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长书悲痛诉。清泪盈眸,独恨无归路。西筑留痕人远去,音容梦里常回顾。
陋室凄凄思几度。踱步愁然,空叹犹无助。深处忧伤谁眷注?哀思怨曲独吟赋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时间真快,不知不觉间又快到清明节了。民间谚语有“早清明,晚十一”一说。于是,节前带上家人,驾车行驶于灞陵墓园的路上。驶离大道,进入灞桥区毛西乡乡间小路。刹那间,细雨如丝如缕般悄然飘洒而下。灞桥区郊外田野间一片片新绿的麦苗,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微风细雨下,远处的丘陵被一层薄薄的雾气笼罩,若隐若现,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行驶于乡间小路,细雨飘落车窗,车轮碾压水面发出唰唰的声响,静静无语中默默地回味着父母在世时的一件件往事。路旁的各种果树已发出嫩芽,杨柳依依,嫩绿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行人的思念之情发出轻轻的安慰。
灞陵墓园庄严肃穆,一群群行人手捧鲜花祭品,纷纷来到逝者的墓前。随着离墓碑越来越近,哀痛之情溢于言表,极度悲伤的步于父母墓碑前。轻轻擦掉墓碑上的尘土,点燃香烛,摆上祭品,默默祈祷,与父母做无声的心灵勾通。虽然父母离去已经多年,但那熟悉的身影却永远镌刻于心中。在这寂静的墓园里,仿佛听到父母的呼声,似乎感受到他们的存在,此刻,树梢上传来了几声鸟鸣,我想,这或许是灵鸟在向天堂里的父母转达我深切的问侯吧。
清明前祭奠逝去的亲人,不仅是缅怀逝者,更是一种反思,扪心自问,自己该如何生活,怎样活出正确合理的、丰富多彩的人生。同时,又是一种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站在父母的墓前,回忆父母给予的厚恩,思考生命的意义。思索人在世间富贵也好、贫穷也罢,或得意、或失意,都是过眼云烟,唯有珍惜当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才不负此生。感慨间,无意间抬头望向天空,此刻,云消雨霁,雨后天空见晴,碧空万里,阳光照耀在昂昂生机的春色大地,我想,人们的“晴天”总是要多于“阴天”的。
离开灞陵墓园,驶入郊区踏青,驾车与亲戚们行驶于乡间小路上,感受着春天的气息。置身于春天里桃红柳绿的大自然中,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花草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路旁的野花竞相开放,各种花朵点缀在绿草丛中,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墨丹青画卷。
常常暗自思索,清明时节,是对逝者的缅怀,亦为对生命的感悟。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怀念逝者时,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但更能感受到生命的坚强。重要的是,人们都要珍惜当下,活出精彩,不负美好的时光。
最后,就用一首《水调歌头.清明》做为这篇小短文的结束语,让我们缅怀逝者,珍惜当下,不负人生。
驱车灞陵路,哀曲渐相闻。感恩情重,清明结伴赴丘坟。绿柳随风摇曳,杜宇衔悲啼血,细雨落纷纷。恭拜高堂墓,追忆又重温。
清浮尘,除荒草,赋祭文。焚香稽首,盈泪悲切更情深。纵是阴阳隔世,岂改肝肠铭骨,烟火寄幽芬。且珍当前景,人正必修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