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小小说 借 钱
文/老革
常言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王强和徐刚自幼一同长大,情谊深厚,宛如亲兄弟。然而,两人性格迥异:王强性格强势,行事果断;徐刚则生性懦弱,为人温和。
从小学到高中,他们一直是同校同学,形影不离。高考后,两人虽考入不同城市的大学,但始终保持着密切联系。每逢假期,他们总会相聚,一起吃饭聊天,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毕业后,两人又回到同一座城市,各自在不同的单位工作,但频繁的往来从未间断。随着岁月流转,他们都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也逐渐步入正轨。
一日,王强在微信上向徐刚发消息,说自己准备买一辆奥迪车,但手头资金不足,希望徐刚能借给他十万元。并承诺,一个月后自己的大额储蓄到期,便会立刻还钱。徐刚看到消息后,毫不犹豫,二话不说便通过微信转账十万元给王强。
当初约定一个月还款,可时间匆匆流逝,一晃就是一年。王强对借钱一事闭口不提,徐刚也未曾主动追问。
岁月如梭,五年转瞬即逝,王强依旧没有还钱的迹象。徐刚心中不免焦急起来,他想:难道他真的忘了吗?
徐刚的母亲退休后身体一直欠佳,常年疾病缠身。最近,她去医院检查,不幸被诊断出患有乳腺癌,急需住院手术,治疗费用高昂。此时,徐刚才想起向王强讨要五年前借出的十万元钱。他拨通了王强的电话,电话接通的那一刻,他有些紧张,支支吾吾地寒暄了几句后,才鼓起勇气说道:“王强,你还记得五年前向我借十万元买车的事吗?”
电话那头,王强听到徐刚提起借钱的事,立刻反驳道:“徐刚,你是不是记错了?我什么时候向你借过钱?五年前我买奥迪车的钱都是我自己出的,我可没向你借过钱。再说,你有借条吗?不要空口无凭。”说完,王强便挂断了电话。
徐刚握着手机,听着话筒里传来的嘟嘟声,整个人呆立当场。他怎么也想不到,曾经亲密无间的发小,会如此矢口否认这笔借款。
无奈之下,徐刚翻出了五年前的微信转账记录,截图发给了王强,并再次留言说明情况。可王强却回复道:“转账记录能说明什么?说不定是你还我的钱呢!别没事瞎扯,别伤了咱俩这么多年的交情。”徐刚气得双手发抖,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
徐刚的妻子得知此事后,十分气愤,觉得王强简直是无赖行径。她劝徐刚走法律途径,不能让自家的钱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没了。徐刚虽然觉得打官司会让两人关系彻底破裂,但看着病床上痛苦的母亲,他咬了咬牙,决定起诉王强。
法庭上,王强依然一副无辜的模样,坚称自己从未借过钱。徐刚出示了微信转账记录和聊天记录等证据。王强却狡辩说聊天记录是徐刚伪造的,转账记录也无法证明就是借款。
话音刚落,徐刚的律师出示恢复的五年前微信聊天记录,以此来确定借款的真实性。
徐刚的律师还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的规定,电子版欠条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具有与纸质欠条同等的法律效力。
最终,法庭根据完整恢复的聊天记录以及转账记录等充分证据,判定王强必须归还徐刚十万元借款以及五年的利息,并且承担此次诉讼的费用。王强输了官司,不仅要还钱,还在亲朋好友间名誉扫地。
徐刚虽然拿回了自己的钱,可他心里却五味杂陈。曾经珍贵的友情,终究还是败给了金钱和人心的贪婪。
在经历这场风波后,徐刚对人性有了更深的感悟,也明白了在利益面前,有些看似坚固的关系其实不堪一击。 这场关于“借钱”的风波,虽已落幕,但留下的伤痕,却难以在岁月里轻易愈合 。
作者:老革
写于2025年3月

【作者简介:
张文革(笔名老革)、老三届知青。
现为:长春市朝阳区作家协会会员、长春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虽到古稀之年,仍酷爱文学。
喜欢写小说、散文、回忆录等体裁作品。
文学作品散见于文学杂志、报刊,及其他网络平台上。
小小说《老局长过年》曾在2023年11月吉林省群众艺术馆 吉林省群众文化学会举办的第四届“众艺杯”原创文艺作品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人生宗旨:在文字里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安度晚年!】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