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曾小蓉,重庆人,供职于某市报社,新闻及诗词作品发表于《今日重庆》《西南商报》《企业家日报》《中国工商报》《新华网》巜华龙网》《凤凰网》巜法制网》《巴渝都市报》巜乌江诗刊》巜涪陵文学》《白鹤梁文学》《重庆艺苑》等多家刊物及各网络平台。
(七绝)惜春
文/曾小蓉
一树桃花三两枝,东风未抚嫩芽迟。
回眸春色探墙外,红绿千姿绝配时。
网络点评
《惜春》这首七绝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景色的萌动与生机,通过意象对比和视角转换,展现了诗人对春色的独特感悟。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一、意象选取与季节刻画
首句"一树桃花三两枝"以具体物象点明时节,与曾巩《正月六日雪霁》中"明日杏园应烂漫"的含蓄铺陈形成对照,前者直接呈现初春的疏朗,后者则暗示仲春的繁盛。次句"东风未抚嫩芽迟"中,"未抚"二字拟人化东风,呼应《烟雨江南》中"双飞燕剪轻红后"的动态描写,但此处更强调春意的蓄势待发,与《人月圆》中"东风暖"的成熟意象形成时间轴上的对比。
二、结构设计与视角转换
第三句"回眸春色探墙外"巧妙运用视角转换,与《桃花风》中"彼岸歌声谁踏就"的悬念设置异曲同工。此处的"回眸"动作将静态观察转为动态捕捉,既承接前两句的局部特写,又为末句全景展开铺垫。这种起承转合的结构,《海棠如梦》中由诘问到释怀的情感递进。
三、色彩对比与哲理意蕴
末句"红绿千姿绝配时"以强烈色彩对比收束全篇,"红绿"对应《花事纷纭》"莺黄燕紫绿纷纭"的多彩描写,但更突出二元对立中的和谐统一。这种"绝配"不仅是对自然造化的赞叹,更暗含对生命节律的哲学思考,与"北渚生芳草,东风变旧柯"中的新旧交替主题形成精神共鸣。
四、时间维度的双重表达
全诗通过"嫩芽迟"与"绝配时"的时序对比,构建了从萌芽到盛放的想象空间。这与曾巩诗中"雪消山水见精神"到"满眼东风送早春"的时令推移手法相似,但本诗更注重瞬间感受的捕捉。特别在"回眸"这一动作中,既包含对过往春光的追忆,又暗含对当下春色的惊喜发现。
全诗语言凝练而意境开阔,在继承传统七绝"以景结情"手法的基础上,如《桃花人面新咏》"一萼轻红千载吟"的余韵。此诗既有传统诗词的意境传承,又融入了现代审美视角。这种创作尝试为传统诗词的现代转化提供了有益参照。是一首兼具古典韵味与当代思考的七绝佳作。
白鹤梁文学
投稿邮箱/1215050582
微信/扫二维码
点评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