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淄博古窑瓷祖探秘
——淄博窑古陶瓷探索研究文章之十二
文/图 魏传来
在山东淄川博物馆二楼的澹庐展室,珍藏着几百件淄博古窑生产的瓷器,它几乎涵盖了淄博历史上所有的窑口,时代跨越一千多年!当我们有机缘亲眼观赏到这些曾长眠于地下而又横空出世的一件件精美绝伦、隽秀高雅的瓷器艺术品的时候,就会情不自禁的赞美和感谢我们的祖先,是他们用鬼斧神工般精湛的技艺,在泥与火中创造岀了这些傲世千年的光辉灿烂的陶瓷文化瑰宝。
在这些浩繁瑰丽的古陶瓷中,藏有一些险些被人当作不雅之物扔掉的特殊的瓷器,这就是宋金时代烧制的瓷祖。

瓷祖,又称男根,即男性生殖器模型(见图),是非常罕见的古瓷器物。它的被发现,不仅丰富了淄博古窑瓷器的存世品种,也反映出了宋金时代淄博地区一种特殊的、带有某些神秘色彩的文化现象。现将实物介绍于后,并就瓷祖及相关问题作些浅论,权作引玉之砖。

1、三彩釉龙衔瓷祖(见图)
全长16.5公分,中间直径4公分,头部直径4.5公分。中空,胎厚1公分,龟头有尿孔,造型逼真。后部为一龙头,形状生动,张口露齿,口衔瓷祖。整条瓷祖既象是被蛟龙吞含,又象是被蛟龙吐衔,令人生畏。末端有对穿小孔,似为系绳悬挂或连接之用。
瓷祖通体施釉,末端露胎。头部为黄釉,末端龙头部施绿釉,色彩鲜艳,露胎部份黄中透红。
2、黄褐釉瓷祖(见图)

全长18公分。头部直径5公分,后部直径4公分,中空,胎厚0.5公分,龟头有尿孔,形象逼真。通体施黄褐色单色釉,釉不及底,根部露胎,胎色黄中透红。根部有对穿小孔,直径0.6公分。
3、绿釉瓷祖(见图)

全长19公分,头部直径5公分,后部直径4公分。中空,胎厚0.5公分。龟头有尿孔。根部有模压云纹。通体施绿釉,釉层有脱落。
4、三彩釉瓷祖(见图)

是其中直径最大的一件,只剩头部。直径6.5公分,残长8公分,中空,胎厚1.2公分,有尿孔,施黄、绿、褐彩釉,异常美丽。
5、白釉瓷祖(见图)

只剩头部。残长6公分,直径4公分,中空,胎厚0.4公分,无尿孔。施白釉,光滑圆润,形象逼真。
6、彩釉瓷祖(见图)

