,勤奋坚持,出书籍的速度及数量惊人。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作品200多万字,从1999年开始几乎一年一部的出版有50部文集。唯有热爱与坚持才有这样丰硕的文学成果。
文瑞先生籍贯南昌,出生地瑞金,从成长地赣州行走,再到南昌,到河源,定居上海,在行走在各地,心里时刻装着故乡。在南京城的古城墙上比对赣州古城墙,在浦江观百舸争流联想故乡章江贡水龙舟竞赛,在平遥古城“龟城”、“瓮城”、“炮城”多次提及故乡赣州的这些地名……文瑞先生将故乡赣江、章江、贡江与浩荡奔腾的浦江交融交汇融合在一起,故乡和他乡已模糊界限。
文瑞先生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总怀有一种深挚热爱的感情,和故乡根脉相连,叙说家乡的山川名胜古迹、地方方风物、历史人物、传说掌故、客家文化、民俗风情、对推介赣州文化的延续与拓展做出重大贡献及影响。
行走与抵达,聚焦到景深处,文瑞先生一颗赤子之心,用有温度的人文情怀笔触继续书写。即便是当下强大的AI时代来临,无所不能的深度搜索的Deepseek的到来,先生的《繁花深处》还是有着深度阅读的意义。
(注:李玥彤,书画经纪人,赣州市作协会员,赣州观赏石协会副主席,虔州画上主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