是其中直径最小的一件,根部残缺。直径2公分,残长4.5公分。中空,有尿孔,施透明釉,釉下面,透出淡黄绿色,小巧精致。
瓷祖最初被发现于各窑址废墟大量堆积的碎瓷片中,大多残破不全。从收集时的范围看,地面分布广,在诸多分散的瓷窑周围,均发现有零星碎片,说明当时生产瓷祖有一定数量。那么,这些造型逼真、釉色美丽的瓷祖,当时是做什么用的呢?笔者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并参考当地民间传说,初步推论如下:
一.崇拜物
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屡屡发现有石祖、陶祖和木祖。如黑龙江齐齐哈尔郊区和西安客省庄二期文化发现石祖;湖北崛家岭发现陶祖;新疆哈密,鄯善和阿拉沟发现木祖等。在科学发掘的汉代和宋代墓葬中,也曾经有报导发现过铜祖和瓷祖。
这些不同材质的男祖,应该是一种生殖崇拜物。
人自身的生殖崇拜,是一切信仰崇拜的核心。在母系社会,人们的生育观是神灵感应生育,主要是图腾感应生人。这时的生殖崇拜是直接的图腾神灵的崇拜。母系社会解体后,到父权制兴起则是男根崇拜,是女性崇拜转变为男性崇拜的象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化,处于原始图腾崇拜的先民们,开始把男性提高到主导和支配生育的地位,男祖逐渐成为生育崇拜的偶像,由此衍生出的生殖崇拜文化,是当今人类多方面灿烂文化的萌芽。
成书于商末周初的《易经》认为,自从天地形成,自然界就有了阴阳两种“气”,从而产生了万物,人是万物之灵,因而集中体现了自然界这一规律。
天、阳气、刚性三者相合形成了“乾”,就是男性。地、阴气、柔性三者相合则形成“坤”,即女性。乾是造物的发动者,坤是造物的形成者。从而把男性象征是天,是龙。龙飞舞于天和行云下雨就是男性性活动的隐喻,也是生育的本源。女性的象征是被天统治着的地,天降云雨于地,地上才能万物滋生。同时,也把男性比作太阳,女性比作太阴(月亮)。太阳发光隐喻男性的支配权和主动权。这就是天地乾坤,阴阳和合。
人们用这样的观念对“祖”进行崇拜,在当时应是非常流行的一种习俗。
另外,汉字的“祖”字,左边从“示”,右边从“且”。“示”者,表示祭祀;“且”者,象形男性生殖器,他的创造正是源于古代这种盛行的男性生殖崇拜。
随着父权制的逐步强化,社会开始把生育和繁衍后代作为目标。生育成为扩大生产、增加财富的必需手段,更是财产继承和权力接替的必备条件,是于国于家于民利害攸关的大事。所以,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政权,都鼓励人民多生育男孩,以增强国力。各个家庭更是把生育男孩后嗣作为头等大事对待。对子孫兴旺的渇求促进了对男性生殖的狂热崇拜,并把这种崇拜和对祖先的崇拜看作一回事。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殖崇拜,在儒家文化中逐渐上升为伦理道德观念。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生育不仅是为了给从事生产劳动的家庭提供劳动力和财产继承权,而更重要的是要把祖先的血统继承下去,后代不能断香火。因此他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受这些思想的长期统治,在整个的封建社会中,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已成为至高无上的理念,那些没有男孩或孩子少的宋代人,怀着这样的理念,请瓷祖为偶像,顶礼膜拜,虔诚求子,应在情理之中,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精神寄托。这当是宋代淄川窑生产瓷祖的社会背景之一。
二 避邪物
由于长期对瓷祖的崇拜,也自然认为瓷祖是一种灵物和吉祥物了。《易经》把男性看成是天、是阳气、是刚性,那么,男性最盛的阳具的压阴避邪功能也就顺理成俗了。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元魏和北齐惧怕中原关洛周齐之间地有王气,地下属阴,便埋男根以为镇压之具。传说在明代,朝廷曾派太监专权山东临清漕运税收,民间恨之。因太监是阉割之人,属阴,便集资建“祖”形宝塔,以镇其势,其塔现在仍然屹立。
另据一些瓷窑匠工的后人传说,旧时瓷窑点火烧窑,是严防女人进入的,在拜完窑神后,要专门供奉瓷祖,并把它悬在窑门一定位置,起镇邪压阴之用,以防止阴鬼邪怪破坏干扰窑神,保护窑炉烧瓷成功。在发现的实物瓷祖中,很多末端有对穿小孔,应为系绳悬挂之用,似应印证这一说法。
三 太监随葬物
太监是宦官的俗称,类似说法还有阉人、阉宦、宦者、内监等,是中国封建王朝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奴仆。
先秦和西汉时期并非全是阉人。大约从东汉开始,封建皇帝在皇宫里使用的太监,则全要在进宫前进行阉割,要“尽去其势”,即用金属利刃之类的器具将男性生殖器完全割除,让其彻底失去性功能,变成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以避免发生秽乱宫帷的事,称之为“净身”。
在古代中国,阉割术的渊源是相当久远的,秦汉时期的阉割技术已较为完备。但历代古籍对阉割手术的具体情形大致上都记载得很是简略。
据清末太监回忆,北京城有两个赫赫有名的阉割世家,号称“厂子”:一是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家;另一是地安门外方砖胡同的“小刀刘”。主持其事者都是得到朝廷认可的家族世传,赐六品顶戴,称“刀子匠”。两家据说各有绝招,但技艺绝不外露,只是父子相传。
被切下的男根,称为“宝”,而在通常情况下刀子匠确实会把这东西像“宝”一样地藏起来,并标注好被净身者的籍贯和姓名。
经过刀子匠的加工之后,“宝”一般会放入“升”中,用大红布包好,小心地放置在室内高处,称“高升”,取升至高位之意,借以预祝净身者将来走红运,官位升迁。等到将来净身者发迹了,赎回自己的“宝”,刀子匠就可以趁机量财索讨。
赎回自己的身上物,太监们称为“骨肉还家”。这在他们来说,是一生中最大的喜事,仪式非常隆重,就如同迎亲一般。
也有由净身者的家人自己花钱将“宝”买下来保存的情形。过去乡间贫苦人家,高处莫过于房梁,因而多将之垂吊于梁上,每过一年升高一截,以祝愿孩子能够在宫里“步步高升”。
保存“宝”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为了做宦官后升级时查验,以证明阉者身份,即通常所说的“验宝”;二是将来宦官死后,要将“宝”放进棺木里一起埋葬,好让自己有一个完整的身躯;并恢复男人的本来身份,好有面目去见自己的祖先。宦官们更希望自己到另一个世界或“转胎”之时能是个完全意义上的男人;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身之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太监作为刑余之人已属不孝,不能传宗接代更属不孝之大者,所以将“宝”加以保存,死后随棺而葬,也是一种心理的安慰和补偿。
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保存下来谈何容易,一般保存到太监老死时极少,所以,就需要买一个瓷祖来陪葬,这大概也是宋代淄川窑生产瓷祖的原因之一吧。
四 特殊人群需要物
以上三种原因,当是生产瓷祖的动因。既然社会上有了这种东西,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女性可能也买来作为它用。
在孔孟儒学特别是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倡行“存天理,灭人欲”,传统的道德观念视非正常性行为为“淫秽”,这似乎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公开生产和销售瓷祖的主要动因。
但泱泱中国,官宦士大夫们奉儒学为神明,商贾、平民百姓们则并不完全按此思想行事。虽然很多人在抑制和严防死守着稍不留神就会泛滥的尘世欲海,但绝大多数时候,古代的男人和女人们也在本能的向往着暧昧的不可言传的两性关系,由此形成许多违背正统儒家学说的性道德和性风俗,并导引着一种隐密的不足为外人道的“性”审美观与实践观。这就可能出现一些特殊的人群需要瓷祖。
特别是古代交通非常不便,外出经商的男人常年居住在外,不能经常回家,留在家中的这个特殊女人群,就会因特殊生理需要而有可能购买瓷祖,这是会促进瓷祖的生产和销售的。
据有的老人回忆,确曾有过半公开销售瓷祖的商贩,并知道在清末民国时期,东北人曾经制造一种用鹿皮造型,内装木耳的叫作“木耳嗙(pǎng)子”的男根,销售给一些特殊人群。至今在山东博山(宋金时期为淄川县颜神镇)的某些地方,当男人和女人开玩笑时,有时还戏谑:“给你捎个木耳嗙子来”,等等。

怀抱男根神仙俑
以上所说,是根据笔者粗浅的知识所作的推论,限于资料,尚缺乏更有力的证据,特别从瓷祖实物看,大小、粗细相差悬殊,用途似乎也有不同。
另外,从出土实物中,还发现有不少施三彩釉的、双手合抱男根于胸前的神仙陶俑(见上图),进而说明这一时期性生殖文化在社会上的广泛流行。它们既属于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范畴,也包含了奇异的东方关于“性”与生育的特殊理念,更暗合着某些带有地域特色的神秘现象。所以还需从更高、更广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
另外,已经破产的山东淄川陶瓷厂在上世纪未也发现曾作为艺术写生生产过瓷祖(见下图)。可供研究参考。

山东淄川陶瓷厂生产的瓷祖(刘永春藏)

1991年大众日报有关瓷祖的报导(刘永春提供)
2025.3.24.于山东淄博张店海泉澹庐书屋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